化学教学问题的设计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不是泛泛而问,而是要讲究艺术,要懂得“善问”.怎样的“提问”才是“善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教学问题的设计.
  一、问题要有针对性
  为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实施有效教学,获取最大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有侧重点、针对性.
  1.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驱动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2.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目标要求分析学习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沿着教材设定的思路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物质的分类,从教材的特点来看属于理论型.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成“讨论与交流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水、硫酸铜、铜、碘酒、氧气、石墨,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并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3.针对生产生活实际
  要让学生能调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迅速提取和加工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综合性地深入思考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或紧扣时事热点.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激发探究兴趣,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例如,由空气质量播报内容引出SO2的污染、酸雨问题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由苯酚软膏的说明书引出苯酚具有哪些性质;由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煤矿矿井爆炸事件引出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的措施.
  二、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化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教师设计问题要有梯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例如,再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组:
  (1)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以制O2、H2、CO2为例,分析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3)从反应原理分析,能否直接选用制O2、H2、CO2的装置?为什么?
  (4)分析教材上的氯气发生装置有何优点.
  (5)制取氯气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除杂顺序怎样?制取装置如何改进更好一些?
  创设这样的问题组,一方面可使学生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学习知识.
  三、问题要有一定的可续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可续性、启发性,要能使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设计中.要把教师的“善问”发展为学生的“善问”,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会学习的人.
  例如,一瓶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某同学为了除去杂质碳酸钠,向溶液里倒入稀盐酸,他的操作可取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一般会主动生成以下问题:
  (1)他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2)如何用实验验证是哪种可能呢?
  (3)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正确试剂操作是怎样的呢?
  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启发学生从操作方面想,又预留足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以上问题都是课堂生成的,学生提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也许比预设的“完美”的课堂教学更有价值.
  四、问题的提出要注意适时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如“导入性”问题在课前使用,“小结性”问题一般在结束课程教学前提出,递进式的几个问题应该接连着提出,不要被其他问题间开,才能使问题连贯、紧凑,也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某个知识点或实验操作、现象进行情感教育也要及时提出才有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心理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精心设计能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并能适时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这就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性,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和家长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
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不断追求的新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广泛而又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也是个体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阶段是学生兴趣广泛、探究欲望浓厚的时期.化学学科作为九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教师一定要在九年级伊始,就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并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化为学生的乐趣,让化学学习成为学生内在需求,从而引
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往往找不到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的节奏,有一些不适应.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工作  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时,教师一般只是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多了解,其中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并不多,主要以定性为主,所研究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优化化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开拓学生的智能,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师要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