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绘画空间的互融是莫兰迪晚期静物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与传统的绘画空间有着本质区别。它减弱了画面的三维纵深感,增强了其二维平面性,打破了原有视觉的一律性和传统绘画空间的一味摹写性,把真实的空间抽象化,以轮廓重合与模糊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一个互融的绘画空间。
关键词 莫兰迪 绘画空间 空间互融
尽管近年来。莫兰迪声誉与日俱增,其绘画作品更是带给我们新的领悟。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他的相关资料介绍地却并不充分,更不用说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本文以绘画的空间图式为立足点,力图对莫兰迪绘画空间中空间互融的艺术手法进行一次简要的归纳与概括。
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空间相互融合,互为贯通,绘画空间多处于混沌状态。与传统的绘画空间有着本质区别。对于这个特点。可以简单将之归纳为“空间互融”。空间互融中“融”即互相渗透、融合,互为进入对方领域,使对方趋向于整一。所谓空间互融,则是指在所绘图象中,物象间清晰的轮廓被打破,或者是被重合共用: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明:视觉感受上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趋向于整体感,这种空间互融的手法减弱了画面的三维纵深感,增强了其二维平面性。
谈到空间我们都知道它是三维的,具有长、宽、高三个向度,是可见的,具有直观的形态。早在古希腊,人们心目中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物体的位置、距离、范围和体积。时至今日,可能是为了在表达空间关系时感觉自如,日常生活中人们仍感性地用某些和空间关系有相似关联的东西去表达空间,以感性事物作为借喻,例如绘画中的三亭五眼,裁缝惯以手代尺估量布匹。显然。从现今人类语言中仍保留着的借喻可以证明:我们的认识是一种视觉的直观观察体验。
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的,绘画空间是相对于现实中的物理空间而言,是指形与色有序的二维并置所呈现出的视觉幻象。过去,它被认为是在一个不透明的二维平面上覆盖着线条与色彩,它们被看成是三维空间的对象的符号与标记。“绘画借助不合理的细节,用愿望变为现实的描绘来迷惑人们”也就是说画家通过各种技法手段,如彩色形状的重达或铺摆,色彩的不同视觉效果、不同明度或纯度以及借助于其他我们所熟知的诸多方法。可以表现出深度幻象。绘画中让人身临其境的空间深度只是用各种技法制造的一个幻象。从传统上说,它并没有过于突起的体量,除非画家采用厚涂法,把画面画得很厚。所以绘画的空间并非现实的空间,它几乎依赖人们的眼睛而存在。画家给我们创造的是一个有着深度幻觉却没实际深度的空间。
本文主要选择莫兰迪1945年以后的绘画作品来介绍和分析。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在发展中使自己的艺术取向渐渐清晰明朗的,如果我们随意挑选他的作品对其进行分析评论,是不客观的。而且也不会起到借鉴学习的作用的。之所以会选择莫兰迪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从40年代后期莫兰迪的绘画手法及艺术观念经过一番扬弃,绘画风格逐渐开始趋向成熟,他先前的绘画探索潜移默化地都已经包含在后期作品之中。而且由于不断的尝试与锤炼,后期的作品可以说是集大成与一身。“莫兰迪的最好作品见证了他一生之完全贡献于艺术的思考与实践。”他一生的艺术信仰及所有的绘画理念均能在这个阶段的任何一张作品中找到答案。
空间互融的手法主要是通过使物象轮廓重合或模糊,边缘变得模棱两可来实现的。“这些特征在艺术品中越是显得普遍而且典型,该作品就越具有重要价值。”莫兰迪晚期静物画的作品图式中,远近不同的形相互消融,甚至有时前面物体的面成了后面物体的一部分。简化到连轮廓线也消失了。在视觉感受上推近了三度空间中前后景物的距离。深度明显缩短,从而显现出二维的装饰性效果。其形的互融与物象轮廓的整一、简洁使得画面形式稳定,具有和谐宁静的气息。而前后物象轮廓的重合还会给观者造成一种奇幻的感受。
1、轮廓重合
视觉心理学家赫尔姆霍兹曾于1866年说过,“整个式样的空间效果往往是由交叉点上发生的事情所决定的”。“只有在两个物体的轮廓线的交点处,重叠才能被暗示出来”。而重叠遮挡是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幻象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画面在平面化的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具象直观感受,莫兰迪在其中做着大量的探索。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有意减少物体之间轮廓的相交。而使轮廓线重叠,有时甚至多个物体共用一个轮廓线。这样就把暗示重叠(三维空间)的轮廓线相交,转换成轮廓线的重合:几个物体有一个公共的轮廓线。但是绘画空间平面化的同时,同样可以根据轮廓线的方向辨别出哪个物体在前,哪个物体在后。几个物体依依挨挨的安排,这种手法看似无意而为之,其实不但减弱了物体与物体形式上的冲突,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而且使三维空间趋向于二维化。所以,人们初看莫兰迪的画面觉察不到他的细微处理,以为仅仅是对物象的描摹,细察却有说不出的微妙。
图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范例。○1左边的白杯子与红杯子的左右轮廓线都是重合的。只有红杯子上的上轮廓线与白杯子的明暗交界线的相交外才能使我们感受到两者的差别:○2左边的白杯子与墨绿色杯子的上沿轮廓线也是相连的,而且在一条直线上。仅从轮廓上是分不清两者的前后位置关系的。这时画面另外两个组成因素起到了作用,观者借助于色彩和笔触肌理使视觉经验得到了延续,继而才可以判断出具体形象的前后关系:○3右边的细口瓶与白色的宽口杯子的右边轮廓线,以及桌子右边缘的轮廓线三者合而为一,同样不仅压缩了空间的深度,而且减少了各个物体在组合过程中琐碎的外轮廓线,使画面在简洁的同时不失内敛的凝聚力。从而透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气息:○4红色杯子与右边的白色宽口杯子也可看成是共用了一个轮廓线,只不过加上投影显得粗了一些。其用意也和前面的陈述是一样的道理。
2、轮廓模糊
为了进一步达到空间互融的目的,轮廓模糊是莫兰迪的另一个手法。模糊物象的轮廓,甚至使轮廓线消失,使得本是封闭的各个图形相互交流,把各个封闭的空间打破,增加了画面的空气感,而且也使画面更加富有神秘莫测的空灵感。
如图二最后面的小口瓶的左边轮廓线也是模糊不清,甚至可以说是莫兰迪有意使之消失掉。观者只能靠物体其余清晰部分的形、色、笔触延续的视觉经验来补偿没有画出的部分。可就是这种视觉的缺失反而会诱惑人们的视线一再停留,给欣赏者的视觉心理上留有一定的联想空间,任由观者思绪随浅淡的笔墨神游,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奇妙视觉体验。这与中国书法中的线条的飞白以及中国水墨画的笔断意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得画面即含蓄又空灵。同时我们看到,莫兰迪的静物多采用中央构图,大量的背景多是平涂,这样结合他的变化微妙的晕色,画面沉静的虚无感与静物拟人化的孤独更是浓郁。
再如图三左右两个白色杯子与中间深色杯子的白色上沿的交界线模糊,深色杯子的白色上沿与后面的浅色罐子的交界线也很模糊,这样以来,四个相对封闭的形之间通过模糊的部分交界线互相开放、交流,使得本已稳定、对称的构图显得并不呆板。为了让几个打开的平面不显得过于单调,笔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意的笔触使于画布,留下相对抽象的画面因素,不但丰富了画面,而且那些分不清是灰尘还是空气的晕色,跟着或短或长、或轻或重、急缓不一,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向画面四处铺开,让人在悠远之余感觉到一丝或多或少的神秘与孤独。并且各个领域的互动使莫兰迪的静物在永恒的宁静中透露出游移之感,画家的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得恰到好处,含蓄而内敛。并且由于形式的拣选与物体聚集的纯粹度使得画面气氛更加简约、平和。
莫兰迪对现代绘画空间的贡献在于对画面中三维空间的突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独特的绘画空间,完全摆脱了传统的透视法。从他晚期的静物画作品中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这种空间互融所带给我们的奇妙视觉感受:他把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互相揉搓进同一幅绘画作品中,摒弃了对现实空间的被动再现,几乎完全切断物象在画面深度消失的幻觉。这样做使画家服从了自己的内在需要,从而达到了追求艺术真实这一绘画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莫兰迪 绘画空间 空间互融
尽管近年来。莫兰迪声誉与日俱增,其绘画作品更是带给我们新的领悟。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他的相关资料介绍地却并不充分,更不用说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本文以绘画的空间图式为立足点,力图对莫兰迪绘画空间中空间互融的艺术手法进行一次简要的归纳与概括。
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空间相互融合,互为贯通,绘画空间多处于混沌状态。与传统的绘画空间有着本质区别。对于这个特点。可以简单将之归纳为“空间互融”。空间互融中“融”即互相渗透、融合,互为进入对方领域,使对方趋向于整一。所谓空间互融,则是指在所绘图象中,物象间清晰的轮廓被打破,或者是被重合共用: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明:视觉感受上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趋向于整体感,这种空间互融的手法减弱了画面的三维纵深感,增强了其二维平面性。
谈到空间我们都知道它是三维的,具有长、宽、高三个向度,是可见的,具有直观的形态。早在古希腊,人们心目中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物体的位置、距离、范围和体积。时至今日,可能是为了在表达空间关系时感觉自如,日常生活中人们仍感性地用某些和空间关系有相似关联的东西去表达空间,以感性事物作为借喻,例如绘画中的三亭五眼,裁缝惯以手代尺估量布匹。显然。从现今人类语言中仍保留着的借喻可以证明:我们的认识是一种视觉的直观观察体验。
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的,绘画空间是相对于现实中的物理空间而言,是指形与色有序的二维并置所呈现出的视觉幻象。过去,它被认为是在一个不透明的二维平面上覆盖着线条与色彩,它们被看成是三维空间的对象的符号与标记。“绘画借助不合理的细节,用愿望变为现实的描绘来迷惑人们”也就是说画家通过各种技法手段,如彩色形状的重达或铺摆,色彩的不同视觉效果、不同明度或纯度以及借助于其他我们所熟知的诸多方法。可以表现出深度幻象。绘画中让人身临其境的空间深度只是用各种技法制造的一个幻象。从传统上说,它并没有过于突起的体量,除非画家采用厚涂法,把画面画得很厚。所以绘画的空间并非现实的空间,它几乎依赖人们的眼睛而存在。画家给我们创造的是一个有着深度幻觉却没实际深度的空间。
本文主要选择莫兰迪1945年以后的绘画作品来介绍和分析。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在发展中使自己的艺术取向渐渐清晰明朗的,如果我们随意挑选他的作品对其进行分析评论,是不客观的。而且也不会起到借鉴学习的作用的。之所以会选择莫兰迪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从40年代后期莫兰迪的绘画手法及艺术观念经过一番扬弃,绘画风格逐渐开始趋向成熟,他先前的绘画探索潜移默化地都已经包含在后期作品之中。而且由于不断的尝试与锤炼,后期的作品可以说是集大成与一身。“莫兰迪的最好作品见证了他一生之完全贡献于艺术的思考与实践。”他一生的艺术信仰及所有的绘画理念均能在这个阶段的任何一张作品中找到答案。
空间互融的手法主要是通过使物象轮廓重合或模糊,边缘变得模棱两可来实现的。“这些特征在艺术品中越是显得普遍而且典型,该作品就越具有重要价值。”莫兰迪晚期静物画的作品图式中,远近不同的形相互消融,甚至有时前面物体的面成了后面物体的一部分。简化到连轮廓线也消失了。在视觉感受上推近了三度空间中前后景物的距离。深度明显缩短,从而显现出二维的装饰性效果。其形的互融与物象轮廓的整一、简洁使得画面形式稳定,具有和谐宁静的气息。而前后物象轮廓的重合还会给观者造成一种奇幻的感受。
1、轮廓重合
视觉心理学家赫尔姆霍兹曾于1866年说过,“整个式样的空间效果往往是由交叉点上发生的事情所决定的”。“只有在两个物体的轮廓线的交点处,重叠才能被暗示出来”。而重叠遮挡是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幻象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画面在平面化的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具象直观感受,莫兰迪在其中做着大量的探索。在莫兰迪的绘画中,有意减少物体之间轮廓的相交。而使轮廓线重叠,有时甚至多个物体共用一个轮廓线。这样就把暗示重叠(三维空间)的轮廓线相交,转换成轮廓线的重合:几个物体有一个公共的轮廓线。但是绘画空间平面化的同时,同样可以根据轮廓线的方向辨别出哪个物体在前,哪个物体在后。几个物体依依挨挨的安排,这种手法看似无意而为之,其实不但减弱了物体与物体形式上的冲突,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而且使三维空间趋向于二维化。所以,人们初看莫兰迪的画面觉察不到他的细微处理,以为仅仅是对物象的描摹,细察却有说不出的微妙。
图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范例。○1左边的白杯子与红杯子的左右轮廓线都是重合的。只有红杯子上的上轮廓线与白杯子的明暗交界线的相交外才能使我们感受到两者的差别:○2左边的白杯子与墨绿色杯子的上沿轮廓线也是相连的,而且在一条直线上。仅从轮廓上是分不清两者的前后位置关系的。这时画面另外两个组成因素起到了作用,观者借助于色彩和笔触肌理使视觉经验得到了延续,继而才可以判断出具体形象的前后关系:○3右边的细口瓶与白色的宽口杯子的右边轮廓线,以及桌子右边缘的轮廓线三者合而为一,同样不仅压缩了空间的深度,而且减少了各个物体在组合过程中琐碎的外轮廓线,使画面在简洁的同时不失内敛的凝聚力。从而透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气息:○4红色杯子与右边的白色宽口杯子也可看成是共用了一个轮廓线,只不过加上投影显得粗了一些。其用意也和前面的陈述是一样的道理。
2、轮廓模糊
为了进一步达到空间互融的目的,轮廓模糊是莫兰迪的另一个手法。模糊物象的轮廓,甚至使轮廓线消失,使得本是封闭的各个图形相互交流,把各个封闭的空间打破,增加了画面的空气感,而且也使画面更加富有神秘莫测的空灵感。
如图二最后面的小口瓶的左边轮廓线也是模糊不清,甚至可以说是莫兰迪有意使之消失掉。观者只能靠物体其余清晰部分的形、色、笔触延续的视觉经验来补偿没有画出的部分。可就是这种视觉的缺失反而会诱惑人们的视线一再停留,给欣赏者的视觉心理上留有一定的联想空间,任由观者思绪随浅淡的笔墨神游,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奇妙视觉体验。这与中国书法中的线条的飞白以及中国水墨画的笔断意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得画面即含蓄又空灵。同时我们看到,莫兰迪的静物多采用中央构图,大量的背景多是平涂,这样结合他的变化微妙的晕色,画面沉静的虚无感与静物拟人化的孤独更是浓郁。
再如图三左右两个白色杯子与中间深色杯子的白色上沿的交界线模糊,深色杯子的白色上沿与后面的浅色罐子的交界线也很模糊,这样以来,四个相对封闭的形之间通过模糊的部分交界线互相开放、交流,使得本已稳定、对称的构图显得并不呆板。为了让几个打开的平面不显得过于单调,笔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意的笔触使于画布,留下相对抽象的画面因素,不但丰富了画面,而且那些分不清是灰尘还是空气的晕色,跟着或短或长、或轻或重、急缓不一,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向画面四处铺开,让人在悠远之余感觉到一丝或多或少的神秘与孤独。并且各个领域的互动使莫兰迪的静物在永恒的宁静中透露出游移之感,画家的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得恰到好处,含蓄而内敛。并且由于形式的拣选与物体聚集的纯粹度使得画面气氛更加简约、平和。
莫兰迪对现代绘画空间的贡献在于对画面中三维空间的突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独特的绘画空间,完全摆脱了传统的透视法。从他晚期的静物画作品中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这种空间互融所带给我们的奇妙视觉感受:他把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互相揉搓进同一幅绘画作品中,摒弃了对现实空间的被动再现,几乎完全切断物象在画面深度消失的幻觉。这样做使画家服从了自己的内在需要,从而达到了追求艺术真实这一绘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