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探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为同仁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基础阶段就定位在小学阶段,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塑造民族精神非常关键的阶段,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欠缺,无法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寻求适合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帮助学生逐渐进入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概念
  据查阅资料显示,“传统文化”是经过文明的不断演化逐渐形成的反映民族特性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多重思想文化与观念的综合特征。世界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为核心,同时有墨家、名家、回教类、西学格致类等文化形态,包括古诗、词、曲、曲艺、国画、书法、酒令、歇后语等。文化的内容是历代存在过的物质及精神的文化实体及文化意识的综合体,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还可以成为文化遗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语文学习是学习与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各学校可以通过墙壁文化来展现校园传统文化,比如张贴古代名人字画、学生或是老师的书画作品等,以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浓厚的文化氛围随之而来。当教师讲授蕴含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章时,可引用与本课相关的典故,构筑铺垫并导入新课。教师在讲授中可依据文章的内容配备合适的传统音乐,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核心,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二)认真研究语文教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部等部门不断研讨,最终确定的适合学生学习的作品,这些文章既内容有韵味,又让人读了净化心灵,而且富含浓厚的人文内涵。这里的文章既有展现舍己救人的优良品质,又有体现诚实守信的,透出真善美,让人读了会对生活充满期待。当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文研习时,相当于将学生带进传统文化的殿堂,同时,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将课文中所包含的与儒家思想中仁义道德等相关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五千年文明礼仪得到传承的过程。
  (三)合理引导学生阅读,感受丰厚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务必要注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每篇文章的内涵,促进学生能与作者进行心灵会话,切实感受到语文课文里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厚人文气息,带领学生进入文化氛围中并接受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领略传统文化雅韵,体会中国文化传承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富含悠久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节日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领学生逐渐感受传统文化的雅韵。比如在春节到来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与春节相关的信息,如春节的来历、春节包含的传统习俗等,让学生在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调研、小组成果展示等过程中,不但感受到浓烈的节日氛围带来的幸福感,而且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巧用现代网络技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随着网络的持续发展,人类所接受的信息量剧增,因此,语文教学也不能仅局限于对教材中若干文章的赏析。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文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后主动搜集身边的有用资源。如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化知识,不但促使学生的眼界得以開阔,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汲取。
  三、结语
  伴随时代的发展,当今语文教学也必须实行创新政策,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学生语言技巧的运用,需要为学生提供能持续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真正实现语文的育人能力,促进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广泛传承。另外,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危机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要主动创新,用更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汲取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叶黎明.语文教科书中传统经典的文化重构[J].语文建设,2012(Z1).
  [3]张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4).
  [4]苏微微.浅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2(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一年级学生为例,将《三字经》学习与讲读故事方式结合,围绕讲读故事的原则、讲读故事的形式及成效三方面,探究国学经典在低年级学生中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国学经典;《三字经》;讲故事;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三字经》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其三字一段、朗朗上口的文字排列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易被学生喜爱。但是,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三字经》拗口的语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阅读是指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从而获得最佳阅读效果。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定误区,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科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注重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是一股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应返璞归真,追求人文精神的本色回归。  【关键词】人文精神;本色回归;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
【摘要】情景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突破传统形式的唯智主义方法,实现言、行以及情的有机融合,其教学核心思想是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情感,大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从而使相关的学习活动逐渐发展为学生自觉性学习活动。高职语文教学期间的情景教学方式由于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性特点以及重视情感融入等特点,被廣泛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此外,高职语文情景教学法与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相适应,可以教会学生更多的做人道理以及创新观念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识字量逐渐增加,能够更好地阅读课外读物,并在识字过程中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学生;兴趣;识字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课改实验教材使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给学前识字不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摘要】议论文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教学,教师必须紧扣议论文这类文体,引导学生  分析、判断、理解作者说了什么理、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让学生习得方法、习得能力,提升自身的思维辨析力。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议论文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
【摘要】本文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教师实践的需要。适时、合理、巧妙地在课前、课中、课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优化;激励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开发和应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运
【摘要】接上地气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真淳,是一种对和谐课堂最高境界的追求,是师生共享语文学习的曼妙历程。让语文课接上地气,让语文课不再缥缈,真正还语文教学的生命本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地气;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只有让地气和天气相
【摘要】汉字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过程观,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高效的学习者,走出识字教学的新路。  【关键词】识字教学;两堂识字课;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阶段。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其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对于写作的兴趣,写出来的文章逻辑混乱,而且主题也不明确,但他们对阅读兴趣却十分浓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