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文化与语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文化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文化,不仅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亦可以说是它拓展了主流文化。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得到当代青少年的青睐,与它的多样性及其轻松氛围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流行文化及其相关特征、种类的概述,倡导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引入流行文化,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提出流行文化引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以更好地发挥流行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流行文化;语文教学;实践思考;语法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该“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除了应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等课堂教学资源,还应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课外学习资源,突出强调了理解和分析当代文化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和接纳多媒体等新鲜的因素,使流行文化融入当代语文教学。
  一、流行文化的概述及其特征
  流行文化是奔跑的文化,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是在一直发展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主流地位得到确认,为流行文化的规模化生产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流行文化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它既有可能发展演变为主流文化,也有可能消亡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一般来说,由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便是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生产与生存周期短。流行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它的产生不需要很长时间,同时持续时间也较短,产生于特定的时期,具有时代性。二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与创新。流行文化虽然不是一种精致的文化,但它以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营造出极强的亲民效应。三是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取悦大众。流行文化以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号召大众抛弃沉重的思想负担,追求精神上的愉悦。
  二、流行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首先,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流行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它具有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文化在青少年的日常语文读写训练中普遍存在,并且往往成为学生校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门文化性的课程,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流行文化必然成为语文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内容。
  其次,对流行文化的关注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应用能力。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缺乏并不是缘于智力水平参差不齐,而是学生所接受的课程并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尽管学生是一个读写技能的掌握者,但是他们的读写能力却与社会文化关联甚少。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語文教师应该能够寻找当下流行文化与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可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批判性素养。由于流行文化常常是服务于边缘化群体的旨趣,因此流行文化的课程应该是批判性的,教师和学生从中进行对话、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的流行文化的创造者。
  三、不同形式的流行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思考
  (一)电视与电影
  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书本来实现的,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也可以借助多种媒体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无论是处理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在基本的处理过程中都受到具体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之前的文本经验的影响。相较而言,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在处理纸质文本时是对语音和文字进行反应和分析,处理电子文本时是对视觉和听觉的理解和把握。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在电视和电影中,语义结构或语法常常根据不同场景或表达方式出现差异,这正反映了语言教学的本质,即任何一个单独的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这是传统的语文纸质文本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要想很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书籍等纸质文本是不够的,影视文本也可以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面对同一对象,相对于纸质文本来说,影视文本可以更加生动地为学生呈现直观、鲜活的形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更加具有灵活性,具有画面感,使其对剧情、场景、人物或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通过看视频能够让学生对书籍的语言有所熟悉,这可以提升学生在阅读书籍时的自信。
  (二)电脑游戏
  尽管一些一线教育者对学生玩电脑游戏诟病颇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脑游戏所需要的技能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技能密切相关。例如学生在操作鼠标或键盘时,需要不断训练其手眼的协调能力;在操控电脑屏幕上的人物时,学生可以锻炼空间能力;一些电脑游戏也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平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电脑游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叙述的方式,只是学生要理解这种叙述方式不仅需要阅读一定的文本,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要能够具有视觉的阅读能力,如能够对特定的符号或图形、标志予以理解和分析。在电脑游戏中,读者更加容易主动地参与到整个事件中来。电子叙述的故事结构十分开放,它能够伴随着读者或是玩家的介入而呈现出不同的结尾,这种开放的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参与度与成就感。学生如果对某个电脑游戏十分感兴趣,那么他会对与这个游戏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或内容都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在搜索信息或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面对语文学习,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便会具有十分良性的效果,可以更好地调动大脑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流行音乐
  当今的世界,新鲜的事物发展变化速度之快令我们难以想象,数量之多令我们应接不暇,当然也就催生了流行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而流行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它的发展空间与速度令人惊讶,这些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就是青少年。鉴于这一现象,若将流行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会大幅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运用流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其后的阅读教学做铺垫。例如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在给学生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将《懂你》的MTV作为课文的先导片,使学生通过歌曲来理解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其二,将流行歌曲融入古诗词的讲解中。当代流行歌曲虽表达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其最终都是用所描述的内容来反映当下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其中不乏优秀之作,而这些都可以作为素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自古“诗”“歌”同源,古诗词本身就具有优美的韵律,极富音乐感,这种特征使得流行歌曲与诗词讲授相互链接成为可能。例如通过《东风破》分析秋日离愁的意境之美,通过《菊花台》探讨通感、比拟、移就的修辞手法,通过《发如雪》分析用典的精巧,通过《青花瓷》探讨古诗意象含蕴,等等。
  四、流行文化引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流行文化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虑地引入流行文化,事实上其负面作用仍不可忽略:
  第一,學生身处在流行文化的包围中,其审美取向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流行文化的发展势头过于猛烈,以至于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流行文化的渲染熏陶之中,大大忽视了我们的传统古典文化。面对同一事物,表达方式可能会与传统的方式大相径庭,摒弃了含蓄质朴的文风,反而去追求浅显直白的风格,在流行文化的指导之下,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第二,流行文化将事物的具体形象直接作用于感官,迎合并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思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和形态,从而大幅降低了对语文经典的阅读兴趣。
  第三,面对当下蓬勃发展的流行文化,学生的文化感知日益被大众所同化,这使得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降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喜忧参半的,流行文化亦是如此。虽然可以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也在影响着语文教学。因此,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如何看待、理解、使用流行文化,对于语文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应该对当代的流行文化以及学生的兴趣点持有客观的态度,并对学生的流行文化持有适度的关注。因为如果教师并不熟悉学生的日常文化,那么希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流行文化就只能成为难以落实的空中楼阁。当然,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应该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尽量找到大家的共同兴趣点。面对大众群体,在持有开放态度的同时,兼容并包,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积极的应对和教学。
  第二,教师需要能够借助流行文化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流行文化不同于主流文化或精英文化,它们挑战传统的观念与社会结构,为弱势群体摇旗呐喊,强调个人的经验与感受。另外,由于流行文化林林总总,教师自身应该具备流行文化批判力和大语文敏感性,能够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理性剖析流行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够具备甄别、筛选流行文化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将流行文化与具体的教学目的相结合。流行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隐性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该能够将流行文化包容其中,并且能够使用不同的流行文化文本来配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是为了增加语文教学愉悦的氛围或轻松的笑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流行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乐趣,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进而掌握学习方法。
  总之,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日益明显,要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引入流行文化的脚步势不可挡。当然,我们面对二者相互融合的这一问题时,应该持有辩证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审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力.把电影资源引进语文课堂[J].内蒙古教育,2009(5).
  [2]李朝.浅谈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的互动结合[J].文学教育,2009(9).
  [3]李华.谈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课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
  [4]车兴武.流行文化中的美学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2002(6).
  [5]武奂.流行歌曲中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2).
  [6]乐红艳.流行歌曲与写作教学[J]. 文学教育,2008(11).
  [7]姚佳妮.语文教育与流行文化的双向选择和互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
  [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张雪辉.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07(12).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重要技术形式,在各个领域中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随着小学教育进入素质教改阶段,围绕小学生所开展的语文课堂在教学方式上也呈现出全新变化,趋于信息化教学方向发展。区别于传统板书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时期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语文课堂上,从而构建现代化语文课堂模式,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能写会写之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则成了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大问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中明确指出:“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习作评改是小学生习作指导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摘要】“立德树人”给我们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考的新维度,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的解读,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而作为学生,在这样的事件型材料作文中树立“责任意识”是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深刻的前提。  【关键词】责任意识;积极姿态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的艺术瑰宝,是高考试题的必考内容。本文主要分析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诗歌题的命题特点,以此为导向不断反思日常的教学行为,使诗歌教学回归本色。  【关键词】命题突围;考查多维;能力多样;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高考浙江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以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两首《北来人》为测试材料。两首五言律诗内涵丰富,考试题型有特色,具张力。与前
【摘要】精细化课堂设计,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善于利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質疑答疑,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有效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教学;课堂实效性;绿色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打造高效绿色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从教以来不断探索、追求的方向。研究之初,我就对学生比较排斥的
【摘要】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前置性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发散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举措。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遵循“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原则,进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  【中图
【摘要】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遵照“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的编写原则,在写作部分的呈现上较以往有了新的尝试。就写作知识系统的编排而言,单元内写作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呈现符合作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但单元间陈述性知识的呈现序列仍待探讨,对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关注亦需进一步加强。此外,教材中各年级阶段的写作教学文体选择符合发展心理学规律,即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九年级逐步引入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议论
【摘要】语文老师,应当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己任。为此,我努力探索阅读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和概括,最后得出“三抓一揣摩三联系”法。“三抓”,即抓中心句,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一揣摩”,即揣摩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联系”,即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阅读方法;“三抓一揣摩三联系”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诗歌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但在教学过程中,诗歌却并未得到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只是被反复背诵。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的教学原则及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原则;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诗歌这种类型的理解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
【摘要】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本”是对教育最终的目的指向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中外教育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着重分析“以文化为本”的教育观,通过分析斯普朗格、陈寅恪、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观点,本文认为应当辩证看待“以文化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文化为本 ; 教育目的 ;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以文化为本”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