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活实践;生活情境;动手;发现
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与联系。”而现实生活本身犹如一个数学大课堂。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觉到许多充满着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和数学紧密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同时,学生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中,不断地学会和积累许多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比如,我在教学生记忆了“时、分、秒”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小华7:00起床,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把牛奶和面包一起放进微波炉转5分钟,10分钟吃完牛奶和面包,15分钟走到学校,问他能否在7:30准时到达学校。通过这样与实际结合的应用情境,既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时、分、秒”的知识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
生活缺少不了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设计数学游戏
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教育学、心理规律,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把传授新知识这一环节创设为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全班同学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各个程序的游戏活动中。课一开始的“找朋友”活动,吸引了全体学生。我先让带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图形的4名同学到前面来,然后让带牙膏盒、魔方、茶叶盒等学具的同学去找自己的“朋友”。同学们既兴奋又认真,生怕找错“朋友”(物体形状相同的才是“朋友”)。通过交流,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点就清晰而深刻地印在同学们的头脑中了。课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概念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也被牢固掌握了。
再如教学“数字迷宫”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显示“数字迷宫”后,向学生说明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同时点鼠标闪动显示。并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只要是按照“1、2、3…9”的顺序走,从哪个出中出来都对。接着点鼠标动态演示一种走法,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书上画现走的路线。伴随着各小组的汇报,我一一进行多媒体演示,展示各种不同的发生过程,完成走迷宫的游戏活动。这样,利用多媒体鲜明的动态演示,使静止的事物动起来,使学生观察有方法,思考有凭借,很轻松地完成了“数字迷宫”的游戏,不仅复习了10以内数的顺序,又使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解决了迷宫的路线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实践证明,这种“游戏式教学法”是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既激发了学习欲望,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课外实践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学”一课时,我先带同学们去校园里走一圈,在我们身边找一些数。他们很快地找出学校有64个班,教学楼一层有4个教室,一间教室有4个窗,学校有两个校门,门口有2棵大树,每个人有10个手指头……然后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发现的数字组成加法或减法算式,看谁写得最多,同学们就很快乐地组着、算着……再如教学“分米、厘米”一课后,我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宽、高等。有的同学测量树叶的长、宽,花的高度,硬币的宽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竟测量耳朵、眉毛的长度等等。他们并能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把长度单位应用得更加灵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的融入生活情境,着手于再发现、再创造的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关注新课程改革,2009(6)
[2]伍璐茜.中国计量出版社的教育教学文论选,2005(12)
[3]马凤霞.小议小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2013(1)
(本文系福建教育学院2015年度基础教育立项课题《小学数学阅读与提高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YYB—2015047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活实践;生活情境;动手;发现
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与联系。”而现实生活本身犹如一个数学大课堂。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觉到许多充满着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和数学紧密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同时,学生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中,不断地学会和积累许多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比如,我在教学生记忆了“时、分、秒”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小华7:00起床,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把牛奶和面包一起放进微波炉转5分钟,10分钟吃完牛奶和面包,15分钟走到学校,问他能否在7:30准时到达学校。通过这样与实际结合的应用情境,既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时、分、秒”的知识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
生活缺少不了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设计数学游戏
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教育学、心理规律,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把传授新知识这一环节创设为以“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全班同学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各个程序的游戏活动中。课一开始的“找朋友”活动,吸引了全体学生。我先让带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图形的4名同学到前面来,然后让带牙膏盒、魔方、茶叶盒等学具的同学去找自己的“朋友”。同学们既兴奋又认真,生怕找错“朋友”(物体形状相同的才是“朋友”)。通过交流,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点就清晰而深刻地印在同学们的头脑中了。课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概念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也被牢固掌握了。
再如教学“数字迷宫”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显示“数字迷宫”后,向学生说明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同时点鼠标闪动显示。并向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只要是按照“1、2、3…9”的顺序走,从哪个出中出来都对。接着点鼠标动态演示一种走法,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书上画现走的路线。伴随着各小组的汇报,我一一进行多媒体演示,展示各种不同的发生过程,完成走迷宫的游戏活动。这样,利用多媒体鲜明的动态演示,使静止的事物动起来,使学生观察有方法,思考有凭借,很轻松地完成了“数字迷宫”的游戏,不仅复习了10以内数的顺序,又使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解决了迷宫的路线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实践证明,这种“游戏式教学法”是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既激发了学习欲望,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课外实践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学”一课时,我先带同学们去校园里走一圈,在我们身边找一些数。他们很快地找出学校有64个班,教学楼一层有4个教室,一间教室有4个窗,学校有两个校门,门口有2棵大树,每个人有10个手指头……然后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发现的数字组成加法或减法算式,看谁写得最多,同学们就很快乐地组着、算着……再如教学“分米、厘米”一课后,我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宽、高等。有的同学测量树叶的长、宽,花的高度,硬币的宽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竟测量耳朵、眉毛的长度等等。他们并能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把长度单位应用得更加灵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的融入生活情境,着手于再发现、再创造的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关注新课程改革,2009(6)
[2]伍璐茜.中国计量出版社的教育教学文论选,2005(12)
[3]马凤霞.小议小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2013(1)
(本文系福建教育学院2015年度基础教育立项课题《小学数学阅读与提高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YYB—20150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