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场面,吒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都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虽然是昔日往事,但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所以,不乏形象、生动的画面。我就历史课的生动性作探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
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思考、感悟。生动的历史教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分为形象性生动、思维性生动、好奇性生动。
1.形象性生动。历史是形象的,这种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之初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但到了后世,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物毁人亡,昔日的历史形象已经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了一些文字、遗物、遗迹。面对这种局面,如何运用独特新颖形象、创造力、达意传神的形象描述,生动逼真、淋漓尽致再现历史形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运用感染性的语言。历史是一门描述性很强的学科,在讲述昔日的历史画面时,离不开感染性的语言,比如说在讲到中国革命高潮就要到来时,“快要”是什么意思?它是站在海岸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雾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母腹中快要成熟的婴儿。这样既形象又生动的描述,不仅富有优美性,而且富有哲理性、幽默性。
②运用合理性的补充。中学历史教材囿于篇幅,对有些历史人物事件往往廖廖数笔,“闪电式”的出现,这就是历史形象的干瘪。如果能对此有合理性的补充,就如碧波中荡起阵阵涟漪,怦然心动。如教材中曾经提到过林彪受伤,但没有再提为什么会受伤,受伤的程度怎样?学生当然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我马上作合理性补充:平型关战役后,林彪发了“洋财”,得到了一件黄尼子军大衣和一匹丰神健骨的骏马“千里雪”,1938年2月,林彪不顾警卫的劝说,只顾在茫茫大雾中往阵地村外去遛马,被阎锡山手下误认为敌人而开了枪,林彪胸部中弹深受重伤,从此为林彪的体弱多病留下了祸根。这样全理性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切感。
③曲折性的情节。历史事件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如讲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体时,可以从辛亥革命讲到解放战争,即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受到严重动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瓦解,到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彻底结束。
2.思维性生动。思维是美丽的花朵,是人的灵魂。在教学时,我通过创设问题,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使平淡的历史事件变得有声有色。我采取了环扣式、中心开花式两面种方式来设问。
(1)环扣式
环扣式即通过叠叠相关的环扣设问,调动学生思维,使历史教学生动起来。如《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课的概念新,知识多,教学难度大,我采用了如下方式设问:资本主义萌芽为何出现?怎样判断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资本主义萌芽为何会出现在江南一带?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商品经济发展与什么有关?明朝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递增式思维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增强思维性。
(2)中心开花式
中心开花式即对同一个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讲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时,以这样的方式设问:朝鲜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启发学生从朝、日、美、苏、中国角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好奇性生动。好奇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它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获得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初中生对历史的好奇心特别强,凡是都喜欢探个究竟,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利用这一心理,将可能获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认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理一般有三种途径。
(1)留下悬念。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制造悬念,如引出武则天无字碑之谜,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让其对此有个了解,引导其关注事态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增强历史的生动性,而且也许会在无意识中造就未来的历史学家。
(2)引入争鸣。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常通过引入争鸣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如讲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时,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观点、立场来谈自己的看法,但同时我也及时地归纳总结,不能偏离了教材观点。
二
历史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的素质,这不仅要求历史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娴熟的驾驶教学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将已逝的历史活跃起来,燃烧起学习历史的激情,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从手段和方法的角度来看,历史课的生动性又分三种:描述性生动、直观性生动、参与性生动。
1.描述性生动。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要做好这一点,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①细节刻画,如教材中对“九一三”事件讲得很简单,为了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我就这样刻画了人物事件:“九大后”,林彪成了毛主席的接班人,按理来说,他会在不久的将来名正言顺地成为国家第一领导人,但他为什么还要抢夺权利呢?第一,他的年龄比毛泽东小,但身体却比较差,他担心未做第一领导人就先毛泽东而去;第二,他意识到江青等人的权势有可能会超过他,为避免夜长梦多,于是他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出现了历史上的反革命政变。
②材料引入。如讲到袁世凯称帝时,可引入一幅对联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如前清翰林王闿送给总统府一对联:“民之扰也,国扰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横批“旁观者清”,这是一幅嵌入联,即“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当袁世凯作古时,有人为他写了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说:“袁世凯三字怎么能与中国人民四个相对”。提联人说:“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样一引入,别有一番风味,就此,马上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袁世凯?
③合理性的虚构。合理性的虚构可以增添趣味性。在讲到北京人会使用火及火有作用时,可以这样虚构一个画面:“北京人打猎回来,女人们往火堆上添加干柴,把火燃烧得很旺,他们把猎物拿到火上去烤,烤熟了分开来吃,吃了熟食他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晚上,凶猛的野兽走进洞来,但见到火光又被吓跑了。”
2.直观性生动。直观性教学是各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讲授时,通过对历史事物的模型、地图及图片、电影、电视录像等直观性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达到引导学生通过透过历史形象的表征看到隐藏其中背后的实质,即发现历史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在历史真实。如在观看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及影片时,不能只停留在兵马俑严整宏伟、栩栩如生的基础上,而应该将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商鞅变法联系起来,将兵马俑拱卫秦皇陵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秦国富国强兵、兼并六国的内在历史史实,并与秦始皇的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感性形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3.参与性生动。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是,历史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并通过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就可使历史课生动起来。在此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①角色扮演。当讲到历史人物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角色扮演可以是兴新型的,也可以是演练型的。如在讲到清朝时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时,可以让一学生扮演维新派,另一学生扮演顽固派。这是兴新型的。如果讲到“匈奴崛起”、“白登之围”等时,可以运用演练型的。
②内心体验。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请你走进《清明上河图》,想象假如你是一位北宋人士,你在清明时节东京的所见所闻及感受,要求反映出北宋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一篇文章。
总之,教学多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历史教学中,只有综合运用形象性、好奇性、描述性、直观性、参与性的教法与手段,才可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吒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性是历史课的的源泉与生命,也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
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即在头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思考、感悟。生动的历史教学,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分为形象性生动、思维性生动、好奇性生动。
1.形象性生动。历史是形象的,这种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之初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但到了后世,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物毁人亡,昔日的历史形象已经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了一些文字、遗物、遗迹。面对这种局面,如何运用独特新颖形象、创造力、达意传神的形象描述,生动逼真、淋漓尽致再现历史形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达到这种程度,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运用感染性的语言。历史是一门描述性很强的学科,在讲述昔日的历史画面时,离不开感染性的语言,比如说在讲到中国革命高潮就要到来时,“快要”是什么意思?它是站在海岸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雾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母腹中快要成熟的婴儿。这样既形象又生动的描述,不仅富有优美性,而且富有哲理性、幽默性。
②运用合理性的补充。中学历史教材囿于篇幅,对有些历史人物事件往往廖廖数笔,“闪电式”的出现,这就是历史形象的干瘪。如果能对此有合理性的补充,就如碧波中荡起阵阵涟漪,怦然心动。如教材中曾经提到过林彪受伤,但没有再提为什么会受伤,受伤的程度怎样?学生当然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我马上作合理性补充:平型关战役后,林彪发了“洋财”,得到了一件黄尼子军大衣和一匹丰神健骨的骏马“千里雪”,1938年2月,林彪不顾警卫的劝说,只顾在茫茫大雾中往阵地村外去遛马,被阎锡山手下误认为敌人而开了枪,林彪胸部中弹深受重伤,从此为林彪的体弱多病留下了祸根。这样全理性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切感。
③曲折性的情节。历史事件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如讲到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体时,可以从辛亥革命讲到解放战争,即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受到严重动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瓦解,到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彻底结束。
2.思维性生动。思维是美丽的花朵,是人的灵魂。在教学时,我通过创设问题,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使平淡的历史事件变得有声有色。我采取了环扣式、中心开花式两面种方式来设问。
(1)环扣式
环扣式即通过叠叠相关的环扣设问,调动学生思维,使历史教学生动起来。如《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课的概念新,知识多,教学难度大,我采用了如下方式设问:资本主义萌芽为何出现?怎样判断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资本主义萌芽为何会出现在江南一带?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商品经济发展与什么有关?明朝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递增式思维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增强思维性。
(2)中心开花式
中心开花式即对同一个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讲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时,以这样的方式设问:朝鲜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启发学生从朝、日、美、苏、中国角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好奇性生动。好奇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它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获得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初中生对历史的好奇心特别强,凡是都喜欢探个究竟,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利用这一心理,将可能获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认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理一般有三种途径。
(1)留下悬念。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制造悬念,如引出武则天无字碑之谜,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让其对此有个了解,引导其关注事态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增强历史的生动性,而且也许会在无意识中造就未来的历史学家。
(2)引入争鸣。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常通过引入争鸣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如讲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时,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观点、立场来谈自己的看法,但同时我也及时地归纳总结,不能偏离了教材观点。
二
历史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的素质,这不仅要求历史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娴熟的驾驶教学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将已逝的历史活跃起来,燃烧起学习历史的激情,这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从手段和方法的角度来看,历史课的生动性又分三种:描述性生动、直观性生动、参与性生动。
1.描述性生动。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要做好这一点,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①细节刻画,如教材中对“九一三”事件讲得很简单,为了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我就这样刻画了人物事件:“九大后”,林彪成了毛主席的接班人,按理来说,他会在不久的将来名正言顺地成为国家第一领导人,但他为什么还要抢夺权利呢?第一,他的年龄比毛泽东小,但身体却比较差,他担心未做第一领导人就先毛泽东而去;第二,他意识到江青等人的权势有可能会超过他,为避免夜长梦多,于是他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出现了历史上的反革命政变。
②材料引入。如讲到袁世凯称帝时,可引入一幅对联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如前清翰林王闿送给总统府一对联:“民之扰也,国扰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横批“旁观者清”,这是一幅嵌入联,即“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当袁世凯作古时,有人为他写了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说:“袁世凯三字怎么能与中国人民四个相对”。提联人说:“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样一引入,别有一番风味,就此,马上引出问题:如何评价袁世凯?
③合理性的虚构。合理性的虚构可以增添趣味性。在讲到北京人会使用火及火有作用时,可以这样虚构一个画面:“北京人打猎回来,女人们往火堆上添加干柴,把火燃烧得很旺,他们把猎物拿到火上去烤,烤熟了分开来吃,吃了熟食他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晚上,凶猛的野兽走进洞来,但见到火光又被吓跑了。”
2.直观性生动。直观性教学是各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讲授时,通过对历史事物的模型、地图及图片、电影、电视录像等直观性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达到引导学生通过透过历史形象的表征看到隐藏其中背后的实质,即发现历史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在历史真实。如在观看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及影片时,不能只停留在兵马俑严整宏伟、栩栩如生的基础上,而应该将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商鞅变法联系起来,将兵马俑拱卫秦皇陵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秦国富国强兵、兼并六国的内在历史史实,并与秦始皇的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感性形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3.参与性生动。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是,历史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并通过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就可使历史课生动起来。在此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①角色扮演。当讲到历史人物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角色扮演可以是兴新型的,也可以是演练型的。如在讲到清朝时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时,可以让一学生扮演维新派,另一学生扮演顽固派。这是兴新型的。如果讲到“匈奴崛起”、“白登之围”等时,可以运用演练型的。
②内心体验。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请你走进《清明上河图》,想象假如你是一位北宋人士,你在清明时节东京的所见所闻及感受,要求反映出北宋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一篇文章。
总之,教学多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历史教学中,只有综合运用形象性、好奇性、描述性、直观性、参与性的教法与手段,才可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吒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性是历史课的的源泉与生命,也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