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式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结构知识在阅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英语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重视这些知识。但是,有时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只是由于缺乏这些知识引起的,读者或许会碰到题材和背景知识都很熟悉的文章,但由于这些知识未能激活,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此时,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十分注意阅读前的活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本文具体介绍了两种激活已有图式的方法——预测和阅读前的活动。此外,老师也要在教学时通过恰当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练成阅读时的火眼金睛,迅速把握关键信息。
【关键词】图式理论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猜测法 预读活动
英语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是重点科目,所以英语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而因为缺少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却十分困难,普遍只能靠死记硬背,英语阅读对学生来说更是天书,面对英语文段,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或者凭感觉做题。此外,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斯温的输出假设理论,在语言习得中,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输出,而听和读属于输入,说和写则属于输出。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势必会被影响。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水平非常重要。
老师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必须先清楚阅读的过程。首先,人们以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人们把阅读看成是解码的过程,作者的创作过程则是编码的过程。阅读者必须对语码进行解译。解译的过程是这样的:阅读者从最少的单位:字母和单词识别开始,逐步弄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这就是阅读理解“自下而上”的模式。但是,随着人们对阅读理解过程研究的深入和理解的加深,人们开始发现,在阅读时,语言问题解决了,对文章不一定能理解。这是因为此模式低估了人的主动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70年代初,哥德曼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模式。
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中,阅读者利用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和判定,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并不是逐字、逐句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验证自己的预测。但是,在“自上而下”的模式里,由于强调了高层次的技能,即用背景知识或文中的提示来对意义进行预测,而忽视了较低层次的能力,如快速、准确地对词汇和语法结构识别。鉴于两种模式的不足,鲁姆哈特提出了“图式理论”的模式。
一、图式理论的概述
1.图式理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1781年由心理学家康德最早提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把图式概念定义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70年代,图式概念上升为完整的理论,人们开始用图式理论即鲁姆哈特的相互作用模式解释阅读理解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认为,人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的和与自己的假设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的意义方面做出选择,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有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2.理论包含的内容。按照图式理论模式,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构成文章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依赖篇章情境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而形式图式指的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语言知识的学习,充实语言图式。如果想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的理解,语言知识的习得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词汇、句子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建立起牢固的语言图式,为阅读理解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语言知识的训练。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猜词,而不是一碰到不懂的生词就查阅字典,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词义。其次,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解释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熟悉各种复合句的结构,这样利于在阅读时迅速猎出主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率。
2.加强背景知识的积累,扩展内容图式。在阅读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文章包含新的生词或句子结构,但是学生却可以根据对话题知识的了解,很容易猜出文章的大意。但有时有一些文章没有生词和新的语言结构,学生却难以理解文章的意思。这就与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有关,所以,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文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量多提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内容图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介绍一些优秀的英文书籍、报刊、杂志、DVD语言资料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3.加强文章体裁的介绍,建构形式图式。有些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形式才能有效地表达。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头脑中对文章的体裁有一个正确的形式图式,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正确的预测。这样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的体裁和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多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及衔接手段,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如果学生的头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多,学生就越容易理解阅读材料,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建构和拓宽图式,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三、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图式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图式,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教学时有科学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有效激活已有图式的阅读教学活动。
1.猜测。(1)按标题猜测。一个好的题目往往包括文章中很重要的信息,看到题目猜想文章会给读者提供什么信息,这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猜测,如果刚开始,学生还不擅长猜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按标题猜測。(2)按判断题猜测。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提供一些判断题,学生在做判断题的过程中就有猜测的心理活动,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2.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就是指在阅读活动前给学生介绍或展示一些有关阅读材料的社会文化和背景知识,让学生感知和熟悉,从而把学生引入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氛围中。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跨文化的知识因为与本族文化不同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生会调动头脑所有的图式去讨论。除了讨论跨文化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或渴望想了解的知识来创造情景。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叫学生写下三个他们渴望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的知识点再进行阅读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阅读主题有关的动画、图片等各种多媒体资料。
3.略读。略读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快速地扫读这篇文章,并不是仔细看每一个单词,也不因为有生词而停顿,直到找到了想了解的知识才停下来仔细研读。下面的例子就是略读的过程:在字典里查寻一个生词;从地图上找出一条街道的位置;在列车时间表上找出想坐的某一趟列车的出发时间。引导学生掌握略读的技能,有助于在一篇较长的文段中迅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且提高了准确性。
4.猎读。猎读是通过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大意的过程。在猎读的过程中,不需要看每一个单词,也不需要查阅生词,只需要获得文章的大意。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猎读,在猎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所有已知的知识去理解这篇文章,从而激活了他们的图式。
四、结语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大多数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却不能很好地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现在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图式理论,明确阅读是读者积极、主动思维的过程和活动,是读者主动积极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过程,绝不是单纯通过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如果能在老师的长期引导下学会用相互作用模式去阅读,面对较长的文段时就不会再觉得头晕,而能冷静地调动已有的图式去和文章内容进行互动,且运用一些巧妙的阅读技巧,迅速从文段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率。不过教师也不能走极端只注重文章的要旨而忽视了词语的讲解以及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应处理好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篇教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啬.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于莉.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6.
[4]顾晔.试论图式理论與阅读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
【关键词】图式理论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猜测法 预读活动
英语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是重点科目,所以英语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而因为缺少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却十分困难,普遍只能靠死记硬背,英语阅读对学生来说更是天书,面对英语文段,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或者凭感觉做题。此外,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斯温的输出假设理论,在语言习得中,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输出,而听和读属于输入,说和写则属于输出。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势必会被影响。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水平非常重要。
老师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必须先清楚阅读的过程。首先,人们以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人们把阅读看成是解码的过程,作者的创作过程则是编码的过程。阅读者必须对语码进行解译。解译的过程是这样的:阅读者从最少的单位:字母和单词识别开始,逐步弄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这就是阅读理解“自下而上”的模式。但是,随着人们对阅读理解过程研究的深入和理解的加深,人们开始发现,在阅读时,语言问题解决了,对文章不一定能理解。这是因为此模式低估了人的主动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70年代初,哥德曼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模式。
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中,阅读者利用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和判定,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并不是逐字、逐句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验证自己的预测。但是,在“自上而下”的模式里,由于强调了高层次的技能,即用背景知识或文中的提示来对意义进行预测,而忽视了较低层次的能力,如快速、准确地对词汇和语法结构识别。鉴于两种模式的不足,鲁姆哈特提出了“图式理论”的模式。
一、图式理论的概述
1.图式理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1781年由心理学家康德最早提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把图式概念定义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70年代,图式概念上升为完整的理论,人们开始用图式理论即鲁姆哈特的相互作用模式解释阅读理解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认为,人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的和与自己的假设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的意义方面做出选择,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有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2.理论包含的内容。按照图式理论模式,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构成文章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依赖篇章情境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而形式图式指的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语言知识的学习,充实语言图式。如果想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的理解,语言知识的习得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词汇、句子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建立起牢固的语言图式,为阅读理解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语言知识的训练。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猜词,而不是一碰到不懂的生词就查阅字典,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词义。其次,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解释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熟悉各种复合句的结构,这样利于在阅读时迅速猎出主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率。
2.加强背景知识的积累,扩展内容图式。在阅读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文章包含新的生词或句子结构,但是学生却可以根据对话题知识的了解,很容易猜出文章的大意。但有时有一些文章没有生词和新的语言结构,学生却难以理解文章的意思。这就与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有关,所以,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文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量多提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内容图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介绍一些优秀的英文书籍、报刊、杂志、DVD语言资料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3.加强文章体裁的介绍,建构形式图式。有些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形式才能有效地表达。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头脑中对文章的体裁有一个正确的形式图式,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正确的预测。这样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的体裁和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多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及衔接手段,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如果学生的头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多,学生就越容易理解阅读材料,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建构和拓宽图式,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三、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图式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图式,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教学时有科学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有效激活已有图式的阅读教学活动。
1.猜测。(1)按标题猜测。一个好的题目往往包括文章中很重要的信息,看到题目猜想文章会给读者提供什么信息,这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猜测,如果刚开始,学生还不擅长猜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按标题猜測。(2)按判断题猜测。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提供一些判断题,学生在做判断题的过程中就有猜测的心理活动,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2.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就是指在阅读活动前给学生介绍或展示一些有关阅读材料的社会文化和背景知识,让学生感知和熟悉,从而把学生引入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氛围中。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跨文化的知识因为与本族文化不同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生会调动头脑所有的图式去讨论。除了讨论跨文化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或渴望想了解的知识来创造情景。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叫学生写下三个他们渴望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的知识点再进行阅读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阅读主题有关的动画、图片等各种多媒体资料。
3.略读。略读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快速地扫读这篇文章,并不是仔细看每一个单词,也不因为有生词而停顿,直到找到了想了解的知识才停下来仔细研读。下面的例子就是略读的过程:在字典里查寻一个生词;从地图上找出一条街道的位置;在列车时间表上找出想坐的某一趟列车的出发时间。引导学生掌握略读的技能,有助于在一篇较长的文段中迅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且提高了准确性。
4.猎读。猎读是通过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大意的过程。在猎读的过程中,不需要看每一个单词,也不需要查阅生词,只需要获得文章的大意。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猎读,在猎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所有已知的知识去理解这篇文章,从而激活了他们的图式。
四、结语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大多数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却不能很好地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现在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图式理论,明确阅读是读者积极、主动思维的过程和活动,是读者主动积极与课文相互作用的过程,绝不是单纯通过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如果能在老师的长期引导下学会用相互作用模式去阅读,面对较长的文段时就不会再觉得头晕,而能冷静地调动已有的图式去和文章内容进行互动,且运用一些巧妙的阅读技巧,迅速从文段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率。不过教师也不能走极端只注重文章的要旨而忽视了词语的讲解以及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应处理好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篇教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啬.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于莉.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6.
[4]顾晔.试论图式理论與阅读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