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提供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给予合理的小组评价”这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开展策略,以期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小组合作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學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能。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一定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下面,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保证分组的合理性
在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比较常出现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选择赋予学生分组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小组成员,自由结组。这就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与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队,而不喜欢学习数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学生组队。这种分组只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严重分化,即成绩优秀的学生进步更快。成绩不好的学生进步更慢。为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注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等合理分组,保证分组的有效性,以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以确保小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并树立一定的责任感。这样一来,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注意分组的人性化,在合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组,避免强制分组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抗,从而影响最终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数学教师在分组时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权利,让学生有机会发言,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分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科学有效的分组。这样的合理分组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二、提供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
数学课是比较难上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升华,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发现新的问题,学会分析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中同样如此,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任不管,教师要注意为小组提供一定的任务与问题,进行驱动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去充分地开展合作、探究,一步步地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布置这样的任务: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思考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然后要求小组进行讨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纠正、质疑、辩论。不同小组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如有的小组认为长方体中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有的小组觉得是2条。对此,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各小组在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一个模型,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认识。可以说,合作学习可以查漏补缺,互相促进,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任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工作,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给予合理的小组评价
对于小组的学习,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促使各个小组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保持学生小组学习的热情。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各不相同,小组合作学习也一样,每个小组的学习也是千差万别的。为此,评价要因不同小组而异,要多采取鼓励性评价,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实施。
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小组代表来清楚地表达小组讨论和交流的结果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进行一轮互评,并在相互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再次交流。之后,在学生完成互评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建议,促使小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整体合作情况进行评价,从整体上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合作情况等,在此过程中重点鼓励学生,为以后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习奠基。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布置任务、评价等多方面出发,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124+126.
[2]戴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47.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小组合作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學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能。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一定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开展。下面,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保证分组的合理性
在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比较常出现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选择赋予学生分组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小组成员,自由结组。这就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与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队,而不喜欢学习数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学生组队。这种分组只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严重分化,即成绩优秀的学生进步更快。成绩不好的学生进步更慢。为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注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等合理分组,保证分组的有效性,以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以确保小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并树立一定的责任感。这样一来,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注意分组的人性化,在合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组,避免强制分组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抗,从而影响最终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此,数学教师在分组时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权利,让学生有机会发言,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分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科学有效的分组。这样的合理分组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二、提供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
数学课是比较难上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升华,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发现新的问题,学会分析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中同样如此,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任不管,教师要注意为小组提供一定的任务与问题,进行驱动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去充分地开展合作、探究,一步步地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布置这样的任务: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思考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然后要求小组进行讨论、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纠正、质疑、辩论。不同小组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如有的小组认为长方体中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有的小组觉得是2条。对此,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各小组在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一个模型,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认识。可以说,合作学习可以查漏补缺,互相促进,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任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工作,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给予合理的小组评价
对于小组的学习,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促使各个小组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保持学生小组学习的热情。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各不相同,小组合作学习也一样,每个小组的学习也是千差万别的。为此,评价要因不同小组而异,要多采取鼓励性评价,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实施。
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小组代表来清楚地表达小组讨论和交流的结果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进行一轮互评,并在相互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再次交流。之后,在学生完成互评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建议,促使小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整体合作情况进行评价,从整体上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合作情况等,在此过程中重点鼓励学生,为以后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习奠基。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布置任务、评价等多方面出发,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124+126.
[2]戴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