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个10年计划的开始。这一年,17600名志愿者将在中国西部,为当地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领域注入爱与奉献。
2003年开始,共青团中央牵头与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到今年,“西部计划”已经连续实施了8年,近10万名大学生参与该項目。6月底至7月初,各高校陆续公示了志愿者名单。在新一批志愿者即将踏上西部土地的时候,人们又展开了围绕西部计划的新一轮讨论。
青春的选择
“志愿者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梦想着为中国的西部,为中国的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和热血;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思念的枯涩,离家万里使他们认识到没有克服不了的苦和困难,也没有改变不了的落后和贫穷;他们知道了一时为志愿者,终生为志愿者!”
这是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夏伟亮在结束新疆支教后写下的一段话。夏伟亮是山东人,2005年考入上海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那一年,因为被山区支教老师徐本禹的事迹打动,夏伟亮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参加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新疆服务队,志愿做一名支教老师。
从上海到新疆,从研究生到教书匠,许多人不能理解夏伟亮的选择。“去了可能会后悔,不去一定会遗憾。”在校园徘徊的夜晚,夏伟亮决定到西部去,尽管他觉得有点对不起爸妈:“在新疆两年存不下什么积蓄,回来读研究生还得靠父母的钱。”
最终,夏伟亮被安排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能轰轰烈烈做出一番大事,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点点滴滴。”在新疆的两年,夏伟亮经历了委屈,但也实现了志愿的理想。夏伟亮用自己不多的积蓄为sos儿童村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发起助学活动并多次参与无偿献血……两年后,夏伟亮回到学校继续读研,除了荣誉,志愿服务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实际收益。
事实上,许多结束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像夏伟亮一样,除了实现青春的梦想,并未成就什么“丰功伟业”,相反,做了许多琐碎的工作。整理资料、值班接待、甚至端茶倒水。“志愿工作就像打杂的,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许多人因此而后悔,也有人质疑:让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来做专科生就能做好的事是否有些大材小用?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林新奇看来,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才培养了志愿者们健全的人格。林新奇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艰苦的环境。在西部计划中,虽然有些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并不对口,但同样是走出了象牙塔,在社会中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通过一些看似普通的工作,提高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对社会有了较为完整的认知。
经常和企业打交道的林新奇教授深谙现代企业人才招聘的要求:“现在,企业招聘除了要学历,更重要的还要看团队合作、对单位对职业的忠诚度以及基于实践的对社会的认知力和判断力。西部计划正提供了让大学生快速成长起来的艰苦、复杂的环境。那些看似简单的打杂工作,其实蕴含着许多道理。”
西部欢迎人才
大学生志愿者给西部带来了什么?
省钱?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团委曾算过一笔账,40名志愿者一年至少为县财政节约50余万元。按照《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2011年8月起,西部计划志愿者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每月760元的补贴,根据服务地的贫困程度,每月还可以领到65元至1490元不等的补贴。而节省了的这笔钱,对于一个西部县城的发展意义重大。
除了财政上的考虑,满腔热情的志愿者也确实给西部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产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政府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建成了网络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办公经费100余万元;吉林省梨树县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开展“在职教师支教行动”,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海南省三亚市田独镇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热带兰花种植业蒸蒸日上;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有了懂针灸、能治血栓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小中医……
西部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从2003年西部计划开始实施,8年来累计超过9万人次服务西部,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青年工作、远程教育、宣传文化以及基层检查机关等。尽管如此,许多西部省份还是在继续发出“有多少,要多少”的橄榄枝。
然而,也有些地方对志愿者并不热情。在地方,不乏这样的声音:“刚毕业,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娃娃,在基层能干什么?”“费心费力地培养了他们,服务一两年就走,对地方长远发展没什么帮助。”
对此,团中央志工部项目规划处处长廖恳表示,虽然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不到三年,但志愿者给西部带去更多的,是观念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而一批一批的志愿者形成接力机制,也能不断为西部输送人才。从这个角度上看,西部计划对西部发展的帮助是长远的。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时也特别强调,“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将从“输血”走向“造血”。
林新奇教授也谈到,西部计划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志愿者为西部做了多少项目,创造了多少GDP,而是他们到西部去培养了多少当地人才,为西部人才储备做出多少贡献。西部计划并非一项简单的就业政策。
事实上,我们并未从团中央得到扎根基层或者留在西部发展的志愿者比例,但在论坛中读出了志愿者对于未来的隐忧。“西部用人机制不够健全,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志愿者留下后发现工作条件、氛围不好,有好的想法却难以实现。西部出来的学生都不愿意留在西部发展,更不要说其他地方的了,谁能志愿一辈子呢?”
国家战略选择
今年3月28日,天津市2011年度公开招考公务员开始报名,招考职位明确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最大变化是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与此同时,国务院规定,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媒体普遍认为,这项政策是为解决近年来服务西部的志愿者回来后就业情况不乐观而做出的改动,更有人认为,这是西部志愿者的一针“强心剂”。
除公务员招录政策外,西部计划还为志愿者就业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中规定,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早在西部计划实施之初就有人质疑,计划是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缓兵之计,而对服务后志愿者扎根西部的支持政策力度不足,是一种短视行为。
对于这种说法,廖恳处长坦言,与每年五、六百万的毕业生人数相比,西部计划一两万的志愿者人数并不能对缓解就业压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是在长期效应。“西部计划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开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
林新奇教授提出,随着中西部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概念应该有所扩大,从大学生到专科人才都应储备;地方上应该有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管理制度;此外,仅仅依靠觉悟和理想,引导大学生到西部服务不现实,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激励、吸引人才到西部广阔的舞台上发展,让他们看到服务西部的前景和未来。
编辑:潘阳 美编:王迪
2003年开始,共青团中央牵头与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到今年,“西部计划”已经连续实施了8年,近10万名大学生参与该項目。6月底至7月初,各高校陆续公示了志愿者名单。在新一批志愿者即将踏上西部土地的时候,人们又展开了围绕西部计划的新一轮讨论。
青春的选择
“志愿者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梦想着为中国的西部,为中国的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和热血;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思念的枯涩,离家万里使他们认识到没有克服不了的苦和困难,也没有改变不了的落后和贫穷;他们知道了一时为志愿者,终生为志愿者!”
这是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夏伟亮在结束新疆支教后写下的一段话。夏伟亮是山东人,2005年考入上海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那一年,因为被山区支教老师徐本禹的事迹打动,夏伟亮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参加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新疆服务队,志愿做一名支教老师。
从上海到新疆,从研究生到教书匠,许多人不能理解夏伟亮的选择。“去了可能会后悔,不去一定会遗憾。”在校园徘徊的夜晚,夏伟亮决定到西部去,尽管他觉得有点对不起爸妈:“在新疆两年存不下什么积蓄,回来读研究生还得靠父母的钱。”
最终,夏伟亮被安排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能轰轰烈烈做出一番大事,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点点滴滴。”在新疆的两年,夏伟亮经历了委屈,但也实现了志愿的理想。夏伟亮用自己不多的积蓄为sos儿童村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发起助学活动并多次参与无偿献血……两年后,夏伟亮回到学校继续读研,除了荣誉,志愿服务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实际收益。
事实上,许多结束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像夏伟亮一样,除了实现青春的梦想,并未成就什么“丰功伟业”,相反,做了许多琐碎的工作。整理资料、值班接待、甚至端茶倒水。“志愿工作就像打杂的,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许多人因此而后悔,也有人质疑:让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来做专科生就能做好的事是否有些大材小用?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林新奇看来,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才培养了志愿者们健全的人格。林新奇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艰苦的环境。在西部计划中,虽然有些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并不对口,但同样是走出了象牙塔,在社会中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通过一些看似普通的工作,提高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对社会有了较为完整的认知。
经常和企业打交道的林新奇教授深谙现代企业人才招聘的要求:“现在,企业招聘除了要学历,更重要的还要看团队合作、对单位对职业的忠诚度以及基于实践的对社会的认知力和判断力。西部计划正提供了让大学生快速成长起来的艰苦、复杂的环境。那些看似简单的打杂工作,其实蕴含着许多道理。”
西部欢迎人才
大学生志愿者给西部带来了什么?
省钱?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团委曾算过一笔账,40名志愿者一年至少为县财政节约50余万元。按照《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2011年8月起,西部计划志愿者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每月760元的补贴,根据服务地的贫困程度,每月还可以领到65元至1490元不等的补贴。而节省了的这笔钱,对于一个西部县城的发展意义重大。
除了财政上的考虑,满腔热情的志愿者也确实给西部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产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政府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建成了网络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办公经费100余万元;吉林省梨树县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开展“在职教师支教行动”,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海南省三亚市田独镇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热带兰花种植业蒸蒸日上;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有了懂针灸、能治血栓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小中医……
西部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从2003年西部计划开始实施,8年来累计超过9万人次服务西部,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青年工作、远程教育、宣传文化以及基层检查机关等。尽管如此,许多西部省份还是在继续发出“有多少,要多少”的橄榄枝。
然而,也有些地方对志愿者并不热情。在地方,不乏这样的声音:“刚毕业,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娃娃,在基层能干什么?”“费心费力地培养了他们,服务一两年就走,对地方长远发展没什么帮助。”
对此,团中央志工部项目规划处处长廖恳表示,虽然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不到三年,但志愿者给西部带去更多的,是观念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而一批一批的志愿者形成接力机制,也能不断为西部输送人才。从这个角度上看,西部计划对西部发展的帮助是长远的。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时也特别强调,“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将从“输血”走向“造血”。
林新奇教授也谈到,西部计划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志愿者为西部做了多少项目,创造了多少GDP,而是他们到西部去培养了多少当地人才,为西部人才储备做出多少贡献。西部计划并非一项简单的就业政策。
事实上,我们并未从团中央得到扎根基层或者留在西部发展的志愿者比例,但在论坛中读出了志愿者对于未来的隐忧。“西部用人机制不够健全,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志愿者留下后发现工作条件、氛围不好,有好的想法却难以实现。西部出来的学生都不愿意留在西部发展,更不要说其他地方的了,谁能志愿一辈子呢?”
国家战略选择
今年3月28日,天津市2011年度公开招考公务员开始报名,招考职位明确要求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最大变化是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与此同时,国务院规定,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媒体普遍认为,这项政策是为解决近年来服务西部的志愿者回来后就业情况不乐观而做出的改动,更有人认为,这是西部志愿者的一针“强心剂”。
除公务员招录政策外,西部计划还为志愿者就业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中规定,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早在西部计划实施之初就有人质疑,计划是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缓兵之计,而对服务后志愿者扎根西部的支持政策力度不足,是一种短视行为。
对于这种说法,廖恳处长坦言,与每年五、六百万的毕业生人数相比,西部计划一两万的志愿者人数并不能对缓解就业压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是在长期效应。“西部计划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开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
林新奇教授提出,随着中西部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概念应该有所扩大,从大学生到专科人才都应储备;地方上应该有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管理制度;此外,仅仅依靠觉悟和理想,引导大学生到西部服务不现实,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激励、吸引人才到西部广阔的舞台上发展,让他们看到服务西部的前景和未来。
编辑:潘阳 美编: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