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1
摘 要 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意义,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实现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教师对新课标理念体育知识的理解,通过多样化,有效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兴趣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中学生由于性别、年龄的差异,不同的体育锻炼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条件要求就不一样。另外中学体育科目开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从根本上对学生的锻炼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健康成长就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耐久跑”是培养意志品质的好方法,因为长跑会出现疲劳现象,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疲劳”期,超越“极限”,才能去克服困难得到锻炼。但在练习中学生会因疲劳而停止练习,教师不及时表扬激励引导学生,对学生锻炼产生消极影响。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教学生学习田径项目,首先要有田径场,有跑道,教学生学习篮球、排球,就要有篮球排球场等相应的设施。所以说,学校开展哪一项体育项目,首先就要有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体育锻炼的习惯因素
说到习惯,不能不涉及到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在习惯上占了主角。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的环境。习惯的解释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所以,体育锻炼习惯和这一方的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后天的教育只是引路让其了解和认识锻炼的重要性。
(五)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革新和实验。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怎样培养和激发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是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配合教学完成的保证。平时教师要多关心体贴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上体育课时感觉到一个兄长时刻关心他们、热爱他们,自然就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起,从而在心中喜欢体育运动;运动中,教师要耐心讲解动作的规范、标准、安全及注意事项。多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二)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喜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体育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在指导学生练习的同时,对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敢的战胜困难,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给人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成功体验与信息反馈相结合是培养体育兴趣的主要路径。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兴趣。为此,第一,要有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第二,是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采取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场地器材怎样布局等,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第三,是重视信息反馈.使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弹跳能力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在其中
首先,教师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特点,学习欲望采取多种灵活的教法,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学生乐于参与,真正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其次,竞赛是体育运动最为突出的特点,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提高学习热情,还是营造快乐氛围,竞赛性方式总有有效的,但是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大部分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否则,会使不擅长此类项目活动的学生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只要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热情倍增,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对策
(一)利用多种体育教学形式,充分满足学生锻炼体育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
(三)适时组织各类体育竞赛,重在参与,鼓励进步,使学生在比赛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产生进一步的锻炼渴望。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习惯。
(五)改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不断提高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六)通过标语、图片宣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有所得益,有所提高的喜悦。
摘 要 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意义,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实现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教师对新课标理念体育知识的理解,通过多样化,有效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兴趣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中学生由于性别、年龄的差异,不同的体育锻炼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条件要求就不一样。另外中学体育科目开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从根本上对学生的锻炼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健康成长就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耐久跑”是培养意志品质的好方法,因为长跑会出现疲劳现象,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疲劳”期,超越“极限”,才能去克服困难得到锻炼。但在练习中学生会因疲劳而停止练习,教师不及时表扬激励引导学生,对学生锻炼产生消极影响。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教学生学习田径项目,首先要有田径场,有跑道,教学生学习篮球、排球,就要有篮球排球场等相应的设施。所以说,学校开展哪一项体育项目,首先就要有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体育锻炼的习惯因素
说到习惯,不能不涉及到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在习惯上占了主角。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的环境。习惯的解释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所以,体育锻炼习惯和这一方的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后天的教育只是引路让其了解和认识锻炼的重要性。
(五)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革新和实验。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怎样培养和激发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是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配合教学完成的保证。平时教师要多关心体贴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上体育课时感觉到一个兄长时刻关心他们、热爱他们,自然就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起,从而在心中喜欢体育运动;运动中,教师要耐心讲解动作的规范、标准、安全及注意事项。多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二)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喜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体育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在指导学生练习的同时,对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敢的战胜困难,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给人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成功体验与信息反馈相结合是培养体育兴趣的主要路径。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兴趣。为此,第一,要有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一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第二,是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采取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场地器材怎样布局等,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第三,是重视信息反馈.使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弹跳能力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在其中
首先,教师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特点,学习欲望采取多种灵活的教法,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学生乐于参与,真正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其次,竞赛是体育运动最为突出的特点,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提高学习热情,还是营造快乐氛围,竞赛性方式总有有效的,但是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大部分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否则,会使不擅长此类项目活动的学生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只要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热情倍增,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对策
(一)利用多种体育教学形式,充分满足学生锻炼体育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
(三)适时组织各类体育竞赛,重在参与,鼓励进步,使学生在比赛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产生进一步的锻炼渴望。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习惯。
(五)改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不断提高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六)通过标语、图片宣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有所得益,有所提高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