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使教学更为有效,真正做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我所从教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策略地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整个过程在“以学定教”的思想指引下,重点对教材使用、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办法,并以此教学策略的探索为途径,进行更为深入的课程改革实践。
【关 键 词】 学生需求;以学定教;有效教学;实践;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需要学校和教师越发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是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策略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大量实践。此策略以关注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学的效益为核心,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它不仅符合了课改的需要,也助推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大。因此,在我所从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大胆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整合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材做为主要的课程资源自然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然而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所需的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想要使思品课教学更为有效,单靠机械地照本宣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整合教材,形成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否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基于本地实情和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的范围,对教材中安排的案列或情境进行调整,使之更具典型性和实用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时,由于我校条件所限只有一个图书室,而并不具备图书馆,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我把“说说图书馆”这一环节调整为了“说说图书室”,这样就轻松解决了所需学生活动情境无法展现的难题,使教材所安排的教学环节能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把散布在课文中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概括,形成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理论观点性的小警句、小格言等。如在《我的自画像》一课中,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具有儿童化语言特点的“云团框自述语”,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自身的长处。在教学时,我除了引领学生对所有该类语言进行阅读理解外,还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类,针对每一类给出了一条小格言,如:“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笑对生活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通过这样的概括使得学生能更直接有效的明白要学的是什么。
3. 基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能力,适当调整教材编排的逻辑体系。如在《我爱我们的学校》这一章节中,教材的安排是先说学校,再看学校,最后画学校。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平时虽然每天都身处学校中,但却很少有目的性地去观察过各种校舍、设施,如果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很好地介绍出学校的特点,这样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安排的先后环节进行了调整,我首先是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参观了学校,并做了相关的解说;参观后学生心里对学校的特点才有了系统清晰的认识,才使得在下一教学环节有了充分的准备,避免了课堂“冷场”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4. 把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素材和资源补充进教材中。如在上《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较少,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为此我把平时搜集的孝心实例12则引入教学,做补充教材让学生提前阅读,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由感动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孝敬行动,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5. 把师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亲身经历、体验在教学中引入,丰富情境教学素材。如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我把学生在上学途中乘坐公交车的实际情形编排成了一出课本剧,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重现,通过正反两个活生生的实例把教材原本的空洞说教,转化为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让学生更为真切、深刻地认识到了良好的乘车习惯给我们的生命安全是何其重要,大大增强了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二、精制课件,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思想品德课以抽象的故事间接启迪道德观点的教材特点和“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小学思品教材中原有的大量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变单一、抽象地灌输知识的课堂模式,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要依托融合了声频、视频、图像、文字、网络资源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来实现知识传递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由此可见,精心制作的一份课件在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将起着关键作用。
如我在教《家乡的变化》一课时,意识到学生由于受人生经历所限,对家乡的过去知道很少。如果课堂上只听老师口头描述过去的家乡,学生的认知将会非常抽象,头脑中将会一片空白。为了“化虚为实”,在课前我通过搜集到的家乡老照片和视频并配以文字介绍,采用幻灯片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了一份简洁实用的课件。在课堂上,我边讲边把一个个反映家乡过去的场景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呈现出来,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耳朵听和眼睛看,这样就是原本虚幻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了更直接而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得到了增强。
再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粮食得来的不容易,从而形成节约粮食的优良品质。我采用微课形式制作了水稻由播种到收获,最终加工成为成品粮的整个动态生长过程,这样使复杂的粮食生产过程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更有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综上所述,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师生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精编学案,有效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的理念,而有效教学的理念也不谋而合地把关注学生需求做为重要核心,在以上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就需要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大量的认知、感悟和体验,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单靠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编写和实施“教案”,那么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让教学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改理念,也与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相违背,更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能重视对“学案”的编写,便能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这样就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特征与需求,从而解决课堂教学出现“一言堂”,甚至是“教师满头汗水,学生满头雾水”的低效课堂出现。因此,对学案的编制其实就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种实践,也是解决小学思品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科学途径。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转变了教师一些落后的思想,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了部分一直困扰着教学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但是要想使我们的课改能够更有成效,探索还将继续,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互作用下,我们才能在改革的路上收获得更多。
【参考文献】
[1] 程振禄. 行走课堂 小学思想品德[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毕思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教师,2014(12).
[3] 罗文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5).
【关 键 词】 学生需求;以学定教;有效教学;实践;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需要学校和教师越发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是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策略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大量实践。此策略以关注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学的效益为核心,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它不仅符合了课改的需要,也助推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大。因此,在我所从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大胆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整合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材做为主要的课程资源自然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然而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所需的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想要使思品课教学更为有效,单靠机械地照本宣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整合教材,形成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否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基于本地实情和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的范围,对教材中安排的案列或情境进行调整,使之更具典型性和实用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时,由于我校条件所限只有一个图书室,而并不具备图书馆,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我把“说说图书馆”这一环节调整为了“说说图书室”,这样就轻松解决了所需学生活动情境无法展现的难题,使教材所安排的教学环节能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把散布在课文中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概括,形成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理论观点性的小警句、小格言等。如在《我的自画像》一课中,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具有儿童化语言特点的“云团框自述语”,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自身的长处。在教学时,我除了引领学生对所有该类语言进行阅读理解外,还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类,针对每一类给出了一条小格言,如:“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笑对生活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通过这样的概括使得学生能更直接有效的明白要学的是什么。
3. 基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能力,适当调整教材编排的逻辑体系。如在《我爱我们的学校》这一章节中,教材的安排是先说学校,再看学校,最后画学校。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平时虽然每天都身处学校中,但却很少有目的性地去观察过各种校舍、设施,如果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很好地介绍出学校的特点,这样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安排的先后环节进行了调整,我首先是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参观了学校,并做了相关的解说;参观后学生心里对学校的特点才有了系统清晰的认识,才使得在下一教学环节有了充分的准备,避免了课堂“冷场”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4. 把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素材和资源补充进教材中。如在上《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较少,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为此我把平时搜集的孝心实例12则引入教学,做补充教材让学生提前阅读,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由感动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孝敬行动,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5. 把师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亲身经历、体验在教学中引入,丰富情境教学素材。如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我把学生在上学途中乘坐公交车的实际情形编排成了一出课本剧,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重现,通过正反两个活生生的实例把教材原本的空洞说教,转化为了生动的体验教育,让学生更为真切、深刻地认识到了良好的乘车习惯给我们的生命安全是何其重要,大大增强了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二、精制课件,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思想品德课以抽象的故事间接启迪道德观点的教材特点和“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小学思品教材中原有的大量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变单一、抽象地灌输知识的课堂模式,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要依托融合了声频、视频、图像、文字、网络资源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来实现知识传递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由此可见,精心制作的一份课件在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将起着关键作用。
如我在教《家乡的变化》一课时,意识到学生由于受人生经历所限,对家乡的过去知道很少。如果课堂上只听老师口头描述过去的家乡,学生的认知将会非常抽象,头脑中将会一片空白。为了“化虚为实”,在课前我通过搜集到的家乡老照片和视频并配以文字介绍,采用幻灯片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了一份简洁实用的课件。在课堂上,我边讲边把一个个反映家乡过去的场景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呈现出来,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耳朵听和眼睛看,这样就是原本虚幻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了更直接而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得到了增强。
再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粮食得来的不容易,从而形成节约粮食的优良品质。我采用微课形式制作了水稻由播种到收获,最终加工成为成品粮的整个动态生长过程,这样使复杂的粮食生产过程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更有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综上所述,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师生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精编学案,有效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的理念,而有效教学的理念也不谋而合地把关注学生需求做为重要核心,在以上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就需要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大量的认知、感悟和体验,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单靠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编写和实施“教案”,那么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让教学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改理念,也与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相违背,更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能重视对“学案”的编写,便能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这样就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特征与需求,从而解决课堂教学出现“一言堂”,甚至是“教师满头汗水,学生满头雾水”的低效课堂出现。因此,对学案的编制其实就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种实践,也是解决小学思品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科学途径。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转变了教师一些落后的思想,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了部分一直困扰着教学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但是要想使我们的课改能够更有成效,探索还将继续,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互作用下,我们才能在改革的路上收获得更多。
【参考文献】
[1] 程振禄. 行走课堂 小学思想品德[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毕思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教师,2014(12).
[3] 罗文学.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