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理想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听到学生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方式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学生的声音呢?有人曾这样评价我们的教育:“在中国,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作为成功,而在国外,却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甚至连教师也难以回答作为成功。”一个有责任心的、掌握教育经验的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发问”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上。课堂上学生发出声音,这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权利。
  
  一、鼓励学生大胆地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发挥学的生主体作用,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以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巧而以。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知道的不一定比大人少。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得似乎更加积极主动,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造,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要积极克服教学任务重、学生认知水平低等客观困难,敢于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认认真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师生双方互动的学习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逐步学会学习。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敢于问,还要让学生学会善于问,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活而主动,进步会更快。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仅仅靠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质疑问难,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深入的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应“提倡、鼓励、引导”,从而使学生从敢问起步,逐步过渡到会问、善问。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使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在多思教学中,质疑问难环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善于引疑,善于将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学生认识的需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所蕴藏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让学生发问,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长此以往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对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问、说、评,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认为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社交圈子里自会得到的,不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去培养。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素质教育中,“听、说”是所有语文技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课文还是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教材”。教师要让学生想说就说,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留给学生机会,只要告诉他们表达意见是他们的权利,只要说明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许多领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热情地鼓励孩子,真正地赏识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开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学生应该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在开放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民主,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学生言论自由。为人师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珍视它,学生的思想才会发出声音。教师要善于引导、点拨,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都非常重要。在多思教学中,激疑拓展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尝试各种角色活动,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激活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从小注意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上就有了自我飞翔的翅膀,今后就有了自我发展的基础,即使学生将来离开了教师,也能运用良好的方法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大胆地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自主学习,自能读书。”
其他文献
每一个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 而属于马家巷的故事,比其他街巷更为悠长而有味道。否则,它也不会成为绵阳这座科技城的名片,成为美食达人们口中的天堂。即便随便说出口,那三个字里,都毫不犹豫地满口川味。  在绵阳人眼里,马家巷是悠闲的。零碎的小吃、时尚的饰品、地摊、格子店、杂货铺,甚至也有修鞋铺充斥其间,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来回。尽管现在抬头就是林立的钢筋混凝土高楼,马家巷已不再古香古色,然而,这条宽
期刊
摘要: 《心理学》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传统讲授法已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心理学》应用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活动,一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传统讲授
摘要: 当今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比人类社会以往的任何时期都存在更多的隐患和危险,地球的环境退化和面临的“生态破产”,使人类生存的风险和危机正在迅速地升级,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发达,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全国平均在60%左右。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一家几代人的中心,因此,通过对这部分青年进行有关环境知识的教育,改变他们的态
摘要: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探讨促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交融的策略,必将有利于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化素质教育。具体策略有:制订全面、具体明确、水平一致的课堂教学目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依托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学习。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促进交融策略  “知识与能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主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方面的关系。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而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网上学习、畅销书阅读方面已落在了学生的后面。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思维敏捷
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从七年级起学生开始涉及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下面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摘要: 写好课后反思是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次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失误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中发展自我,能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二次备课自我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一、什么是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就是指教师个体解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