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新一代独生父母的涌现,越来越多的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工作等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便逐渐落在孩子的祖辈身上,这使得原先稳定的家庭亲子抚养模式发生了改变,“隔代抚养”正成为我国家庭教养的主要模式、成为近年来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首先从什么是隔代抚养入手,接着对我国隔代抚养的现状加以阐述,然后探讨目前隔代抚养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隔代抚养”的概念
(一)“隔代抚养”的概念
“隔代抚养”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不管祖辈承担部分时间照顾,还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都可看作是“隔代抚养”。
(二)“隔代抚养”出现的原因
1.父母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轻人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压力倍增。一方面日以继夜地工作,争取功成名就;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的美满。当有了孩子之时,事业与家庭殊难平衡,矛盾生发。他们尽管想亲自培养孩子,只可惜力不从心,不得不把孩子交由父母来带,造成“隔代抚养”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祖辈方面的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自古就重视伦理传承。老一辈在家帮忙抚养孙辈,让年轻一辈没有后顾之忧虑地在外头闯荡,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而且女性在55岁左右退休,有足够的能力代养孙子孙女。
3.其他方面的原因
例如,父母离异以及双亲离世等家庭变故,以及小孩子入托难等社会原因。
二、我国隔代抚养的现状
(一)在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隔代抚养”
在我国,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根据2013年“妈妈网”一项在全国32个站点开展的关于隔代抚养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京、沪、穗三地,49.9%以上家庭的幼儿主要由祖辈来喂养,父母亲力亲为的比例不到46.3%。其中,上海“隔代抚养”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3.8%。
(二)“隔代抚养”下父母难以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的驱使下,祖辈抚养孙辈而感受到“天伦之乐”是他们晚年的寄托。而年轻一代也非常乐意让自己的父母帮带孩子,因为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享受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而不会为其他因素所困扰。虽然摆脱了孩子的束缚,因长期缺乏交流,却也形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越来越厚的障壁。
(三)只有培育,没有教育
根据我国教育学家孙云晓的研究,发现在我国70%的“隔代抚养”都不成功,老人因为“隔代亲”的缘故,对孙辈纵容溺爱,使孩子长成了野蛮而骄横的性格,而且拒绝听从父母的管教。“隔代抚养”的弊端渐渐显现。
三、目前“隔代抚养”带来的问题及成因
(一)目前“隔代抚养”带来的问题
1.重养轻教,对孩子的精神、创造性思维带来影响
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由于受教育的程度、知识面等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过于传统,甚至过时。传统的方式往往希望孩子乖巧听话、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照顾,加上他们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容易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孩子缺乏开创精神。
2.孩子与父母感情方面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美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从小就丢给祖辈抚养,他们平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和陪伴,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致使关系长期冷淡。
另外由于孩子长期和祖辈住在一起,就会习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在父母看到孩子缺点或不足,对其提出批评和改正要求时,孩子心理就会难以接受,会带来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身体发育方面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尤其重要。老一辈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份的合理搭配。另外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孩子发育不正常。
4.性别定位缺乏,生活能力下降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独二代”由女性祖辈来抚养照看,父亲角色的退出以及男性祖辈角色的弱化使得“独二代”更多地生活在女性氛围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孩的性别角色定型。另外,祖辈们对孩子在生活上照料得“面面俱到”,造成孩子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长期处于保护的状态下,还会造成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薄弱,不能独立自主地分析与处理问题。
5.“隔代抚养”给祖辈们带来负担和压力
孩子刚开始还容易带,但当他们长大的时候,疑问多的时候,想要寻求更多的知识,祖辈就无法满足他们,造成祖辈的挫败感。从生命周期和学习能力来讲,祖辈与孙辈对应的是朝阳与夕阳。祖辈如挂在西边的夕陽,虽有光亮,但不免有落下去的危险;孙辈就如初升的太阳,越升越高。祖辈抚养孙辈时,孩子还小,需求尚可满足,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主性增加,对外界的好奇心旺盛,探索能力也相应提高,需求越来越多,心智越来越复杂。对于体力和心力下降的祖辈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越来越困难,心理压力陡增。一方面他们想把孙辈照顾好,一方假如监管不力,出了问题,无法向子女交代。这又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6.带来家庭矛盾
“隔代抚养”有可能由于教育育儿观念不一致导致家庭矛盾。在隔代抚养中,孩子可能已经被祖辈迁就惯了,难免会养成不良或者错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行为习惯时,孩子因为在祖辈面前宠惯了,便会抵触父母,不听管教,由此产生的对立情绪会更疏远父母。因为教育问题,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二)造成隔代抚养出现问题的原因
1.祖辈方面的原因
(1)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的模式容易固执而缺少变通,当在与年轻一代产生分歧的时候,他们就常用的就是“当年就是这样带大你的”“当初就是这样教你的”。与年轻的父母相比,祖辈的活动范围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
(2)由于老年人大都喜静不喜动,也不喜欢孩子喧闹,为了看好孩子的同时能忙自己的事情,有时不准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这样就造成了孩子缺乏充分的交流的对像和机会,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老年人在照料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限制儿童的很多行为,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很少让儿童自由地探索,这样就导致了孩子视野狭窄,缺乏应有的活力。
(3)“隔代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面对“独二代”,老人对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有时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长期下去,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性格,也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敏感自卑,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
2.經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取舍失衡
现在小孩子的父母基本都是80年前后的,网上有个段子是这样笑话他们的“中国有一代人,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被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所以他们这代人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高额的房价、高涨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没有办法兼顾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孩子没有起床他们就要上班了,等下班回来了陪不了孩子多久,孩子就要睡觉了。他们无暇关注孩子的兴趣、需求与困惑,而祖辈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新旧理念的差异
两代人由于生活背景、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对待很多问题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大多数老人的观念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创造性方式来正确引导孩子,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仍然用老观念来要求、教育孩子。但新时期的父母由于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习惯上网找资料及咨询如果用新方法教育孩子。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年轻一代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而老一辈的家长们则更看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健康成长,可能就会给孩子更多地约束。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往往会带来教育方面的冲突。
4.幼儿方面的原因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要求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的,即使祖辈们整天全身心放在孩子的身上,将所有的爱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的爱,孩子缺乏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少而产生心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在祖辈们身边生活的孩子往往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缺乏归属感,甚至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有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自的照顾,会变得十分急躁和封闭,甚至迁怒于自己的祖辈,认为是他们的存在使自己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对人对物的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
5.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1)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隔代抚养的儿童在心理层面上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说就要求学校应及时给予疏导。但受限于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活、安全、法制等教育。
(2)家、校、社会互助不足。一方面,学校对隔代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没有特别的关注,在主动联系家庭方面有欠缺。而托管人和家长由于沟通意识淡薄或是其他种种的原因,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主动与学校联系。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力度不够,仅在理论层面。但是光靠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远远不够,而社会上能给予帮助的相关非政府组织又太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个别的帮助。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对这类家庭的关注与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孩子的父母及托管人接受指导教育的需求,各行其是,不利于隔代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隔代抚养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1.在孩子的问题方面要统一思想
(1)统一思想。隔代教养给了孩子一个安全且固定的照护支持系统,孩子的情绪发展也会比较稳定;而且由祖辈照顾,也能加强亲情之间的连结。所以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两代人应相互沟通,心平气和。只有统一了认识,在教育问题上才会事半功倍。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相互配合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有时候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是主动地选取,并没有说这样不可以,重要的是,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而隔代教育只能是补充而非替代。父母的缺席,会让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的情绪,而且多疑敏感。所以要建立一种两辈家长共同教育的模式,既可以不落后,又可以避免太激进。
2.转变祖辈教育方面
(1)祖辈在养育孩子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爱,需适度、限度。不纵容,不溺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
(2)设法提高祖辈的养育水平。年轻一辈应该设法使老一辈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懂得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例如教会祖辈使用电脑、手机上网,查找最新和教育专家的育儿信息,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一般来讲,负责隔代教养的祖辈应具有以下五点素质: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养育;不固执己见,没有心理障碍,对孩子有耐心;身体健康、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引导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懂得方法,善于引导。 3.转变父母教育方面
(1)父母们要承担必要的责任。父母不论在工作上有多忙,都要抽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轻易丢给祖辈。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父母的照顾,那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孩子不自信,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在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以期达到统一,否则当父母与老人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会让孩子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取舍。
(2)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急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祖辈往往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孩子们的需求,他们尽量去满足,而这些做法是不是弊大于利,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找“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最佳结合方式,尽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当祖辈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己见的同时,也要讲求沟通方式,切勿得理不让人。祖辈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4.注重和祖辈的沟通
(1)发现问题,要学会先感谢祖辈的辛劳。当父母发现问题时就要与长辈沟通,但在沟通时不要直截了当向祖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而应该先感谢及肯定祖辈照顾孩子的辛劳,再婉转地提出自己想说明的问题。
(2)不要一次列出所有不满的地方。如果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父母们有不满意的地方,不要一次全部讲出来,不然祖辈们会心里不舒服,认为“吃力不讨好”,进而感到心灰意冷,也会造成双方之间的二度摩擦。所以,如果父母对于祖辈有什么地方都看不过去的话,最好只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先与祖辈沟通、讨论,一次提的问题少一点,这样祖辈心里就会比较舒服。
5.学校和社会关注方面
在西方很多国家孩子一断奶就交给亲子园、幼儿园、小学,这些园、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推进计划,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这样使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纳入了较科学的系统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宝宝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积极建立从婴幼儿到学校的全程教育体系,这种方法是通过个人,或者某个家庭的努力而没办法实现的,需要全社会关注。
6.构建家校桥梁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孩子在成为众所形成的行为和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所以学校应努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从中了解正确的教育理念。而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及时地改正自己教育中不得當的地方,从而给予孩子更加好的家庭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孩子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7.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家庭环境好了,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因为孩子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五、结束语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和未来抚养儿童的趋势还是以“隔代抚养”为主,并且很难逆转,所以隔代抚养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顺着隔代抚养由于祖辈重养轻教,以及父母、学校、社会对孩子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的思路,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只有正确的爱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最后学校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孩子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亚妮.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分析[J].学理论,2010(9).
[2]叶晓璐.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3]李亚妮.国内外隔代抚养研究综述[J].华章,2012 (26).
[4]袁凯歌,牛更枫,范翠英.隔代抚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7).
[5]王云娇.“独二代”隔代抚养模式下的代际冲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4.
一、“隔代抚养”的概念
(一)“隔代抚养”的概念
“隔代抚养”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不管祖辈承担部分时间照顾,还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都可看作是“隔代抚养”。
(二)“隔代抚养”出现的原因
1.父母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轻人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压力倍增。一方面日以继夜地工作,争取功成名就;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的美满。当有了孩子之时,事业与家庭殊难平衡,矛盾生发。他们尽管想亲自培养孩子,只可惜力不从心,不得不把孩子交由父母来带,造成“隔代抚养”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祖辈方面的原因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自古就重视伦理传承。老一辈在家帮忙抚养孙辈,让年轻一辈没有后顾之忧虑地在外头闯荡,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而且女性在55岁左右退休,有足够的能力代养孙子孙女。
3.其他方面的原因
例如,父母离异以及双亲离世等家庭变故,以及小孩子入托难等社会原因。
二、我国隔代抚养的现状
(一)在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隔代抚养”
在我国,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根据2013年“妈妈网”一项在全国32个站点开展的关于隔代抚养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京、沪、穗三地,49.9%以上家庭的幼儿主要由祖辈来喂养,父母亲力亲为的比例不到46.3%。其中,上海“隔代抚养”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3.8%。
(二)“隔代抚养”下父母难以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的驱使下,祖辈抚养孙辈而感受到“天伦之乐”是他们晚年的寄托。而年轻一代也非常乐意让自己的父母帮带孩子,因为这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享受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而不会为其他因素所困扰。虽然摆脱了孩子的束缚,因长期缺乏交流,却也形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越来越厚的障壁。
(三)只有培育,没有教育
根据我国教育学家孙云晓的研究,发现在我国70%的“隔代抚养”都不成功,老人因为“隔代亲”的缘故,对孙辈纵容溺爱,使孩子长成了野蛮而骄横的性格,而且拒绝听从父母的管教。“隔代抚养”的弊端渐渐显现。
三、目前“隔代抚养”带来的问题及成因
(一)目前“隔代抚养”带来的问题
1.重养轻教,对孩子的精神、创造性思维带来影响
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由于受教育的程度、知识面等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过于传统,甚至过时。传统的方式往往希望孩子乖巧听话、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照顾,加上他们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容易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孩子缺乏开创精神。
2.孩子与父母感情方面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美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从小就丢给祖辈抚养,他们平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和陪伴,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致使关系长期冷淡。
另外由于孩子长期和祖辈住在一起,就会习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在父母看到孩子缺点或不足,对其提出批评和改正要求时,孩子心理就会难以接受,会带来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3.身体发育方面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尤其重要。老一辈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份的合理搭配。另外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孩子发育不正常。
4.性别定位缺乏,生活能力下降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独二代”由女性祖辈来抚养照看,父亲角色的退出以及男性祖辈角色的弱化使得“独二代”更多地生活在女性氛围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孩的性别角色定型。另外,祖辈们对孩子在生活上照料得“面面俱到”,造成孩子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长期处于保护的状态下,还会造成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薄弱,不能独立自主地分析与处理问题。
5.“隔代抚养”给祖辈们带来负担和压力
孩子刚开始还容易带,但当他们长大的时候,疑问多的时候,想要寻求更多的知识,祖辈就无法满足他们,造成祖辈的挫败感。从生命周期和学习能力来讲,祖辈与孙辈对应的是朝阳与夕阳。祖辈如挂在西边的夕陽,虽有光亮,但不免有落下去的危险;孙辈就如初升的太阳,越升越高。祖辈抚养孙辈时,孩子还小,需求尚可满足,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主性增加,对外界的好奇心旺盛,探索能力也相应提高,需求越来越多,心智越来越复杂。对于体力和心力下降的祖辈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越来越困难,心理压力陡增。一方面他们想把孙辈照顾好,一方假如监管不力,出了问题,无法向子女交代。这又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6.带来家庭矛盾
“隔代抚养”有可能由于教育育儿观念不一致导致家庭矛盾。在隔代抚养中,孩子可能已经被祖辈迁就惯了,难免会养成不良或者错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行为习惯时,孩子因为在祖辈面前宠惯了,便会抵触父母,不听管教,由此产生的对立情绪会更疏远父母。因为教育问题,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二)造成隔代抚养出现问题的原因
1.祖辈方面的原因
(1)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的模式容易固执而缺少变通,当在与年轻一代产生分歧的时候,他们就常用的就是“当年就是这样带大你的”“当初就是这样教你的”。与年轻的父母相比,祖辈的活动范围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
(2)由于老年人大都喜静不喜动,也不喜欢孩子喧闹,为了看好孩子的同时能忙自己的事情,有时不准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这样就造成了孩子缺乏充分的交流的对像和机会,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老年人在照料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限制儿童的很多行为,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很少让儿童自由地探索,这样就导致了孩子视野狭窄,缺乏应有的活力。
(3)“隔代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面对“独二代”,老人对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有时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长期下去,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性格,也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敏感自卑,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
2.經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取舍失衡
现在小孩子的父母基本都是80年前后的,网上有个段子是这样笑话他们的“中国有一代人,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被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根本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所以他们这代人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高额的房价、高涨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没有办法兼顾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孩子没有起床他们就要上班了,等下班回来了陪不了孩子多久,孩子就要睡觉了。他们无暇关注孩子的兴趣、需求与困惑,而祖辈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孩子的教育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新旧理念的差异
两代人由于生活背景、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对待很多问题往往不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大多数老人的观念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他们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创造性方式来正确引导孩子,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仍然用老观念来要求、教育孩子。但新时期的父母由于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习惯上网找资料及咨询如果用新方法教育孩子。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年轻一代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而老一辈的家长们则更看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健康成长,可能就会给孩子更多地约束。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往往会带来教育方面的冲突。
4.幼儿方面的原因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要求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的,即使祖辈们整天全身心放在孩子的身上,将所有的爱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的爱,孩子缺乏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少而产生心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在祖辈们身边生活的孩子往往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缺乏归属感,甚至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有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自的照顾,会变得十分急躁和封闭,甚至迁怒于自己的祖辈,认为是他们的存在使自己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对人对物的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
5.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1)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隔代抚养的儿童在心理层面上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说就要求学校应及时给予疏导。但受限于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活、安全、法制等教育。
(2)家、校、社会互助不足。一方面,学校对隔代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没有特别的关注,在主动联系家庭方面有欠缺。而托管人和家长由于沟通意识淡薄或是其他种种的原因,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主动与学校联系。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力度不够,仅在理论层面。但是光靠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远远不够,而社会上能给予帮助的相关非政府组织又太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个别的帮助。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对这类家庭的关注与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孩子的父母及托管人接受指导教育的需求,各行其是,不利于隔代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隔代抚养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1.在孩子的问题方面要统一思想
(1)统一思想。隔代教养给了孩子一个安全且固定的照护支持系统,孩子的情绪发展也会比较稳定;而且由祖辈照顾,也能加强亲情之间的连结。所以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两代人应相互沟通,心平气和。只有统一了认识,在教育问题上才会事半功倍。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相互配合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有时候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是主动地选取,并没有说这样不可以,重要的是,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而隔代教育只能是补充而非替代。父母的缺席,会让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的情绪,而且多疑敏感。所以要建立一种两辈家长共同教育的模式,既可以不落后,又可以避免太激进。
2.转变祖辈教育方面
(1)祖辈在养育孩子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爱,需适度、限度。不纵容,不溺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
(2)设法提高祖辈的养育水平。年轻一辈应该设法使老一辈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懂得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例如教会祖辈使用电脑、手机上网,查找最新和教育专家的育儿信息,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一般来讲,负责隔代教养的祖辈应具有以下五点素质: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养育;不固执己见,没有心理障碍,对孩子有耐心;身体健康、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引导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懂得方法,善于引导。 3.转变父母教育方面
(1)父母们要承担必要的责任。父母不论在工作上有多忙,都要抽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轻易丢给祖辈。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父母的照顾,那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孩子不自信,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在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以期达到统一,否则当父母与老人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会让孩子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取舍。
(2)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急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祖辈往往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孩子们的需求,他们尽量去满足,而这些做法是不是弊大于利,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找“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最佳结合方式,尽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当祖辈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己见的同时,也要讲求沟通方式,切勿得理不让人。祖辈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4.注重和祖辈的沟通
(1)发现问题,要学会先感谢祖辈的辛劳。当父母发现问题时就要与长辈沟通,但在沟通时不要直截了当向祖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而应该先感谢及肯定祖辈照顾孩子的辛劳,再婉转地提出自己想说明的问题。
(2)不要一次列出所有不满的地方。如果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父母们有不满意的地方,不要一次全部讲出来,不然祖辈们会心里不舒服,认为“吃力不讨好”,进而感到心灰意冷,也会造成双方之间的二度摩擦。所以,如果父母对于祖辈有什么地方都看不过去的话,最好只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先与祖辈沟通、讨论,一次提的问题少一点,这样祖辈心里就会比较舒服。
5.学校和社会关注方面
在西方很多国家孩子一断奶就交给亲子园、幼儿园、小学,这些园、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推进计划,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这样使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纳入了较科学的系统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宝宝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积极建立从婴幼儿到学校的全程教育体系,这种方法是通过个人,或者某个家庭的努力而没办法实现的,需要全社会关注。
6.构建家校桥梁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孩子在成为众所形成的行为和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所以学校应努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长从中了解正确的教育理念。而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及时地改正自己教育中不得當的地方,从而给予孩子更加好的家庭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孩子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7.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家庭环境好了,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因为孩子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五、结束语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和未来抚养儿童的趋势还是以“隔代抚养”为主,并且很难逆转,所以隔代抚养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顺着隔代抚养由于祖辈重养轻教,以及父母、学校、社会对孩子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的思路,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只有正确的爱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最后学校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孩子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亚妮.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分析[J].学理论,2010(9).
[2]叶晓璐.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3]李亚妮.国内外隔代抚养研究综述[J].华章,2012 (26).
[4]袁凯歌,牛更枫,范翠英.隔代抚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7).
[5]王云娇.“独二代”隔代抚养模式下的代际冲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