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诊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手段,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适应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让学生在极少学时内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提高学生四诊运用能力,本教研室近年不断探索新的四诊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医院校 四诊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40-02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四诊内容丰富、复杂,但某些内容如脉诊十分抽象而难于掌握,并且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而四诊教学课时更是极为不足,因此,四诊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另一方又让学生感到畏难,很多学生学完之后仍然抓不住四诊的关键,操作技能不规范,应用不自如,无法对疾病症候作出正确诊断,影响了中医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四诊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四诊运用能力,发扬中医诊疗特色,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教研室经过多年的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探索及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出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现阶段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安排十分有限,而四诊内容丰富繁杂,因此,详细讲授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在具体教学中应当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浓缩精华,突出重点,对于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以四诊中的望诊为例,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望舌等诸多内容,全身望诊中又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中又包括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等……内容十分之多,在讲授时要抓住贯穿望诊全程的神、色、形、态的望诊方法及临床意义,突出舌诊的主病原理及方法,其他如望诊中的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等相对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四诊之中又要突出极富中医诊断特色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舌诊、问诊的中医十问和切诊中的脉诊,学生便可在有限的课时内扼要地抓住四诊的中心内容。理论课堂讲授是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四诊基本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而四诊临床见习,能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理论课和见习课都不可或缺,两者都必须重视,尤其实践教学,一直备受学生欢迎,如果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并重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
2 重视四诊基本技能训练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临床实践才是学习掌握中医的最佳途径,四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四诊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见习课堂四诊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中医问诊、舌诊和脉诊训练。问诊时应有目的地围绕患者主诉重点询问,突出主要症状、体征,兼顾次要症状,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此外要配合中医的“十问”歌,突出中医特色,训练学生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医者向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扮演的患者询问病情,然后让学生将问诊获得的相关资料用中医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舌诊时,带教老师先讲述望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着示范如何望舌质、舌苔及舌底脉络,可以结合舌诊教学视频、多种舌诊图片进行示教,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舌诊实践,达到熟练自如;脉诊时,教师给学生示范脉诊的基本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脉诊实践,教师给予技术指导,通过实际诊脉,让学生体会脉诊指法的正确运用和正常脉象的特征,并初步体会浮、沉、迟、数、虚、实、弦、滑等常见脉象的特征,避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情况。
3 合理安排临床见习带教
四诊基本技能掌握后,下一步就是深入临床,见习病例。学习四诊的目的是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掌握望舌、诊脉、中医问诊、闻诊等基本技能,因此,見习带教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好适当的带教病例,应选择一些病史、体征较为典型的、具有特征性舌象、脉象特点的较单纯的病例对学生进行四诊训练,一则有利于学生掌握四诊技巧并应用于临床;二则可以激发学生对病例分析的热情。此外,带教老师事先要与见习病人进行沟通,让其积极配合学生的见习操作。见习时,老师先全面示教一个病例,现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之后将见习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各组独自临证见习1~2个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技能操作并收集临床资料,之后由学生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各组指定学生代表向大家汇报完整病例资料及四诊结果,学生可以围绕汇报的病例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主导对各组病例进行纠错补遗、总结点评并解答疑难。
4 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导入多种教学方法
4.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现在全部课堂讲授均采用多媒体 PPT课件演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使短短的课时能够容纳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望、闻、问、切四诊的诊病特点。如望诊中的望神、望色、望形态以及望舌等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非常清楚、生动;抽象的脉诊则通过视频辅助教学再结合现代脉诊仪图谱示教,使学生对临床常见脉象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生动地体现在声音、影像、动画及图片中,使四诊的抽象概念、复杂过程以及临床形态特点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 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传统“灌注式、填鸭式”的讲授法,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四诊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元互动教学法[1],将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归纳式、联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能促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获得改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为师生课堂之外的交流创造了极佳条件,网络教学成为课堂和临床实践教学之外的重要平台。我们的老师和带教的学生班组建立了QQ群联系,在网上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困惑,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价值的四诊学习资料,把丰富的教学图片、图谱、动画、教学录像等学习资料放到网上共享,扩大了西医院校中医的影响力。
5 将现代中医诊断研究成果引入课堂
当前中医四诊的客观化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以舌诊为例,传统中医认为舌苔的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轻重,苔薄者邪气在表而病情轻浅,苔厚者邪气深入而病情较重。现代研究认为健康人正常薄白苔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的脱落上皮细胞、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厚苔的形成与舌上皮增殖加速、细胞退化延迟、剥脱减慢等密切相关。而剥苔是由于体内各种原因导致舌上皮角质化过程发生障碍,缺乏次级乳头以及表面细胞黏着力减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舌象。研究表明在病理条件下,口腔细菌过度繁殖,造成酸性环境,致细胞间的黏着力增强,阻碍了角化上皮细胞的正常脱落,故舌苔增厚;酸度增加到一定水平,还会同时影响舌上皮血液供应,致使舌上皮细胞营养代谢障碍,细胞角化受阻,从而过早变性、坏死,导致舌苔剥落。在教学中通过适时导入四诊客观化研究成果,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授课内容的认同和理解。此外,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医四诊科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学习中医文献的检索方法,关注医学研究动态,培养科研能力,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培养出医疗、科研素质兼备的高级医学人才。
6 结语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是培养现代医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现代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和创新,要求构建和完善能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新模式。我们对中医四诊教学模式的探索,为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将来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肖岚,董克礼,薛俐,等.西医院校中医学“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9,6(16):181-182.
[2] 袁肇凯.舌苔消长舌脱落细胞舌面酸碱度检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7):289-291.
关键词:西医院校 四诊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40-02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四诊内容丰富、复杂,但某些内容如脉诊十分抽象而难于掌握,并且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而四诊教学课时更是极为不足,因此,四诊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另一方又让学生感到畏难,很多学生学完之后仍然抓不住四诊的关键,操作技能不规范,应用不自如,无法对疾病症候作出正确诊断,影响了中医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四诊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四诊运用能力,发扬中医诊疗特色,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教研室经过多年的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探索及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出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现阶段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安排十分有限,而四诊内容丰富繁杂,因此,详细讲授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在具体教学中应当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浓缩精华,突出重点,对于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以四诊中的望诊为例,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望舌等诸多内容,全身望诊中又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中又包括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等……内容十分之多,在讲授时要抓住贯穿望诊全程的神、色、形、态的望诊方法及临床意义,突出舌诊的主病原理及方法,其他如望诊中的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等相对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四诊之中又要突出极富中医诊断特色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舌诊、问诊的中医十问和切诊中的脉诊,学生便可在有限的课时内扼要地抓住四诊的中心内容。理论课堂讲授是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四诊基本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而四诊临床见习,能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理论课和见习课都不可或缺,两者都必须重视,尤其实践教学,一直备受学生欢迎,如果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并重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
2 重视四诊基本技能训练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临床实践才是学习掌握中医的最佳途径,四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四诊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见习课堂四诊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中医问诊、舌诊和脉诊训练。问诊时应有目的地围绕患者主诉重点询问,突出主要症状、体征,兼顾次要症状,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此外要配合中医的“十问”歌,突出中医特色,训练学生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医者向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扮演的患者询问病情,然后让学生将问诊获得的相关资料用中医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舌诊时,带教老师先讲述望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着示范如何望舌质、舌苔及舌底脉络,可以结合舌诊教学视频、多种舌诊图片进行示教,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舌诊实践,达到熟练自如;脉诊时,教师给学生示范脉诊的基本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脉诊实践,教师给予技术指导,通过实际诊脉,让学生体会脉诊指法的正确运用和正常脉象的特征,并初步体会浮、沉、迟、数、虚、实、弦、滑等常见脉象的特征,避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情况。
3 合理安排临床见习带教
四诊基本技能掌握后,下一步就是深入临床,见习病例。学习四诊的目的是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掌握望舌、诊脉、中医问诊、闻诊等基本技能,因此,見习带教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好适当的带教病例,应选择一些病史、体征较为典型的、具有特征性舌象、脉象特点的较单纯的病例对学生进行四诊训练,一则有利于学生掌握四诊技巧并应用于临床;二则可以激发学生对病例分析的热情。此外,带教老师事先要与见习病人进行沟通,让其积极配合学生的见习操作。见习时,老师先全面示教一个病例,现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之后将见习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各组独自临证见习1~2个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技能操作并收集临床资料,之后由学生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各组指定学生代表向大家汇报完整病例资料及四诊结果,学生可以围绕汇报的病例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主导对各组病例进行纠错补遗、总结点评并解答疑难。
4 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导入多种教学方法
4.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现在全部课堂讲授均采用多媒体 PPT课件演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使短短的课时能够容纳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望、闻、问、切四诊的诊病特点。如望诊中的望神、望色、望形态以及望舌等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非常清楚、生动;抽象的脉诊则通过视频辅助教学再结合现代脉诊仪图谱示教,使学生对临床常见脉象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生动地体现在声音、影像、动画及图片中,使四诊的抽象概念、复杂过程以及临床形态特点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 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传统“灌注式、填鸭式”的讲授法,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四诊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元互动教学法[1],将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归纳式、联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能促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获得改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为师生课堂之外的交流创造了极佳条件,网络教学成为课堂和临床实践教学之外的重要平台。我们的老师和带教的学生班组建立了QQ群联系,在网上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困惑,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价值的四诊学习资料,把丰富的教学图片、图谱、动画、教学录像等学习资料放到网上共享,扩大了西医院校中医的影响力。
5 将现代中医诊断研究成果引入课堂
当前中医四诊的客观化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以舌诊为例,传统中医认为舌苔的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轻重,苔薄者邪气在表而病情轻浅,苔厚者邪气深入而病情较重。现代研究认为健康人正常薄白苔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的脱落上皮细胞、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厚苔的形成与舌上皮增殖加速、细胞退化延迟、剥脱减慢等密切相关。而剥苔是由于体内各种原因导致舌上皮角质化过程发生障碍,缺乏次级乳头以及表面细胞黏着力减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舌象。研究表明在病理条件下,口腔细菌过度繁殖,造成酸性环境,致细胞间的黏着力增强,阻碍了角化上皮细胞的正常脱落,故舌苔增厚;酸度增加到一定水平,还会同时影响舌上皮血液供应,致使舌上皮细胞营养代谢障碍,细胞角化受阻,从而过早变性、坏死,导致舌苔剥落。在教学中通过适时导入四诊客观化研究成果,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授课内容的认同和理解。此外,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医四诊科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学习中医文献的检索方法,关注医学研究动态,培养科研能力,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培养出医疗、科研素质兼备的高级医学人才。
6 结语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是培养现代医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现代高等医学院校的中医学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和创新,要求构建和完善能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新模式。我们对中医四诊教学模式的探索,为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将来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肖岚,董克礼,薛俐,等.西医院校中医学“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9,6(16):181-182.
[2] 袁肇凯.舌苔消长舌脱落细胞舌面酸碱度检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7):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