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总结教学经验,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134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对人类语言交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阅读也对学生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加强阅读教学这一板块的重视,在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做好充分的阅读教学准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情感的感悟,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神奇,同时也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和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阅读的动力和源泉。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常常采用灌入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容器,不停地注入知识。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所以,在以后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全面投入阅读中,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老师应该静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一)课前——布置小任务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老师可以在上阅读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小任务可以使学生认真“备读”,多读上几遍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大意。老师设计的小任务要和文章相关,比如:可以是让他们通读文章写下感悟和体会,或者是问他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上网或者其他途径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给学生布置任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在做任务的同时进行思考,主动去寻找答案。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做做这种小任务,不断重复,习惯都是一点一点养成的。
(二)课中——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老师可以划分好小组,一个小组大约为4—6人,并且让学生投票选出组长,要求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负责组织组内的讨论和分配任务,组长也可以轮流当。老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性的阅读,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还要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此外,老师还要在一旁稍加引导,在他们没有思路时,给他们指明方向,开阔他们的思路;小组内想法发生分歧的时候,要鼓励他们积极“争辩”,交流他们的看法,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当他们的理解偏离文章主意时,要及时纠正过来……还有很多情况,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导。当学生阅读讨论完毕后,老师要让组长发表他们组的成果和感悟。最后,老师再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评价是按小组为单位,老师在点评时要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继续前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要进步的地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后——积累总结
老师要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总结本”,让他们记录一下他们在阅读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也可以让他们针对课上学过的文章摘取喜欢的片段抄下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提高,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多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并且具有趣味性的书籍,多鼓励他们去图书馆看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让他们把在阅读时遇到的好词佳句记入本子中,并在下面写上自己的赏析和感悟。每个星期收一次,老师要认真给学生批阅,要鼓励学生多写,多记。对于那些勤于积累的学生要提出表扬,态度不认真的学生不单单要提出批评,还要多鼓励他们动笔写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要坚持不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时刻关心、了解他们的阅读学习状况,多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好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
二、引导学生阅读
受传统课堂的约束和影响,老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启发性,学生饱受“填鸭式”教学的苦楚,没有思考的机会和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很有可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要注重教学的引导性,大胆“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思考学习,老师在一旁做好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老师在讲解阅读知识的时候,要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创造开放性讨论话题的机会,在师生的讨论中启发和引导他们,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当成一个个的挑战,刺激学生主动求知,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主动求知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質量。
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候,还要适当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比如针对一些重点阅读材料或者是对学生阅读提升很大的文章,老师要提倡学生精读,即逐字逐句的读,认真细致的读,标注一下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者片段,并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想法和写作思路;对于一些课外小学生读报时,老师也要让学生去读。这些读报可以简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或者重要的阅读篇章让学生来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读,快速浏览读报上的文章,让学生多一些阅读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学生,供学生采纳和学习。最终让他们达到对阅读有兴趣到会阅读的转变。
三、结束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学模式的涌现,给老师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选择和帮助,但是老师也不能一味的模仿、采用别人的教学方案,还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去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情况的教学方式,并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134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对人类语言交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阅读也对学生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加强阅读教学这一板块的重视,在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做好充分的阅读教学准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情感的感悟,感受语言的魅力与神奇,同时也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和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阅读的动力和源泉。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常常采用灌入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容器,不停地注入知识。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所以,在以后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全面投入阅读中,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老师应该静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一)课前——布置小任务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老师可以在上阅读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小任务可以使学生认真“备读”,多读上几遍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大意。老师设计的小任务要和文章相关,比如:可以是让他们通读文章写下感悟和体会,或者是问他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上网或者其他途径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给学生布置任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在做任务的同时进行思考,主动去寻找答案。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做做这种小任务,不断重复,习惯都是一点一点养成的。
(二)课中——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老师可以划分好小组,一个小组大约为4—6人,并且让学生投票选出组长,要求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负责组织组内的讨论和分配任务,组长也可以轮流当。老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性的阅读,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还要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此外,老师还要在一旁稍加引导,在他们没有思路时,给他们指明方向,开阔他们的思路;小组内想法发生分歧的时候,要鼓励他们积极“争辩”,交流他们的看法,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当他们的理解偏离文章主意时,要及时纠正过来……还有很多情况,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导。当学生阅读讨论完毕后,老师要让组长发表他们组的成果和感悟。最后,老师再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评价是按小组为单位,老师在点评时要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继续前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要进步的地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后——积累总结
老师要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总结本”,让他们记录一下他们在阅读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也可以让他们针对课上学过的文章摘取喜欢的片段抄下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提高,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多给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并且具有趣味性的书籍,多鼓励他们去图书馆看书,扩大他们的阅读面,让他们把在阅读时遇到的好词佳句记入本子中,并在下面写上自己的赏析和感悟。每个星期收一次,老师要认真给学生批阅,要鼓励学生多写,多记。对于那些勤于积累的学生要提出表扬,态度不认真的学生不单单要提出批评,还要多鼓励他们动笔写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要坚持不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时刻关心、了解他们的阅读学习状况,多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好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
二、引导学生阅读
受传统课堂的约束和影响,老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启发性,学生饱受“填鸭式”教学的苦楚,没有思考的机会和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很有可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要注重教学的引导性,大胆“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思考学习,老师在一旁做好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老师在讲解阅读知识的时候,要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创造开放性讨论话题的机会,在师生的讨论中启发和引导他们,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当成一个个的挑战,刺激学生主动求知,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主动求知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質量。
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候,还要适当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比如针对一些重点阅读材料或者是对学生阅读提升很大的文章,老师要提倡学生精读,即逐字逐句的读,认真细致的读,标注一下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者片段,并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想法和写作思路;对于一些课外小学生读报时,老师也要让学生去读。这些读报可以简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或者重要的阅读篇章让学生来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读,快速浏览读报上的文章,让学生多一些阅读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学生,供学生采纳和学习。最终让他们达到对阅读有兴趣到会阅读的转变。
三、结束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学模式的涌现,给老师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选择和帮助,但是老师也不能一味的模仿、采用别人的教学方案,还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去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情况的教学方式,并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