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多种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也关系到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经济状况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为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Abstract] Among the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eople suffer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esulting from economic problems.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re affected. And als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volv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analyses the affec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oor students b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t also makes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vides basis on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ducational system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Keywords] the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mental health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贫困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率也随之上升。尽管国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贫困生能获得各种奖励和资助,顺利的完成学业。但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援助的工作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部分贫困生因长期处于经济拮据的压力下,容易扭曲个人的价值观,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通过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生活成本、学习及社交情况、精神及心理层面情况等的了解,尤其是贫困生的调查数据,来探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次问卷调查选定我院12个专业3个年级段中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总共1000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抽样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600份,样本率为60%,回收有效问卷564份,回收率达到94%。
鉴于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高校贫困生情况测量的专业软件,本项目组成人员在大量访谈负责奖、助、贷、补、免的学管人员和各类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问卷调查表的格式,自行设制开放式调查问卷2套,分别用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对贫困生的情况得出以下的分析
1、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家庭教育
有57.50%的贫困生家庭结构不健全或不健康。① 这样的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失去经济依靠;②父母身体差,丧失劳动力,无法保证有较稳定的经济收入;③ 也有一些是家中小孩多,教育负担重;④父母下岗或家庭突遭变故,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贫困生的家庭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缺乏甚至缺失正常家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贫困的家庭,父母多数会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摆脱经济上的困扰,这无形之中给了贫困生增加了压力。
2、家庭收入低,贫困生在校生活拮据
调查显示,在家庭经济月收入方面,1000元以下的占55.60%,1000-2000元之间的占34.60%。2000元以上的仅有9.80%。即使全家人一年不吃不喝,也难以承担学生过万的费用。这些学生的月生活费仅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不得不时刻限制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城乡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同学之间物质生活水平的悬殊对他们形成了一定刺激,使得小部分贫困生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和勇气,逐渐形成了自尊又自卑、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3、贫困生普遍精神压力大,有较强的自卑、自闭心理
贫困生往往因为衣着的寒酸和手头的拮据而导致自卑,而这种自卑的情绪又总是和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产生矛盾,以致形成严重的敏感心理及人际交往失和。在调查“贫困生”身份的不利影响具体有哪些方面时,受访者的选项突出集中在“不利于人际交往”和“不利于追求感情生活”上,分别占总人数的20.59.8%和23.53%。感情生活也屬于人际交往的一种,朋友之间友谊或者感情的维系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纽带,也就是说经济拮据成为了贫困生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之一。
4、贫困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丧失感恩的心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形式属于救济式资助,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只是单纯收获却没有付出。该方式容易培养贫困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促使了一些贫困生“等、要、靠”和被“别人”包上大学的依赖心理和行为惰性的滋生,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积极主动解决困难的精神,把解决困难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外界的帮助。有些贫困生把的把国家、社会、学校的奖励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在学校,物质上与同学盲目攀比,不追求学业上的进步,只顾个人物质享受,不懂得感恩图报。这些都是由于丧失了基本的感恩心所导致,心理健康歪曲的表现。
三、对策分析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贫困生从源头上解除心理压力。使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经济资助体系
高校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完善高校的经济资助体系,是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提供的专项奖助学金,学校要针对贫困生,建立良好的激励政策,鼓励贫困生勤奋学习,使其形成自立自强的信念。另外学校可以发动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在校为创立贫困生专项奖学金,激励其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资助,从而扩大贫困生的资助面。经济资助体系的完善,对于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成长,心理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小学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这样可以减少心理扭曲现象。在关注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的同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教育,组织对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心理异常的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帮助其克服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概率。有针对性的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健康理念,引导贫困生将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转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扩充渠道,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
调查表明,85%的贫困生都热切渴望通过勤工俭学来改变生活的窘况.用自己的勤劳获取生活补贴是他们最乐意接受的方式。然而高校中普遍勤工俭学岗位少、稳定性差、基金短缺等问题突出,学校往往只能提供极有限的固定以满足极少部分同学的需要。对此,可以考虑设立勤工助学中心,通过寻找发动社会力量,利用校企合作等途径,为贫困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校外岗位。另外,应考虑使勤工助学方式能够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多从事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劳动。
4、加强对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
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在校期间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些人员,最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他们是与大学生的直接接触者,能比较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将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于萌芽时期。
参考文献:
[1] 马铭启.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 隋耀伟.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李海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4] 陈 曦.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帮护[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74-76.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Abstract] Among the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eople suffer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esulting from economic problems.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re affected. And als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volv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analyses the affec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oor students b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t also makes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vides basis on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ducational system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Keywords] the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mental health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贫困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率也随之上升。尽管国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贫困生能获得各种奖励和资助,顺利的完成学业。但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援助的工作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部分贫困生因长期处于经济拮据的压力下,容易扭曲个人的价值观,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通过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生活成本、学习及社交情况、精神及心理层面情况等的了解,尤其是贫困生的调查数据,来探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次问卷调查选定我院12个专业3个年级段中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总共1000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抽样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600份,样本率为60%,回收有效问卷564份,回收率达到94%。
鉴于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高校贫困生情况测量的专业软件,本项目组成人员在大量访谈负责奖、助、贷、补、免的学管人员和各类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问卷调查表的格式,自行设制开放式调查问卷2套,分别用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对贫困生的情况得出以下的分析
1、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家庭教育
有57.50%的贫困生家庭结构不健全或不健康。① 这样的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失去经济依靠;②父母身体差,丧失劳动力,无法保证有较稳定的经济收入;③ 也有一些是家中小孩多,教育负担重;④父母下岗或家庭突遭变故,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贫困生的家庭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缺乏甚至缺失正常家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贫困的家庭,父母多数会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摆脱经济上的困扰,这无形之中给了贫困生增加了压力。
2、家庭收入低,贫困生在校生活拮据
调查显示,在家庭经济月收入方面,1000元以下的占55.60%,1000-2000元之间的占34.60%。2000元以上的仅有9.80%。即使全家人一年不吃不喝,也难以承担学生过万的费用。这些学生的月生活费仅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不得不时刻限制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城乡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同学之间物质生活水平的悬殊对他们形成了一定刺激,使得小部分贫困生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和勇气,逐渐形成了自尊又自卑、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3、贫困生普遍精神压力大,有较强的自卑、自闭心理
贫困生往往因为衣着的寒酸和手头的拮据而导致自卑,而这种自卑的情绪又总是和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产生矛盾,以致形成严重的敏感心理及人际交往失和。在调查“贫困生”身份的不利影响具体有哪些方面时,受访者的选项突出集中在“不利于人际交往”和“不利于追求感情生活”上,分别占总人数的20.59.8%和23.53%。感情生活也屬于人际交往的一种,朋友之间友谊或者感情的维系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纽带,也就是说经济拮据成为了贫困生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之一。
4、贫困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丧失感恩的心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形式属于救济式资助,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只是单纯收获却没有付出。该方式容易培养贫困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促使了一些贫困生“等、要、靠”和被“别人”包上大学的依赖心理和行为惰性的滋生,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积极主动解决困难的精神,把解决困难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外界的帮助。有些贫困生把的把国家、社会、学校的奖励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在学校,物质上与同学盲目攀比,不追求学业上的进步,只顾个人物质享受,不懂得感恩图报。这些都是由于丧失了基本的感恩心所导致,心理健康歪曲的表现。
三、对策分析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贫困生从源头上解除心理压力。使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经济资助体系
高校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完善高校的经济资助体系,是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提供的专项奖助学金,学校要针对贫困生,建立良好的激励政策,鼓励贫困生勤奋学习,使其形成自立自强的信念。另外学校可以发动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在校为创立贫困生专项奖学金,激励其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资助,从而扩大贫困生的资助面。经济资助体系的完善,对于缓解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成长,心理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小学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这样可以减少心理扭曲现象。在关注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的同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教育,组织对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心理异常的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帮助其克服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概率。有针对性的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健康理念,引导贫困生将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转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扩充渠道,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
调查表明,85%的贫困生都热切渴望通过勤工俭学来改变生活的窘况.用自己的勤劳获取生活补贴是他们最乐意接受的方式。然而高校中普遍勤工俭学岗位少、稳定性差、基金短缺等问题突出,学校往往只能提供极有限的固定以满足极少部分同学的需要。对此,可以考虑设立勤工助学中心,通过寻找发动社会力量,利用校企合作等途径,为贫困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校外岗位。另外,应考虑使勤工助学方式能够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多从事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劳动。
4、加强对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
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在校期间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些人员,最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他们是与大学生的直接接触者,能比较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心理辅导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将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于萌芽时期。
参考文献:
[1] 马铭启.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 隋耀伟.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李海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6).
[4] 陈 曦.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帮护[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