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构建项目式课程评价指标并选取澳大利亚的I级培训包课程《澳大利亚本土文化》和中国高职《广东导游实务》两门课程进行对比和评价,发现中国高职项目式课程开发在结构性指标上与澳大利亚有差距,但在联系性、综合性和结果性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关键词:澳大利亚;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项目式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90-03
澳大利亚旅游、酒店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认证体系包括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属于中学领域;第二层次主要由技术与继续教育机构(TAFE)承担;第三层次属于国际教育分类的第三阶段教育,主要为高等教育,涵盖与我国学历层次类似的专科层次、本科(学士)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教育。
《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既可以在中学阶段完成,也可以在TAFE学院完成,是两种层次教育的衔接类课程。《广东导游实务》课程也具有同样属性,《广东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中国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也开设本门课程。因此,本次研究比较的两门课程,无论在教育阶段,还是课程性质上,都具有类似属性,可比性较强。
一、澳中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现状
(一)《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概况
《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包在旅游管理教育培训体系中属于I级课程,属于入门级课程,该门课程是为特定的非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学生掌握澳大利亚旅游行业的基础知识而设计的。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由5个核心单元构成,与这门课程相关联的职业岗位包括:导游、景区、销售和办公室职员;与该培训包相关的培训认证包括博物馆、室外休闲、娱乐、当地政府和土地管理的培训认证。
《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的5个核心单元分别是:与同事/客户一起工作;在社会的多元环境下工作;按照健康、安全和有保证的程序操作;学习和提升旅游行业专业知识;讲述部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本培训包的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采用非正式的方式完成,即跟随被认证的当地有经验的老者在游客面前分享他的知识和阅历。
(二)《广东导游实务》项目式课程开发概况
《广东导游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保留基本理论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提炼和融合了现代旅游业导游人员知识、能力需求的要素,以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旅游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本门课程相关联的行业岗位包括:导游、销售、计调和旅行社文员、旅游电子商务公司文员。《广东导游实务》课程由3个核心单元构成,分别是珠三角导游实务,粤东导游实务,粤西导游实务和粤北导游实务。本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实地考察、模拟讲解训练和实际跟团学习,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达到获取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澳大利亚本土文化》与《广东导游实务》的比较分析
(一)项目式课程评价指标的设立
项目式课程是以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并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式课程的理论基础有联系论、结构论、综合论和结果论。本研究的对比评价指标即按照上述理论的特征设立,包括项目式课程的联系能力、课程的组织机构、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课程的结果性设计5个一级指标体系,见表1。
(二)《澳大利亚本土文化》与《广东导游实务》的比较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课程的项目设计与行业的紧密性,项目设计与职业岗位的关联性,课程结构是否合理,项目式课程的综合应用性乃至学生最终是否在项目式课程中获益是本次评价的主要方面,见表2。
(三)基于比较的分析
比较分析发现,两门课程虽然在教育阶段和课程性质方面有很类似的属性,但两门课程在具体工作任务设定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设定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区别。
在联系性方面,《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立足于行业工作岗位,联系性非常强,强调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和按照行业企业规范操作的能力。在结构性方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拥有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体系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所以培训包各门课程之间联系紧密,系统性较强。就课程内部的组织方式来看,课程内容的60%是社会企业环境下的职业岗位能力(对应的核心单元分别是:与同事/客户一起工作;在社会的多元环境下工作;按照健康、安全和有保证的程序操作),20%是针对旅游行业的,20%是针对澳大利亚文化的。从综合性的衡量指标来看,《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在项目设计上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工作环境及其基本工作能力,所以学生比较容易在整体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并且可以尽快接触行业和岗位,学习兴趣很高。但就职业岗位能力而言,因为接触到的行业和岗位的专业知识还非常有限,只能说经过这样的培训,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和岗位的基本要求,但还无法成为一个成熟的岗位从业人员,所以该门课程属于入门型课程。学生要想获得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培训,或者通过一段学徒时间来弥补不足。
《广东导游实务》在课程的联系性方面能够紧贴岗位,要求知识与工作高度衔接;课程内部的组合方式严谨,结构清晰,课程之间的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相对于澳大利国家资格体系,其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本门课程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方面,因为学生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对于每一个任务的理解程度还不够,其原因是广东导游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有两门,即《导游业务》和《广东导游基础》,按照项目式课程建设的唯一性原理,《广东导游实务》侧重的是广东导游带团过程中的交通路线指引和导游讲解服务,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综合性评价中的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和拟合职业岗位能力方面评价略低。该门课程结果性评价较高的原因是,该门课程设计的任务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属于核心工作能力,所以学生会获得相对完整的具有实际价值的核心能力。
四、小结
比较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国家资格体系下的课程包系统性更强,课程之间的衔接逻辑更清晰,但也无法完全实现与行业无缝链接,学生依旧需要学徒期的实践;从单门课程的结构来看,文化类单元所占比例比较低是澳大利亚培训包课程中的一个通常规律;而中国的高职项目式课程虽然引入了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但就课程单元的构成比例来说,文化知识的比重更高。
关键词:澳大利亚;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项目式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90-03
澳大利亚旅游、酒店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认证体系包括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属于中学领域;第二层次主要由技术与继续教育机构(TAFE)承担;第三层次属于国际教育分类的第三阶段教育,主要为高等教育,涵盖与我国学历层次类似的专科层次、本科(学士)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教育。
《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既可以在中学阶段完成,也可以在TAFE学院完成,是两种层次教育的衔接类课程。《广东导游实务》课程也具有同样属性,《广东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中国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也开设本门课程。因此,本次研究比较的两门课程,无论在教育阶段,还是课程性质上,都具有类似属性,可比性较强。
一、澳中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现状
(一)《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概况
《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包在旅游管理教育培训体系中属于I级课程,属于入门级课程,该门课程是为特定的非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学生掌握澳大利亚旅游行业的基础知识而设计的。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由5个核心单元构成,与这门课程相关联的职业岗位包括:导游、景区、销售和办公室职员;与该培训包相关的培训认证包括博物馆、室外休闲、娱乐、当地政府和土地管理的培训认证。
《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的5个核心单元分别是:与同事/客户一起工作;在社会的多元环境下工作;按照健康、安全和有保证的程序操作;学习和提升旅游行业专业知识;讲述部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本培训包的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采用非正式的方式完成,即跟随被认证的当地有经验的老者在游客面前分享他的知识和阅历。
(二)《广东导游实务》项目式课程开发概况
《广东导游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保留基本理论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提炼和融合了现代旅游业导游人员知识、能力需求的要素,以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旅游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本门课程相关联的行业岗位包括:导游、销售、计调和旅行社文员、旅游电子商务公司文员。《广东导游实务》课程由3个核心单元构成,分别是珠三角导游实务,粤东导游实务,粤西导游实务和粤北导游实务。本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实地考察、模拟讲解训练和实际跟团学习,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达到获取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澳大利亚本土文化》与《广东导游实务》的比较分析
(一)项目式课程评价指标的设立
项目式课程是以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并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式课程的理论基础有联系论、结构论、综合论和结果论。本研究的对比评价指标即按照上述理论的特征设立,包括项目式课程的联系能力、课程的组织机构、课程设计的综合性、课程的结果性设计5个一级指标体系,见表1。
(二)《澳大利亚本土文化》与《广东导游实务》的比较评价
根据评价指标,课程的项目设计与行业的紧密性,项目设计与职业岗位的关联性,课程结构是否合理,项目式课程的综合应用性乃至学生最终是否在项目式课程中获益是本次评价的主要方面,见表2。
(三)基于比较的分析
比较分析发现,两门课程虽然在教育阶段和课程性质方面有很类似的属性,但两门课程在具体工作任务设定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设定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区别。
在联系性方面,《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立足于行业工作岗位,联系性非常强,强调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沟通能力和按照行业企业规范操作的能力。在结构性方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拥有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体系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所以培训包各门课程之间联系紧密,系统性较强。就课程内部的组织方式来看,课程内容的60%是社会企业环境下的职业岗位能力(对应的核心单元分别是:与同事/客户一起工作;在社会的多元环境下工作;按照健康、安全和有保证的程序操作),20%是针对旅游行业的,20%是针对澳大利亚文化的。从综合性的衡量指标来看,《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课程在项目设计上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工作环境及其基本工作能力,所以学生比较容易在整体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并且可以尽快接触行业和岗位,学习兴趣很高。但就职业岗位能力而言,因为接触到的行业和岗位的专业知识还非常有限,只能说经过这样的培训,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和岗位的基本要求,但还无法成为一个成熟的岗位从业人员,所以该门课程属于入门型课程。学生要想获得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培训,或者通过一段学徒时间来弥补不足。
《广东导游实务》在课程的联系性方面能够紧贴岗位,要求知识与工作高度衔接;课程内部的组合方式严谨,结构清晰,课程之间的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相对于澳大利国家资格体系,其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本门课程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方面,因为学生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对于每一个任务的理解程度还不够,其原因是广东导游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有两门,即《导游业务》和《广东导游基础》,按照项目式课程建设的唯一性原理,《广东导游实务》侧重的是广东导游带团过程中的交通路线指引和导游讲解服务,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综合性评价中的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和拟合职业岗位能力方面评价略低。该门课程结果性评价较高的原因是,该门课程设计的任务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属于核心工作能力,所以学生会获得相对完整的具有实际价值的核心能力。
四、小结
比较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国家资格体系下的课程包系统性更强,课程之间的衔接逻辑更清晰,但也无法完全实现与行业无缝链接,学生依旧需要学徒期的实践;从单门课程的结构来看,文化类单元所占比例比较低是澳大利亚培训包课程中的一个通常规律;而中国的高职项目式课程虽然引入了行业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但就课程单元的构成比例来说,文化知识的比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