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却存在着许多误区。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从笔者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试着为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提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健词:情境创设 体育教学 误区 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和丰富各种学习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体育教育,感受运动乐趣,享受成功体验,促进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目标的达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却存在着许多误区。
一、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1.以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很容易走入极端化的误区。要么情境创设得很简单,在情境内容的设计中,设计空洞无物,不含技术成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不起探索欲和创造欲,对于兴趣培养也十分缺乏,这样的情境设计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避免在创设情境时步入极端化的误区。
2.过分关注情境创设的形式,步入体育教学无效性的误区
诚然,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但是,如果过分关注情境创设的形式,就容易走入情境创设无效性的误区了。目前,许多体育教师在情境创设的形式上下功夫,形式花样百出,不惜脱离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又一个误区——一味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不严密,未考虑安全因素的误区
在情境设计的组织过程中,设计内容组织脱节,造成冷场现象,而且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这一点是十分严重的。
二、体育教学情景创设的策略
1.进行小群体教学, 创设交往情境, 培养合作意识
小群体教学在体育课程中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互动、互助、互争,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探索性问题的情境因素,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能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 点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追求的热情。体育教学的过程需要采用一定的情境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或教师设置一些特定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质疑, 产生探究的欲望, 主动去发现问题。
3.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创设合作探究情景, 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人才。创造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 需要一定的知识; 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 更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 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少年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 他们也是天生具有创造力,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合作中探究,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创设困难磨练情景, 学会放弃, 敢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 也并不全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胜利的感受, 在一些时候, 让学生承受失败与困难也是相当必要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高要求, 加大困难度等方法, 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 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 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但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 反而造成某些过于自信的人不愿直面挫折, 不敢接受失败的心理, 因而也往往采取更为积极、竞争、冒险的行为, 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如果任其这样继续下去, 会引起心理扭曲, 造成肢体伤害, 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 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 潜心锻炼, 等时机成熟, 以备再战。
5.评价多样化, 创设评价情境,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带来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 也必然导致全新的评价方法改革, 从只看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 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 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一是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外在和内在的评价情境, 运用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活动时, 针对某个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进行评价时, 让同班同学参与评价( 外在评价) , 通过多元化参与式评价, 可以查明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智力活动与实际活动方面的进步, 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实际学习结果; 也可以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内在评价) , 来分析取得成绩的主观因素。通过内外评价, 不仅可以真实地反应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另外是按学生的原有基础, 创设不同性质的评价情境。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提高的效果, 进行各种方式的评价, 以鼓励素质差的学生, 促进条件好的学生。因此,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各种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正确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成功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了生龙活虎的互动局面, 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轻松地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明芝.《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关健词:情境创设 体育教学 误区 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和丰富各种学习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联想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体育教育,感受运动乐趣,享受成功体验,促进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目标的达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却存在着许多误区。
一、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1.以情境创设为目的,走入极端化的误区
不可否认,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很容易走入极端化的误区。要么情境创设得很简单,在情境内容的设计中,设计空洞无物,不含技术成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不起探索欲和创造欲,对于兴趣培养也十分缺乏,这样的情境设计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避免在创设情境时步入极端化的误区。
2.过分关注情境创设的形式,步入体育教学无效性的误区
诚然,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但是,如果过分关注情境创设的形式,就容易走入情境创设无效性的误区了。目前,许多体育教师在情境创设的形式上下功夫,形式花样百出,不惜脱离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又一个误区——一味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不严密,未考虑安全因素的误区
在情境设计的组织过程中,设计内容组织脱节,造成冷场现象,而且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这一点是十分严重的。
二、体育教学情景创设的策略
1.进行小群体教学, 创设交往情境, 培养合作意识
小群体教学在体育课程中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互动、互助、互争,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探索性问题的情境因素,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能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 点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追求的热情。体育教学的过程需要采用一定的情境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或教师设置一些特定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质疑, 产生探究的欲望, 主动去发现问题。
3.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创设合作探究情景, 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人才。创造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 需要一定的知识; 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 更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 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少年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 他们也是天生具有创造力,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合作中探究,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创设困难磨练情景, 学会放弃, 敢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 也并不全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胜利的感受, 在一些时候, 让学生承受失败与困难也是相当必要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高要求, 加大困难度等方法, 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 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 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但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 反而造成某些过于自信的人不愿直面挫折, 不敢接受失败的心理, 因而也往往采取更为积极、竞争、冒险的行为, 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如果任其这样继续下去, 会引起心理扭曲, 造成肢体伤害, 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 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 潜心锻炼, 等时机成熟, 以备再战。
5.评价多样化, 创设评价情境,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带来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 也必然导致全新的评价方法改革, 从只看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 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 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一是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外在和内在的评价情境, 运用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活动时, 针对某个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进行评价时, 让同班同学参与评价( 外在评价) , 通过多元化参与式评价, 可以查明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智力活动与实际活动方面的进步, 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实际学习结果; 也可以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内在评价) , 来分析取得成绩的主观因素。通过内外评价, 不仅可以真实地反应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另外是按学生的原有基础, 创设不同性质的评价情境。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提高的效果, 进行各种方式的评价, 以鼓励素质差的学生, 促进条件好的学生。因此,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各种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正确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成功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了生龙活虎的互动局面, 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轻松地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明芝.《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