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害严重
近年发现,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中,约有半数以上发生肾脏病。天津糖尿病协作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病人尿蛋白阳性率为54.2%,女性为55.2%,比西方国家还高。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不仅表现为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肾血管病变明显增加。而且还会出现糖尿病所特有的肾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症。更使人沮丧的是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就会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者为常人的17倍,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如何及早发现
1 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线索,开始为间断性微量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查不出,需要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或酶联法才能测到,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应少于30毫克,若为30~250毫克,即为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病人早期肾损害的信号。多数病人在患糖尿病5年以后才出现,以后转为持续性、无症状蛋白尿,每日少于3克;病情进行性发展,肾脏损害持续加重,就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超过3克。这时就会出现水肿、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所以蛋白尿的多少是反映肾损害的重要指标,早期放危检测微量蛋白尿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十分重要。
2 水肿与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超过3克/24小时)会引起水肿和肾病综合征。水肿是由于蛋白质大量丢失造成的。糖尿病肾病的水肿多比较严重,并对利尿药反应很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再加上高脂血症,就构成了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又会加重动脉硬化的发展和肾血管的损害。
3 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三个临床表现,出现比较晚,早期可能为间歇性血压升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也就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资料表明,I型糖尿病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倍。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
4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人的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也就是说,肾脏的微血管和视网膜的微血管几乎同时受到同样的损害,眼科医生用眼底镜检查你的眼底,就相当于间接地窥视了你的肾脏病损,当然有些眼底微血管瘤样病变,眼底镜看不到,只有用荧光造影才能发现。
5 肾功能检测:肾脏体积增大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被视为糖尿病肾病的最早征象,它甚至出现在微蛋白尿之前。肾小球滤过率可以用菊粉清除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测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尤其后一种方法简单实用。病人只要禁食2天肉食、限制运动,就可去医院留尿抽血化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可增加20~40%。一旦进入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后1~2年,滤过率便开始下降,若血清肌酐大干1.5毫克%,1~2年后即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怎样防治
1 控制血糖: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可增高40%,这时如果用胰岛素治疗,有效地降低血糖,可使肾体积和滤过率都恢复正常,这提示早期糖尿病的肾脏形态与功能改变是可逆的,即使在后期进行性发展中,控制血糖,也会减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可见,糖尿病人控制饮食,应用有效降糖药物等以控制血糖是绝对必要的。
2 防治高血压:I型糖尿病人高血压发生率并不比正常人高,I型糖尿病人中高血压较多。有肾病综合征者高血压可达3/4以上。体循环高血压可传递到肾小球,使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造成小球功能、解剖上的损害。降压药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应选用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糖代谢的降压药,如哌唑嗪0.5毫克。高糖灵2毫克,每日1~3次口服;心痛定10毫克或尼莫地平20毫克,每日3次口服都有降压作用,总之应务必把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3 降血脂;胆固醇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会加速全身和肾血管硬化,可促成糖尿病肾病早发,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可用月莧草油、多烯康、美降脂等降脂药降低血脂。
4 抗凝:糖尿病患者血液常呈现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凝集、缺氧等,这些都势必加重肾微血管的病变。可用能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的第三代降糖药——达美康、美吡哒等,同时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每日75毫克,潘生丁75毫克,每日3次,丹参3片,每日3次口服,有助于抗凝。
5 饮食营养: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还应强调低盐饮食,以防高血压和钠潴留水肿,应以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有利于降低血脂而保证热量,当尿蛋白丢失过多,出现低蛋白血症,尚无肾功能不全时,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必要时应输血或血浆,但若出现肾功能不全或氮质血症时,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5克,且要以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以往提倡糖尿病人摄入较多植物蛋白(豆制品)是不适宜的。
近年发现,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中,约有半数以上发生肾脏病。天津糖尿病协作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病人尿蛋白阳性率为54.2%,女性为55.2%,比西方国家还高。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不仅表现为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肾血管病变明显增加。而且还会出现糖尿病所特有的肾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症。更使人沮丧的是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就会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者为常人的17倍,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如何及早发现
1 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线索,开始为间断性微量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查不出,需要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或酶联法才能测到,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应少于30毫克,若为30~250毫克,即为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病人早期肾损害的信号。多数病人在患糖尿病5年以后才出现,以后转为持续性、无症状蛋白尿,每日少于3克;病情进行性发展,肾脏损害持续加重,就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超过3克。这时就会出现水肿、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所以蛋白尿的多少是反映肾损害的重要指标,早期放危检测微量蛋白尿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十分重要。
2 水肿与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超过3克/24小时)会引起水肿和肾病综合征。水肿是由于蛋白质大量丢失造成的。糖尿病肾病的水肿多比较严重,并对利尿药反应很差,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再加上高脂血症,就构成了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又会加重动脉硬化的发展和肾血管的损害。
3 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三个临床表现,出现比较晚,早期可能为间歇性血压升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也就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资料表明,I型糖尿病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倍。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
4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人的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也就是说,肾脏的微血管和视网膜的微血管几乎同时受到同样的损害,眼科医生用眼底镜检查你的眼底,就相当于间接地窥视了你的肾脏病损,当然有些眼底微血管瘤样病变,眼底镜看不到,只有用荧光造影才能发现。
5 肾功能检测:肾脏体积增大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被视为糖尿病肾病的最早征象,它甚至出现在微蛋白尿之前。肾小球滤过率可以用菊粉清除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测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尤其后一种方法简单实用。病人只要禁食2天肉食、限制运动,就可去医院留尿抽血化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可增加20~40%。一旦进入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后1~2年,滤过率便开始下降,若血清肌酐大干1.5毫克%,1~2年后即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怎样防治
1 控制血糖: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可增高40%,这时如果用胰岛素治疗,有效地降低血糖,可使肾体积和滤过率都恢复正常,这提示早期糖尿病的肾脏形态与功能改变是可逆的,即使在后期进行性发展中,控制血糖,也会减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可见,糖尿病人控制饮食,应用有效降糖药物等以控制血糖是绝对必要的。
2 防治高血压:I型糖尿病人高血压发生率并不比正常人高,I型糖尿病人中高血压较多。有肾病综合征者高血压可达3/4以上。体循环高血压可传递到肾小球,使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造成小球功能、解剖上的损害。降压药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应选用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糖代谢的降压药,如哌唑嗪0.5毫克。高糖灵2毫克,每日1~3次口服;心痛定10毫克或尼莫地平20毫克,每日3次口服都有降压作用,总之应务必把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3 降血脂;胆固醇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会加速全身和肾血管硬化,可促成糖尿病肾病早发,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可用月莧草油、多烯康、美降脂等降脂药降低血脂。
4 抗凝:糖尿病患者血液常呈现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凝集、缺氧等,这些都势必加重肾微血管的病变。可用能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的第三代降糖药——达美康、美吡哒等,同时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每日75毫克,潘生丁75毫克,每日3次,丹参3片,每日3次口服,有助于抗凝。
5 饮食营养: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还应强调低盐饮食,以防高血压和钠潴留水肿,应以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有利于降低血脂而保证热量,当尿蛋白丢失过多,出现低蛋白血症,尚无肾功能不全时,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必要时应输血或血浆,但若出现肾功能不全或氮质血症时,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5克,且要以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以往提倡糖尿病人摄入较多植物蛋白(豆制品)是不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