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多年执教高三,深知历年诗词鉴赏都是教学难点,诗词鉴赏题也是考生最易丢分的试题。笔者尝试对诗词鉴赏题从命题形式、解题指津、答题步骤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大体总结出六种问答模式,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情景型
命题形式:(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题指津:1.情景关系术语: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包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触景生情。
2.情景分析术语:(1)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凄寒萧条;(2)阴沉浓重;(3)恬静优美,恬静安谧,温馨和谐,清幽静谧;(4)雄浑壮阔,雄奇优美;(5)生机勃勃;(6)虚幻缥缈;(7)繁华热闹。
答题步骤:第一步,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这有助于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第二步,把所描述的景物和体会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加以剖析,区分不同情况。情景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借景抒情(先有情,借景而发,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和融情于景三种形式);(2)移情于景(把情感转移在景物上,又称主客移位)(3)融(寓)情于景;(4)托物言志(咏物抒怀);(5)以景结情……第三步,从悲喜忧乐方面区分情与景的性质,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写乐,以乐写乐等。
组织答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写,一般要开门见山,说出什么手法或起到什么效果,然后稍作分析,说明这种手法或效果是如何体现的。
[答题示例]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静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设问]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步骤1)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步骤2)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步骤3)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第二种模式:鉴赏思想感情型
命题形式:(1)某词语,某句话,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怀/思想感情?(2)这首诗(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变化?(3)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写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解题指津:(1)情感定位: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不满、鄙视、不屑等情感。(2)情感术语:对人民、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官场的厌倦;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思乡思亲之情;等等。(3)理解作者的感情,善于抓住结合题目、注释、作者,及诗中意象、诗眼等全面理解诗歌主旨。针对个别词句把握感情。要明确题干中语句的地位以及感情的加深、加重及感情的转移。(4)胸怀、人生态度类题,注意与作者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思想主张相结合。
答题步骤: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答题示例]
(2015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成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成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设问】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步骤1)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步骤2)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步骤3)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第三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通过描写……景物,运用了……表现手法,塑造了……的形象”等句式。
[答题示例]
(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亮。④列宿:众星。
[设问]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步骤1)①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月映寒江,波光粼粼。(步骤1)②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影动柴扉。(步骤1)③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2.意境
命题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运用了……表现手法,描绘了……景物,渲染了(营造了)……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题示例]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3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设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一步,具体分析景物)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第二步,揭示作者情感)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第四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命题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人手。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人手。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对偶、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反问。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写景手法:(1)层次感(远近高低、大处落笔,小处着墨);(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时间(从早到晚);(5)空间(高低远近);(6)色彩;(7)光线(明暗)。
4.写人手法: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工笔。
5.其他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抑扬、想象、联想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2015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乌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设问]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参考答案](步骤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步骤2)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步骤3)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五种模式:炼字炼炼句型 命题形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联的描写十分传神,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某字的表现手法术语:拟人、比喻、夸张、化静为动等。某字的表达效果术语:生动形象,精练传神,着一字而境界出,语言更加鲜活,使主题更加鲜明,化静态为动态等。
答题步骤:
(1)炼字
第一步,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三步也可放在第二步前。 [答题示例]
(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设问]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参考答案](第一步,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过”即指经过、路过。(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荡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第三步,该字的妙处)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2)炼句
[答题示例]
(2015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设问]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参考答案](第一步:分析诗句艺术效果)这两句用山谷的寂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第二步:该字的妙处)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第六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命题形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尾联的议论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提问,着重在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答题示例]
(2015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设问]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①构思巧妙,(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第三步,简要说明艺术效果)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第一种模式:分析情景型
命题形式:(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题指津:1.情景关系术语: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包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触景生情。
2.情景分析术语:(1)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凄寒萧条;(2)阴沉浓重;(3)恬静优美,恬静安谧,温馨和谐,清幽静谧;(4)雄浑壮阔,雄奇优美;(5)生机勃勃;(6)虚幻缥缈;(7)繁华热闹。
答题步骤:第一步,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这有助于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第二步,把所描述的景物和体会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加以剖析,区分不同情况。情景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借景抒情(先有情,借景而发,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和融情于景三种形式);(2)移情于景(把情感转移在景物上,又称主客移位)(3)融(寓)情于景;(4)托物言志(咏物抒怀);(5)以景结情……第三步,从悲喜忧乐方面区分情与景的性质,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写乐,以乐写乐等。
组织答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写,一般要开门见山,说出什么手法或起到什么效果,然后稍作分析,说明这种手法或效果是如何体现的。
[答题示例]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静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设问]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步骤1)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步骤2)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步骤3)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第二种模式:鉴赏思想感情型
命题形式:(1)某词语,某句话,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怀/思想感情?(2)这首诗(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变化?(3)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写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解题指津:(1)情感定位: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不满、鄙视、不屑等情感。(2)情感术语:对人民、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官场的厌倦;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思乡思亲之情;等等。(3)理解作者的感情,善于抓住结合题目、注释、作者,及诗中意象、诗眼等全面理解诗歌主旨。针对个别词句把握感情。要明确题干中语句的地位以及感情的加深、加重及感情的转移。(4)胸怀、人生态度类题,注意与作者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思想主张相结合。
答题步骤: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答题示例]
(2015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成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成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设问】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步骤1)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步骤2)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步骤3)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第三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通过描写……景物,运用了……表现手法,塑造了……的形象”等句式。
[答题示例]
(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亮。④列宿:众星。
[设问]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步骤1)①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月映寒江,波光粼粼。(步骤1)②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影动柴扉。(步骤1)③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2.意境
命题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运用了……表现手法,描绘了……景物,渲染了(营造了)……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题示例]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3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设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一步,具体分析景物)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第二步,揭示作者情感)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第四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命题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人手。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人手。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对偶、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反问。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写景手法:(1)层次感(远近高低、大处落笔,小处着墨);(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时间(从早到晚);(5)空间(高低远近);(6)色彩;(7)光线(明暗)。
4.写人手法: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工笔。
5.其他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抑扬、想象、联想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2015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乌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设问]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参考答案](步骤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步骤2)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步骤3)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五种模式:炼字炼炼句型 命题形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联的描写十分传神,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某字的表现手法术语:拟人、比喻、夸张、化静为动等。某字的表达效果术语:生动形象,精练传神,着一字而境界出,语言更加鲜活,使主题更加鲜明,化静态为动态等。
答题步骤:
(1)炼字
第一步,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三步也可放在第二步前。 [答题示例]
(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设问]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参考答案](第一步,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过”即指经过、路过。(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荡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第三步,该字的妙处)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2)炼句
[答题示例]
(2015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设问]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参考答案](第一步:分析诗句艺术效果)这两句用山谷的寂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第二步:该字的妙处)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第六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命题形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尾联的议论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提问,着重在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答题示例]
(2015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设问]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①构思巧妙,(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第三步,简要说明艺术效果)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