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协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情况,依据中国移动“四网协同”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运行效果,对“四网协同”室内分布系统如何设计,从覆盖,容量,分区,切换,外泄,合路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四网协同 室分设计 覆盖 容量 小区规划 切换/外泄 合路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从单一制式建设发展到多制式共同建设,运营商不同制式的网络该如何进行业务分流?如何利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如何打造覆盖全面、网络质量高、数据速率快的无线网络?这将是未来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重点。
  所谓“四网协同”即通过整体协同规划原则,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差异化网络建设,实现网络价值的最大化。
  二、“四网协同”室分设计研究
  2.1四网协同室分设计需求细化
  在勘测及规划前期,设计人员应详细了解站点环境,明确覆盖需求,须考虑当前及未来两年内覆盖需求区域对移动GSM/TD-SCDMA/WLAN/TD-LTE四网信号的覆盖需求,优选GSM/TD-SCDMA/WLAN/TD-LTE四网系统同步规划。一来在设计规划及工程实施方面可以避免系统调整架构,反复实施工程,站点多次投资;二来可以方便业主一体化协商,降低业主反感程度,有利于最大化实现“四网协同”覆盖要求。
  2.2四网协同室分覆盖设计
  “四网协同”系统中,WLAN系统因频率最高,穿透能力最差,在同等环境下,室分天线覆盖区域衰减最大。加上终端对边缘场强要求要求大于-80dBm甚至更高,依据空间损耗L0(dB)=32.44+20lgF+20lgD.(式中,F为频率,单位MHz;D为移动台与天线之间的距离,单位KM),可以得出WLAN系统中天线覆盖半径大致6~10米,并优先天线入户布放。对于无WLAN系统热点覆盖的区域,如停车场,避难层等,天线覆盖半径取10~16米。
  对于电梯覆盖,考虑多系统合路,应采用定向壁挂隔三层(主瓣朝电梯厅)或隔四层(主瓣朝电梯井道)布放于电梯井道,确保覆盖。
  “四网协同”系统中,在规划覆盖天线密度后,可依据现场环境确定平面安装图。根据各系统的边缘覆盖场强推算出各系统要求的天线口功率,再由天线口功率反推出各个系统所需总功率。由于各系统设备功率不一致,适用的主要业务场景和覆盖能力也不一样,从而引发对“四网协同”容量探讨。
  2.3四网协同室分容量设计
  GSM(GSM900&DCS1800)系统,容量需求主要由话务需求及覆盖需求决定。目前话务一般是这样计算:话务量=站点人流量×手机用户比例×移动用户比例×每用户忙时话务×修正因子。覆盖方面,依据“降三高”及“话务下沉”的原则,单小区配置不高于8,对于部分无线利用率偏高,用户需求较高的区域,可采用GSM900与DCS1800混频组网。
  TD-SCDMA系统,容量主要由数据业务需求来决定,即数据业务大概占语音业务的30%,TD-SCDMA系统容量暂时按照2G语音业务×1.3计算。
  WLAN系统,容量需求主要由用户数量来决定。一般每个AP大约支持30个用户。对于用户超高区域。如场馆/会所/机场等区域,可加入单独AP覆盖,以缓解容量压力。
  TD-LTE系统,容量估算的方法与GSM/TD-SCDMA/ WLAN系统的容量估算方法不同,由于影响TD-LTE容量估算的因素较多,包括结构环境、干扰抑制、设备性能等因素,目前,行业内主要是通过设计仿真,现场测试,然后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获得不同无线场景下、网络和UE不同配置下的小区吞吐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
  2.4四网协同室分分区规划设计
  GSM(GSM900&DCS1800)系统,分区需求主要由容量需求,覆盖需求,频率规范决定。针对用户密度高地区,无线利用率偏高,出现话务拥塞等现象时。可以将原有小区划分为若干单小区,满足话务量高的需要。覆盖方面,由于系统覆盖面积大,馈线布放难度高,馈线损耗大,所以必须将覆盖区域分为若干单小区。频率方面,由于小区较多,会出现同邻频干扰现象,加上容量的影响,可以采用GSM900&DCS1800混频组网分区。
  TD-SCDMA系统,分区主要由容量需求及系统升级需求决定。TD-SCDMA系统分区规划一般是:单小区RRU数量优先不超过6台,各光口RRU级联数量不超过3台。
  WLAN系统,分区主要由容量需求及频率规划决定。容量需求分区,可以采用2.4G与5.8G分区覆盖相结合。频率规划,WLAN系统现网频点的1,6,11可交替使用。
  TD-LTE系统,分区主要由频率规划及系统规模决定。由于TD-LTE子载波众多,室内系统大都采用O1配置。因此业务需求须设置多个小区时,相邻小区间建议采用异频组网。并在建筑物内利用自然阻隔合理进行频率规划。同层小区间频率也可交错复用,受系统规模影响,当单小区LTE RRU数量超过6台时须分区。
  2.5四网协同室分切换/外泄设计
  “四网协同”系统中,运营商为了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并适应话音向数据网络升级转型,已经在各系统间做了优化切换。常见的如:2G/3G网络互操作,G/T网络分流等。在此只对室内分布系统部分进行探讨。
  GSM(GSM900&DCS1800)系统,切换主要指室分系统各小区之间及室内与室外信号的切换。室分系统各小区切换主要表现为混频组网切换,楼宇上下切换,楼层左右切换,覆盖区同心圆切换,各覆盖小区与切换小区切换,电梯与楼层切换等。
  针对室分小区内部切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A.加大切换区域,即在切换边界区域将待切换的小区信号加强,保留足够的缓冲区域。
  B.无法加大切换区域时,尽量减少切换。可以借助电梯井道,建筑物天花板、墙体等自身障碍物产生的穿透损耗形成小区间的隔离。
  针对室分小区与室外小区切换,除了考虑以上方法,还必须考虑外泄问题:常用防止外泄的方法有:
  在临界区域使用定向天线。
  利用现场建筑物特点,依靠建筑物的遮挡防止外泄。
  现场无法安装定向天线且天线无遮挡时,可适当降低室内吸顶天线口功率防止外泄。
  2.6四网协同室分合路方式设计
  目前室内分布系统由于通信制式的增加基本都经过了多次工程建设,大多采用了多系统合路共天馈系统方式。但多次合路带来的后果就是:合路器的插损导致各系统功率下降,加上工程工艺质量差或器件质量差导致多系统指标恶化。设计上建议优先使用高性能四频合路器,以满足“四网协同”多系统室内分布系统合路要求。
  三、结语
  四网协同是综合考虑网络的规划、建设与融合,最终目的是提升客户感知、挖掘管道价值。它既可以均衡网络容量、引导业务分流、保障用户体验,提升整体管道价值,也符合中国移动提出的建设“六分在设计方案、三分在产品质量、一分在工程实施”的工程优生理念。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试验网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则(v1.0)》
  [2]《中国移动广东公司TD-LTE试验网设计方案评审标准》
  [3]《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室分方案设计主要规范和要求V1》
其他文献
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认为:“加强边界访问方式、安全区域内部、安全区域问的防护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现如今,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报业竞争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读者成为了报纸的"浏览者",因此怎样吸引读者的眼球成为了报业生存与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新闻图片具有
[摘要]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合理的计划,优化配置信息资源。要充分了解师生的阅读需求,调整资源的配置。本文则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阅读方式多元化 图书馆 信息资源 优化配置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其基本的业务,要随着图书馆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不断地在进行资源的优化选择,早期的图书馆主要是藏书建设,后来是文献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编教材的普及使用,语文新教学大纲应运而生。这无疑是及时地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指点了更明确的教学方向,新大纲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人文性、时
京剧的唱、念、做、打谓之四功。它与手、眼、身、发、步之“五法”融为一体,是京剧完整的基本功;也是京剧最基本的表演体系。不论生、旦、净、丑,皆须严格的掌握或打好这些基础
本文在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历史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切入点、走向高效课堂的关键及多种合作活动模式,探索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式学习在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
【摘要】 传统的数字视频监控采用以太网传输,网络节点多,且中间节电需要供电,不便维护。本文探讨PON技术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其网络结构简单、障碍量少。测试结果表明,PON传输网络视频监控,16路完全高清摄像机汇聚到OLT上的速率可达87M,网络速度提高了36%,维护故障减少50%。  【关键词】 网络摄像机 视频监控 PON技术  引言  随着视频图象采集、压缩数字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原来普通分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新课程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作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这次历史课程改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中学生弹跳、速度、柔韧、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身体素质出众,可是当这些素质和篮球结合起来时,却显得动作繁多且不实用,什么“拉杆”、“收腹躲闪”、“空中换
近几年,电视民生新闻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叙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占据着电视新闻界重要地位,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电视民生新闻的存在许多的争议,导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