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在郑州召开了“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省就“国培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对“国培计划”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的负责同志。
记者:什么是“国培计划”?目前在我省的实施情况如何?
答:“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它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该计划在去年7月正式启动后,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将其视为重要契机,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实施。至今年1月,河南省2010年度“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全部结束,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6.5万名,约占全省农村教师总数的十分之一。项目结束后,通过运用“国培计划”满意度问卷测评,学员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组织实施满意度均高于95%,较好地实现了“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
记者:我省是如何具体实施“国培计划”的?
答: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优化”。
一是优化培训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省组织专家制定了项目规划方案,设计了置换研修、短期集中和远程培训3大类别6个培训子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同时,要求各培训机构根据教师需求,分学科、分学段制定好学科培训方案,组织专家对培训方案严格评审,保证适用、可行。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培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保证效果。
二是优选培训机构。实行严格的招投标机制,坚持公开、公平、竞争、透明的原则,组建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对省内外36个培训机构申报的培训方案,逐学科认真评审,经答辩、初审、复审等环节,遴选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水平院校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北京大学等4家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承担任务。其中,省外培训机构10个,占全部培训单位的一半。
三是优选培训学员。一是参加脱产置换研修的1500名学员,必须是省级、市级名师或骨干教师,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培育一批“领头雁”式人才。二是参加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5900名学员,必须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骨干教师,保证全省每个乡(镇)以上农村中小学都有教师参加“国培”学习。三是参加远程培训项目的5.5万名学员,必须是小学具有一级、初中具有中学二级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覆盖到全省每个乡村学校。
四是优选培训专家。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项目首席专家,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培训专家团队的要求。培训专家团队中,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占55%以上,高校专家达45%,其中外省专家占60%以上。
五是优化过程管理。成立了由省教育厅、财政厅领导和有关处室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实施工作领导,设置了置换研修、短期培训和远程培训3个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方案评审和指导检查;开展经常性督察,不定期到各培训点抽查、检查,与学员座谈,全程监督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运行和实施。
记者:我省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模式?
答:集中授课与实践参与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实施多元化培训理念,通过行动学习、“影子”教师、实践教学、参与式学习、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获得可持续性专业成长。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员在实践和参与中教育能力得到提升。
长期置换研修与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置换研修项目学习时间长、环节多、程序复杂。在3个月的培训期间,学员既要集中授课,又要到中小学校跟岗学习,做“影子”教师。同时,各培训院校还要置换出高年级师范生顶岗实习,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为切实把这一项目搞好,一是要求省内各院校申报短期培训项目必须与置换研修项目捆绑进行,一起申报,一起实施。这种模式既保证各项目学员的吃、住标准基本统一,又避免了学员之间相互攀比,同时,也调动了高校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思路,创新机制,探索实施“二次置换”,即先将县城的中小学教师派往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再把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安排到县城学校实习。
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大面积开展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这次“国培计划”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容易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对远程培训高度重视,在抓资源质量和过程性指导的同时,加强管理和指导,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省里选择一批骨干教师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方式,让他们快速掌握培训环节和内容,成为远程培训学员的辅导员,为下一步大面积开展培训奠定基础。二是以市、县为单位建立学习资源中心,组织学员定期集中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学习、交流,不搞“放羊式”远程网上学习。三是为便于受训教师上网学习、接受管理、与各培训承担单位沟通协调,在河南省“国培计划”网站上建立统一登录入口,各学科参训教师都从唯一的入口处登录,通过身份认证后再转到各学科培训所承担的机构平台上参与学习,极大地简化了参训教师网上学习操作流程,也便于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与管理。四是充分发挥各地指导教师的组织、辅导、监督、检查作用,让教师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监督。五是严格培训考核办法,实行培训网站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双重考核学员的办法,强化管理,确保了远程大面积培训的实际效果。
记者:如何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
答:人文关怀与严格考核相结合。一是注重学员训前联系,通知注意事项,做好训前准备。二是培训中印发培训手册,把有关注意事项和培训计划提前告知学员。三是实行学员参训情况通报制度。农村学校工学矛盾突出,但我们要求各地必须克服困难,按时参加培训,对没有按时报到的,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四是要求各培训机构建立严格的考勤和培训考核机制。五是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颁发结业证书,学习时间不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记者:我省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如何突出“河南特色”?
答:教师短期学习培训与长期专业化成长相结合。“国培计划”学习是短暂的,但正像有的参训教师所说:“时间虽短,但它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注重把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学习与长期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既注重短期学习,更注重长远发展。一是培训过程中,以“小问题、小课题”为突破口,让参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二是要求各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开展反思性学习。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帮助学员提炼经验,巩固所学,生成智慧。三是要求学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化。如在置换研修项目中,以教育厅名义下发文件,组织学员申报课题,并明确指导思想和选题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村教师搞科研的热情,深受教师们欢迎。目前,该项目已有530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四是重视培训资源建设。本次培训,共收集整理各类教学反思文章1万多篇,大量省外高校专家和中小学一线名师教学录像,“影子”教师实践活动实录,学员“说课”活动和教学课件近百份。各培训机构还扩大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了新的培训专家库,这些培训成果既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资源,又为今后继续开展“国培计划”及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相结合。总结“国培计划”情况和经验,省政府决定,要以“国培计划”为契机,大面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省财政拿出2000多万元,市、县拿出2000多万元,共计5000万元实施“省培计划”,与“国培计划”按1:1配套实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都能接受“国培”“省培”计划的学习,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
记者:实施“国培计划”近一年来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答:总结起来有四点:
一是教师需求是有效培训的基础。通过对受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基层调研,了解教师需求,科学规划培训项目,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基础。
二是严格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核拨的标准,及时足额把经费划拨到培训单位,不截留、不挪用、不拖欠、不降低标准。同时,省里增列3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各项目的招投标及项目管理、检查、指导和评估。为确保培训经费专款专用,还成立监督审计小组,从项目招投标开始就介入工作,全程监督检查各项目的开支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三是良好学习氛围是有效培训的关键。各培训机构树立一切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训管理、学习条件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精心安排,确保学员安心、静心、全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许多参训教师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有的3个月长期置换研修培训也只回家1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员受益匪浅。
四是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是有效培训的保证。充分调动各级教育、财政行政部门和有关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形成省、市、县、学校分级负责、相互联动、共同管理和实施“国培计划”的工作机制。
记者:针对我省情况,教育厅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答:在认真总结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国培计划”专项资金,加大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和评估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2011年的“国培计划”具体实施工作,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组织开展。同时,借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经验,省里将筹措资金,整合我省已实施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名师培育工程”“班主任培训计划”“体音美教师培训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培训计划”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务求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方式,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各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引导和鼓励各地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责 编 再 澜)
记者:什么是“国培计划”?目前在我省的实施情况如何?
答:“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它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该计划在去年7月正式启动后,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将其视为重要契机,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实施。至今年1月,河南省2010年度“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全部结束,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6.5万名,约占全省农村教师总数的十分之一。项目结束后,通过运用“国培计划”满意度问卷测评,学员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组织实施满意度均高于95%,较好地实现了“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
记者:我省是如何具体实施“国培计划”的?
答: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优化”。
一是优化培训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省组织专家制定了项目规划方案,设计了置换研修、短期集中和远程培训3大类别6个培训子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远程培训辅导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同时,要求各培训机构根据教师需求,分学科、分学段制定好学科培训方案,组织专家对培训方案严格评审,保证适用、可行。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培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保证效果。
二是优选培训机构。实行严格的招投标机制,坚持公开、公平、竞争、透明的原则,组建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对省内外36个培训机构申报的培训方案,逐学科认真评审,经答辩、初审、复审等环节,遴选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水平院校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北京大学等4家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承担任务。其中,省外培训机构10个,占全部培训单位的一半。
三是优选培训学员。一是参加脱产置换研修的1500名学员,必须是省级、市级名师或骨干教师,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培育一批“领头雁”式人才。二是参加学科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5900名学员,必须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骨干教师,保证全省每个乡(镇)以上农村中小学都有教师参加“国培”学习。三是参加远程培训项目的5.5万名学员,必须是小学具有一级、初中具有中学二级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覆盖到全省每个乡村学校。
四是优选培训专家。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项目首席专家,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培训专家团队的要求。培训专家团队中,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占55%以上,高校专家达45%,其中外省专家占60%以上。
五是优化过程管理。成立了由省教育厅、财政厅领导和有关处室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实施工作领导,设置了置换研修、短期培训和远程培训3个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方案评审和指导检查;开展经常性督察,不定期到各培训点抽查、检查,与学员座谈,全程监督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运行和实施。
记者:我省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模式?
答:集中授课与实践参与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实施多元化培训理念,通过行动学习、“影子”教师、实践教学、参与式学习、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获得可持续性专业成长。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员在实践和参与中教育能力得到提升。
长期置换研修与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置换研修项目学习时间长、环节多、程序复杂。在3个月的培训期间,学员既要集中授课,又要到中小学校跟岗学习,做“影子”教师。同时,各培训院校还要置换出高年级师范生顶岗实习,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为切实把这一项目搞好,一是要求省内各院校申报短期培训项目必须与置换研修项目捆绑进行,一起申报,一起实施。这种模式既保证各项目学员的吃、住标准基本统一,又避免了学员之间相互攀比,同时,也调动了高校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思路,创新机制,探索实施“二次置换”,即先将县城的中小学教师派往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再把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安排到县城学校实习。
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大面积开展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这次“国培计划”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容易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对远程培训高度重视,在抓资源质量和过程性指导的同时,加强管理和指导,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省里选择一批骨干教师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方式,让他们快速掌握培训环节和内容,成为远程培训学员的辅导员,为下一步大面积开展培训奠定基础。二是以市、县为单位建立学习资源中心,组织学员定期集中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学习、交流,不搞“放羊式”远程网上学习。三是为便于受训教师上网学习、接受管理、与各培训承担单位沟通协调,在河南省“国培计划”网站上建立统一登录入口,各学科参训教师都从唯一的入口处登录,通过身份认证后再转到各学科培训所承担的机构平台上参与学习,极大地简化了参训教师网上学习操作流程,也便于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与管理。四是充分发挥各地指导教师的组织、辅导、监督、检查作用,让教师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监督。五是严格培训考核办法,实行培训网站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双重考核学员的办法,强化管理,确保了远程大面积培训的实际效果。
记者:如何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
答:人文关怀与严格考核相结合。一是注重学员训前联系,通知注意事项,做好训前准备。二是培训中印发培训手册,把有关注意事项和培训计划提前告知学员。三是实行学员参训情况通报制度。农村学校工学矛盾突出,但我们要求各地必须克服困难,按时参加培训,对没有按时报到的,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四是要求各培训机构建立严格的考勤和培训考核机制。五是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颁发结业证书,学习时间不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记者:我省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如何突出“河南特色”?
答:教师短期学习培训与长期专业化成长相结合。“国培计划”学习是短暂的,但正像有的参训教师所说:“时间虽短,但它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注重把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学习与长期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既注重短期学习,更注重长远发展。一是培训过程中,以“小问题、小课题”为突破口,让参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二是要求各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开展反思性学习。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帮助学员提炼经验,巩固所学,生成智慧。三是要求学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化。如在置换研修项目中,以教育厅名义下发文件,组织学员申报课题,并明确指导思想和选题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村教师搞科研的热情,深受教师们欢迎。目前,该项目已有530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四是重视培训资源建设。本次培训,共收集整理各类教学反思文章1万多篇,大量省外高校专家和中小学一线名师教学录像,“影子”教师实践活动实录,学员“说课”活动和教学课件近百份。各培训机构还扩大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了新的培训专家库,这些培训成果既丰富了教师的教育资源,又为今后继续开展“国培计划”及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相结合。总结“国培计划”情况和经验,省政府决定,要以“国培计划”为契机,大面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省财政拿出2000多万元,市、县拿出2000多万元,共计5000万元实施“省培计划”,与“国培计划”按1:1配套实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都能接受“国培”“省培”计划的学习,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
记者:实施“国培计划”近一年来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答:总结起来有四点:
一是教师需求是有效培训的基础。通过对受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基层调研,了解教师需求,科学规划培训项目,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基础。
二是严格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核拨的标准,及时足额把经费划拨到培训单位,不截留、不挪用、不拖欠、不降低标准。同时,省里增列3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各项目的招投标及项目管理、检查、指导和评估。为确保培训经费专款专用,还成立监督审计小组,从项目招投标开始就介入工作,全程监督检查各项目的开支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三是良好学习氛围是有效培训的关键。各培训机构树立一切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训管理、学习条件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精心安排,确保学员安心、静心、全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许多参训教师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有的3个月长期置换研修培训也只回家1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员受益匪浅。
四是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是有效培训的保证。充分调动各级教育、财政行政部门和有关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形成省、市、县、学校分级负责、相互联动、共同管理和实施“国培计划”的工作机制。
记者:针对我省情况,教育厅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答:在认真总结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国培计划”专项资金,加大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和评估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2011年的“国培计划”具体实施工作,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组织开展。同时,借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经验,省里将筹措资金,整合我省已实施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名师培育工程”“班主任培训计划”“体音美教师培训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培训计划”等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务求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方式,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各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引导和鼓励各地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