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把课教活、把课教实、把课教美的思想贯穿于其中,三者密切结合,并行不悖,形成明确指向育人目标的语文教育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活 教实 教美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我认为应该从把语文教活,把语文教实,把语文教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全面理解语文的功能,把语文教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文育人”。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应该要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将“教文”纳入“育人”的大目标。
语文教学如果抽掉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会因失去灵魂、生命而暗淡无光。教师须把握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
文章的精髓离不开词句篇章的表达,教学中如离开词句篇章的表达,文章的精髓就失去光泽,失去育人的威力;分析推敲词句篇章,如不充分阐发它们所表达的情和意,就显示不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只有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把语言文字教“活”。
(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如《妈嫂》是一首歌颂嫂子的赞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本文的情节:哭嫁,卖柴,捕鱼,焚竹筷,叫“妈嫂”,从而领略妈嫂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宽厚、诚实、吃苦耐劳,富有爱心和家庭责任感,体味中国女性宽厚博大的胸怀。
(二)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切入口,激荡学生的情感。在教《拿来主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何谓“拿来主义”,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是什么?”“‘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是怎样的?”“实行‘拿来主义’的方法是什么?”“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拿来主义”的含义。
(三)增添感情的浓度,形成余音缭绕的效果。如教《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时,就可以用臧克家《有的人》中的一段话:“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体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首诗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的人格,如果用之歌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极为恰当。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引导学生或目看文字,或耳听音响,或口述佳景,或心游四方,从而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赏心悦目中受感染。
二、准确把握语文的本质,把语文教实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的人文应用学科,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功能的多样性。语文学科的多功能是以语文智育为核心的,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属于智育范畴。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任务,这是语文学科基本的教育功能。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真本领。在進行语文训练时,不能重读写,轻听说,而是要把握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培养听和读的合理吸收本领,又要训练说和写的表达基本功,并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智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预先包装好的一批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充分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如教《简笔与繁笔》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文中所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中的“紧”字之妙,可以先讲述林冲风雪山神庙的前因后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紧”字的妙处。这样做既让学生了解了“紧”用在这里的作用,又让学生掌握了文章中用简笔的妙处。学生有疑而不得解时,可以启发他们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解决疑问:或纵比,如古今作品比,不同时代比,课文重点词语和一般词语比,或横比,如同一作家不同风格比,同一作家同类作品比,不同作家相同风格特点比。这样学生就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了教材,挖掘了教材的思想和艺术内涵,探求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深刻之处,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语文教学以阅读文章为主,但读文章时须考虑识字、写字的因素,并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字识得多,写得正确,不仅反映了语文水平,而且反映了文化水平。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加强识字、写字的点拨,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切切实实地打好语言文字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应该以基础知识为“核”,基本能力为“壳”,切实掌握了“核”,能力就强。语文教学要教最基本的。
三、充分展现语文的神韵,把语文教美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任务是: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美育因素,自然美、人文美、语言美无处不在。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熏陶,能使学生的情操高尚起来,对学习对生活有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要求。如果忽视或抽掉美的熏陶,就会苍白无力,失去育人的作用。要脱离低级趣味,识别假、恶、丑,并有抵御力,美育应发挥强有力的功能。
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如课文中的美的现象、情趣、理趣,美的篇章结构,美的语言,等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无处不有,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择优来表现美,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书本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寻找和发现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蕴含的美,并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来感受美。如教《荷花淀》一文时,在抗日战争这样的激烈残酷的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通过对白洋淀地区劳动妇女在斗争中成长过程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她们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艺术地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带领学生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字词凝炼、句式整齐、感情浓烈、富于诗意。学生披文以入情,不仅很好地理解了文章语言的佳妙,更为语言中包孕的感情激流所激励,为白洋淀地区劳动妇女高尚的情操所感染。另一方面,语文课本身就是美的情境气氛、美的教学内容、美的课堂结构、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姿教态构筑而成的美的世界,学生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练习可体验美、创造美。他们在语文课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谓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美的教学语言是融激趣、传情、达意、启智于一体,有感情,有色彩,有智慧,有哲理。说理,高屋建瓴,无懈可击;表情或淋漓尽致,慷慨激昂,或委婉曲折,娓娓而谈。除此以外,板书香味浓郁,品位极高;它精巧工整,极富神韵;它使学生不但受到思想教育,感情熏陶,而且获得思维训练和美的感受。一般地说,在记叙文教学中,为了体现记叙文记叙要素明确、事件意义和人物品质突出、选材组材合理等特点,可用线索脉络式、提炼纲要式、感知组合式等,在议论文教学中,为了体现议论文议论要素明确、论证结构严密等特点,可用逐层递增式、综合立体式等;在说明文教学中,为了体现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说明方法多样、说明顺序合理的特点,可多用图表图解式等。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形象鲜明、情节完整、环境典型、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多用脉络式、摘录词句式、提炼纲要式、综合立体式等。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以把课教活、把课教实、把课教美的思想贯穿于其中,三者密切结合,并行不悖,才能形成明确指向育人目标的语文教育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于漪.站在大写的人字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于漪.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编.于漪教案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7]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活 教实 教美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我认为应该从把语文教活,把语文教实,把语文教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全面理解语文的功能,把语文教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文育人”。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应该要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将“教文”纳入“育人”的大目标。
语文教学如果抽掉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会因失去灵魂、生命而暗淡无光。教师须把握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
文章的精髓离不开词句篇章的表达,教学中如离开词句篇章的表达,文章的精髓就失去光泽,失去育人的威力;分析推敲词句篇章,如不充分阐发它们所表达的情和意,就显示不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只有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把语言文字教“活”。
(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如《妈嫂》是一首歌颂嫂子的赞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本文的情节:哭嫁,卖柴,捕鱼,焚竹筷,叫“妈嫂”,从而领略妈嫂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宽厚、诚实、吃苦耐劳,富有爱心和家庭责任感,体味中国女性宽厚博大的胸怀。
(二)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切入口,激荡学生的情感。在教《拿来主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何谓“拿来主义”,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是什么?”“‘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是怎样的?”“实行‘拿来主义’的方法是什么?”“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拿来主义”的含义。
(三)增添感情的浓度,形成余音缭绕的效果。如教《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时,就可以用臧克家《有的人》中的一段话:“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体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首诗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的人格,如果用之歌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极为恰当。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引导学生或目看文字,或耳听音响,或口述佳景,或心游四方,从而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赏心悦目中受感染。
二、准确把握语文的本质,把语文教实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的人文应用学科,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功能的多样性。语文学科的多功能是以语文智育为核心的,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属于智育范畴。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任务,这是语文学科基本的教育功能。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真本领。在進行语文训练时,不能重读写,轻听说,而是要把握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培养听和读的合理吸收本领,又要训练说和写的表达基本功,并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智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预先包装好的一批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充分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如教《简笔与繁笔》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文中所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中的“紧”字之妙,可以先讲述林冲风雪山神庙的前因后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紧”字的妙处。这样做既让学生了解了“紧”用在这里的作用,又让学生掌握了文章中用简笔的妙处。学生有疑而不得解时,可以启发他们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解决疑问:或纵比,如古今作品比,不同时代比,课文重点词语和一般词语比,或横比,如同一作家不同风格比,同一作家同类作品比,不同作家相同风格特点比。这样学生就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了教材,挖掘了教材的思想和艺术内涵,探求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深刻之处,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语文教学以阅读文章为主,但读文章时须考虑识字、写字的因素,并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字识得多,写得正确,不仅反映了语文水平,而且反映了文化水平。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加强识字、写字的点拨,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切切实实地打好语言文字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应该以基础知识为“核”,基本能力为“壳”,切实掌握了“核”,能力就强。语文教学要教最基本的。
三、充分展现语文的神韵,把语文教美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任务是: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美育因素,自然美、人文美、语言美无处不在。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熏陶,能使学生的情操高尚起来,对学习对生活有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要求。如果忽视或抽掉美的熏陶,就会苍白无力,失去育人的作用。要脱离低级趣味,识别假、恶、丑,并有抵御力,美育应发挥强有力的功能。
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如课文中的美的现象、情趣、理趣,美的篇章结构,美的语言,等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无处不有,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择优来表现美,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和书本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寻找和发现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蕴含的美,并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来感受美。如教《荷花淀》一文时,在抗日战争这样的激烈残酷的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通过对白洋淀地区劳动妇女在斗争中成长过程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她们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艺术地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带领学生感受文章语言之美——字词凝炼、句式整齐、感情浓烈、富于诗意。学生披文以入情,不仅很好地理解了文章语言的佳妙,更为语言中包孕的感情激流所激励,为白洋淀地区劳动妇女高尚的情操所感染。另一方面,语文课本身就是美的情境气氛、美的教学内容、美的课堂结构、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姿教态构筑而成的美的世界,学生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练习可体验美、创造美。他们在语文课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谓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美的教学语言是融激趣、传情、达意、启智于一体,有感情,有色彩,有智慧,有哲理。说理,高屋建瓴,无懈可击;表情或淋漓尽致,慷慨激昂,或委婉曲折,娓娓而谈。除此以外,板书香味浓郁,品位极高;它精巧工整,极富神韵;它使学生不但受到思想教育,感情熏陶,而且获得思维训练和美的感受。一般地说,在记叙文教学中,为了体现记叙文记叙要素明确、事件意义和人物品质突出、选材组材合理等特点,可用线索脉络式、提炼纲要式、感知组合式等,在议论文教学中,为了体现议论文议论要素明确、论证结构严密等特点,可用逐层递增式、综合立体式等;在说明文教学中,为了体现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说明方法多样、说明顺序合理的特点,可多用图表图解式等。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形象鲜明、情节完整、环境典型、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多用脉络式、摘录词句式、提炼纲要式、综合立体式等。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以把课教活、把课教实、把课教美的思想贯穿于其中,三者密切结合,并行不悖,才能形成明确指向育人目标的语文教育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于漪.站在大写的人字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于漪.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编.于漪教案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7]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