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jrcf/jrcf200609/jrcf20060907-1-l.jpg)
10年前,夫妻俩在海宁家门口开了家小煲店;10年后,50家连锁煲店遍布整个长三角。创特色餐饮,走品牌之路,是阿英煲从一家小餐饮店发展到连锁长三角地区的精髓所在……
说起阿英煲,不用说在海宁无人不晓,连上海也仰慕不已。除了“阿英煲”是嘉兴市著名商标,更让人刮目的是阿英煲店在长三角开设了50家连锁店,仅上海市就占据了一半多,偏布上海的所有区。难怪上海食客要啧啧称赞:阿英煲开到上海滩,足见其魅力无穷。
取悦出来的店名
阿英煲的老板娘吴英姿是个颇让人们传闻的人物,“阿英煲”店名的来历也颇具戏剧性。
当年,吴英姿从一家国有企业辞职后,一半时间料理家务,一半时间到丈夫的小饭馆里做帮手。如此平平淡淡的两年,虽然夫妻俩勤劳操业,家庭生活可以说是美满的,但吴英姿总感觉生活中好象缺少了什么——人生在世总要仰望点什么,仰望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一家小饭馆似乎已难于满足她的欲望。丈夫何天龙不愧是生意人,一对能洞察顾心理的眼睛,也揣摩到了妻子的心思。那晚,何天龙说:“阿英,去开家煲店吧,就用你的小名做店名。也许,丈夫这样做为了取悦妻子,但更多的是对妻子示爱的一种方式
没有的时候总想出现希冀,可得到了又有些措手不及。让自己撑起一个小天地,吴英姿喜忧交加。毕竟自己长期在企业里工作,对餐饮行业一窍不通,甚至连菜名也叫不清。好在吴英姿有事业心,当初辞职也是想帮一把丈夫,将小饭馆做大。
阿英煲店开张了,吴英姿的生活也从此改变,晚上电视是不能看了,上午懒觉是睡不成了,从全职太太一下子变成了全职老板。角色的转换,让吴英姿顿感从未有过的压力。这压力来源于海昌路上有七八家煲店,倘若没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餐饮风格,恐怕难有立脚之地,不用多长时间就被竞争下来。学人家容易,可跟在人家后面注定永远是最后。为了尽快摆脱这个不雅的“最后”,吴英姿以店为家,苦苦撑起这“半边天”事业。她把顾客的喜好当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店堂里她会悄悄地站在食客后面,竖着耳朵听他们对阿英煲的品头论足,打了烊,她就卧案将食客的“百家言”整理归类,进行分析。
如何让阿英煲走出围城,跨出第一步,也成了丈夫何天龙探索的方向。俩个人总比一个人强。何天龙干脆关掉小饭馆,掌管起煲店的厨房。他想扶助妻子的同时叫响阿英煲的牌子。夫妻俩将煲店定位在中低层消费群。尽管从形式上来说,煲属于小食或小吃一类系列,但他们却把它当成大酒店来经营,一个钻研怎样将煲做得更美味,一个研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一唱一和,默契配合,渐渐地阿英煲有了起色。家人聚餐、亲朋小酌、访客会友、生意洽谈,喜欢选择阿英煲店的人越来越多。经过4年的打拼,阿英煲终于在嘉兴市开出了第二家。
吃出来的品牌
阿英煲最大的特色是几个人聚一餐只需几十上百元,真正体现了大众消费水平。阿英煲渐渐有了点小名气,吴英姿、何天龙开始谋划走品牌之路,以品牌经营来凸现阿英煲的与众不同。
这几年,海宁中国皮革城生意旺,客流如潮,尤其是上海人一拨一拨蜂涌着来皮革城购物的同时,也自然选择了价位适中,吃起来方便的煲店。聪明的吴英姿和何天龙,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只有吸引住了上海人,生意就能做大。上海人和浙江人的美食习惯八九不离十,可夫妻俩还是从中把脉出细微的差别。他们将煲的口味稍作调配,以此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果然,这一小小的经营招数,在海宁众多的煲店中又领先一步。上海人吃了阿英煲回去,又将阿英煲介绍给后来的上海人,如此一传十,十传百,阿英煲居然让认真的上海人接受了,以至几年后阿英煲在上海很顺利地开出了30多家连锁店。
阿英煲声名鹊起,一些人托关系要来拜师学艺,想找条发财的门路,而在煲店干过一阵子的,也想办法另起炉灶。这无意之中又为阿英煲扩大了品牌知名度。
一提到品牌,何天龙喜形之色溢于言表。他说:“刚开始时的夫妻店虽小,但我们尽量朝特色方向努力,因而吸引了很多回头客,阿英煲的特色是我们做出来的,名气是顾客叫出来的。”听得出,何天龙对品牌的作用是非常看重的,运用品牌的手法也是相当娴熟的。据说,阿英煲店有海宁特色的骨头千张煲里的骨头和臭豆腐,是经过专门挑拣和请人定制的。看似一道普普通通的骨头千张包,却给阿英煲增色不少。“正是重视了菜肴的质量,名不见经传的阿英煲才能从餐饮的最底层破土萌发,成为大众消费的一道风景。”吴英姿如是说。
中国人在肯德鸡、麦当劳消费时,仿佛在体验着欧美式的生活方式;外国人坐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全聚德考鸭店里,似乎在品尝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同样,当外地人闻着阿英煲店一只只砂锅里散发出的袅袅香味时,就会产生身临乡土情调氛围的感觉。而要营造让消费者情有独钟的餐饮文化氛围,品牌是牵着新郎和新娘的红绸带,就如肯德鸡、全聚德,招徕顾客的似乎已不再是食品的品道,而是叫得响的牌子。吴英姿想到了这些,何天龙思量到了这些。于是,“阿英煲”加入到服务商标的行列,开始踏上了品牌经营的阶梯。
小煲带来大财富
阿英煲走出家门的灵感来之于上海食客的提议。
不少上海人一来二去与店主熟了,他们不时劝说吴英姿和何天龙到上海开连锁店,时间一长,夫妻俩心动了,终于萌发了到上海这个“冒险家乐园”搏一搏的决心。谁料,这试探性的一步棋,居然成了整盘棋获胜的关键一着。亲戚传亲戚,朋友传朋友,小小的阿英煲成了上海市民追捧的美食。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吴英姿和丈夫何天龙已是骑虎难下,他们似乎被推着、逼着一步步踏进上海滩。两三年时间,竟然在上海开设了30多家阿英煲连锁加盟店。
“你看看,这已是今天接到的第20个要求加盟的电话了。”吴英姿搁下话筒,扳着手指说。确实,不仅是上海,本省和江苏等长三角的好多市、县,也纷纷要求加盟阿英煲连锁经营。阿英煲凝聚的市场能量引起了上海几家有名的咨询策划机构的关注,他们为阿英煲描绘一个全国连锁加盟蓝图,承诺他们夫妻不用辛苦开店就能坐收渔利,并保证每年可净赚2000万元。
阿英煲做到这份上,表面上看,是当初上海人的劝说使阿英煲走出海宁,站稳上海,继而连锁长三角,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品牌让阿英煲拓展市场的时机呼之欲出。品牌叫响了阿英煲,也在叫响一个正在形成的产业。
实行连锁加盟经营格局后,吴英姿与丈夫何天龙更加注重品牌的锤炼。阿英煲在长三角既有直营店,也有加盟店和合股店。为了确保各地的煲店不因地理概念影响声誉,阿英煲采取“统一门店风格,统一菜肴名称,统一配送主原料,统一委派厨师把关”的经营模式。规定加盟的连锁店必须在500平方米以上,所有内外装修也不能低于100万元,同时必须接受总部委派的10多个厨师的不定期质检,如有不符合条件的连锁店,必须及时整改甚至关停。尽管这些标准提高了加盟阿英煲连锁的门槛,条件也显苛刻,但要求加盟连锁的电话仍打爆了他们夫妻俩的手机。
“要是我们来者不拒,眼下的连锁店数量起码要翻几番。之所以提高门槛,关键是保证质量,保住‘阿英煲’的品牌声誉,最终惠顾消费者。”吴英姿的话一环紧扣一环,给人的印象有一双企业家的眼光。
国家3A级绿色餐馆,嘉兴市著名服务商标,今年又将争创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此,嘉兴市工商局的一位领导说:“无论是品牌知名度,市场反响力,还是现代经营概念,‘阿英煲’正是飞跃的时候,要抓住机遇飞起来。”
如今,吴英姿和丈夫何天龙正在盘算“飞”的规划,近期目标,也就是2007年底前,在长三角开出100家连锁店。而远期目标,让阿英煲飞向全国甚至国外……
地址:浙江海宁市财富大厦1101室
电话:0573-723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