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并且依据教材具体内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精心设计。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课堂导入艺术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高效课堂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通向课堂教学活动的桥梁,为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且对此环节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如采取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践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一、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地吸引,尤其是年纪尚小、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故事对他们有着非凡的魔力。在听故事时,他们总是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并且听得津津有味。根据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们就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从而做到在上课一开始就仅仅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憧憬和期待。
例如,在讲述“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地主临终前,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前,决定把自己家的土地分给这三个儿子。老地主对大儿子说:“我把咱们家土地的1/3给你。”对二儿子说:“我把咱们家土地的2/6给你。”对三儿子说:“我把咱们家土地的3/9给你。”听罢,大儿子与二儿子觉得自己分得少,非常不公平,于是跟三儿子争吵起来。这时,老地主对三个儿子说了一句话,三个儿子便立即停止了争吵,变得友好起来。老地主到底说了哪句话?”在导入环节通过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眼球,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获得高效化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悬念导入法——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富有悬念性问题,既能做到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中来,也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课堂提供保障。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为了将“体积”的概念顺利引出,在导入环节笔者和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相信你们从小就听说过,谁能说一下乌鸦最后到底是如何喝到水的?
生:它在瓶子里放入了一些小石块。本来没到瓶口的水就升到瓶口了,乌鸦就喝到了。
师:说的没错。那么,为什么放入了小石块,本来没到瓶口的水就上升到瓶口了?里面的水明明没有增加,但是乌鸦为什么成功喝到水了?
这时班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回应。见状,笔者继续说道:“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有关体积的知识。学完之后,这个问题大家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悬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实践导入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比传统死板讲解的灌输式教学活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要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数学,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動脑的过程中,对新授课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课堂氛围也能由此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被激发,从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做好重要保障工作。
例如,在讲授“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时,在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对折一下,用剪刀随意剪出图案。让学生相互比较剪下的图案,寻找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许多学生发现中间折一下,两边可以重合。笔者在导入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我们取得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效果。
四、小结
教师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并且做到精心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6):2.
[2]袁金玉.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2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高效课堂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通向课堂教学活动的桥梁,为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且对此环节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如采取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践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一、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地吸引,尤其是年纪尚小、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故事对他们有着非凡的魔力。在听故事时,他们总是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并且听得津津有味。根据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们就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从而做到在上课一开始就仅仅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憧憬和期待。
例如,在讲述“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地主临终前,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前,决定把自己家的土地分给这三个儿子。老地主对大儿子说:“我把咱们家土地的1/3给你。”对二儿子说:“我把咱们家土地的2/6给你。”对三儿子说:“我把咱们家土地的3/9给你。”听罢,大儿子与二儿子觉得自己分得少,非常不公平,于是跟三儿子争吵起来。这时,老地主对三个儿子说了一句话,三个儿子便立即停止了争吵,变得友好起来。老地主到底说了哪句话?”在导入环节通过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眼球,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获得高效化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悬念导入法——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富有悬念性问题,既能做到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中来,也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课堂提供保障。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为了将“体积”的概念顺利引出,在导入环节笔者和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相信你们从小就听说过,谁能说一下乌鸦最后到底是如何喝到水的?
生:它在瓶子里放入了一些小石块。本来没到瓶口的水就升到瓶口了,乌鸦就喝到了。
师:说的没错。那么,为什么放入了小石块,本来没到瓶口的水就上升到瓶口了?里面的水明明没有增加,但是乌鸦为什么成功喝到水了?
这时班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回应。见状,笔者继续说道:“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有关体积的知识。学完之后,这个问题大家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悬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实践导入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比传统死板讲解的灌输式教学活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小学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要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数学,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動脑的过程中,对新授课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课堂氛围也能由此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被激发,从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做好重要保障工作。
例如,在讲授“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时,在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对折一下,用剪刀随意剪出图案。让学生相互比较剪下的图案,寻找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许多学生发现中间折一下,两边可以重合。笔者在导入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我们取得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效果。
四、小结
教师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并且做到精心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6):2.
[2]袁金玉.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