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英美哥特小说的研究”,项目编号:06XSYK226。
摘 要: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哥特式手法;《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借助哥特手法揭露人性的黑暗与丑陋。本文研究福克纳在《干旱的九月》中对哥特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借此揭露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种族暴力以及人性的冷漠与邪恶。
关键词:《干旱的九月》; 福克纳;哥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
一、引言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正如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指出[1]:“他的许多短篇作品有一气呵成之美。故事叙述得引人入胜。他勇于创新,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互为补充。”《干旱的九月》是其短篇佳作,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哥特手法,在场景的描绘、故事情节的设置、恶魔式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展示人性的黑暗与罪恶,同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
二、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18世纪后期的《奥特朗托城堡》使哥特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确立,其通常以阴森恐怖的环境描写烘托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大多为性格孤傲怪异的叛逆式边缘人物;通过凶杀、暴力等主题来揭示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罪恶[2]。从此,许多作家开始使用哥特手法进行创作,形成别具一格的哥特文学传统。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3],哥特小说正好迎合这种要求。它激起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并通过凶杀、暴力等故事情节使自己的怜悯恐惧之情得到宣泄,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干旱的九月》利用对南方文化中道德观念及歧视的深刻理解,运用哥特手法使小说充满悬念,情节神秘曲折,气氛压抑恐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镇居民的狭隘、歧视和势利。
三、《干旱的九月》中的哥特传统
《干旱的九月》讲诉了小镇上的一起谋杀事件,以麦克莱顿为首的一帮白人听到白人小姐明妮遭人强暴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便认定是镇上造冰厂的守夜人威尔干的,杀害了无辜的黑人威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荒诞残暴的谋杀事件,刻画了无事生非产生的罪恶,揭示了当时南方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1.哥特式场景描写
《干旱的九月》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强烈的哥特氛围中,“已经整整六十二天未降甘霖,在这个九月的血色黄昏中,有件事烈火燎原般地迅速传播开来。”[4]怪诞反常的天气营造出一种阴郁、恐怖、神秘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气候的压抑,为明妮小姐这一扭曲的人物形象的出场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种天气让人焦躁不安,丧失理智;事实上,反常、焦躁也是小镇人们哥特式心态的外化体现。人们心中好似憋着一股莫名的郁闷想要发泄出来,而这些情绪的突破口就是这则谣言。黑人威尔成了白人们的发泄对象。“纱门在他们身后猛地碰上又弹开,停滞死寂的空气里回荡着纱门的撞击声。” [4]此场景弥漫着死亡和恐怖的气息。
而后福克纳描写了漫天风沙、空气污浊的场景。“路灯稀稀落落,在死气沉沉的半空中射出冷酷而又灼目的光芒;”“白日消逝在遮天的尘土中,在昏暗的广场上空,筋疲力尽的尘土笼罩着一切;”“顿时,无声无息的黑暗压下来。四周一片寂静,他们只听见自己的肺在两个多月干旱的尘土中寻找空气的喘息声;” [4]这些场景间接表现出明妮小姐因干旱焦躁而变态扭曲的心理。这段话中包含的黯淡冷漠的月亮、遮天蔽月的尘埃、令人窒息的空气、沉寂的黑夜等一系列景象在小说里反复再现,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不祥的征兆。
2.哥特式故事情节
传统的哥特小说大多都以凶杀、复仇等为故事情节,从而使整个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制造恐怖气氛。福克纳借助哥特手法,目的不在于以血腥恐怖场景吸引读者,而是进行社会批判和道德探索。
《干旱的九月》就是这样一个哥特式故事。“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似乎人人都感觉到袭击,遭到凌辱,心中担心害怕。” [4]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黑人是如何被杀害的,只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环境的描写,暗示黑人的悲惨遭遇。比如,当他们出去时是六个人,回来时却是四个人;理发师不想参与他们的残杀,跳下了车。这些情节的联想让人们陷入一种惨案已经发生的恐怖氛围中。
3.哥特式人物形象
哥特式人物一般都生活在阴森的环境中,行为怪异,性格孤僻,心理变态扭曲,常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完全按自己的欲望办事,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伤害甚至灾难。《干旱的九月》的明妮小姐就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人物。
在小说开篇理发店沸沸扬扬的争论中,有人指出,“她可不是头一回说男人对她意图不轨了。约摸一年前,不就有过这么一回,她说什么来着,有个男人趴在厨房屋顶上偷窥她脱衣服吗?”[4]。小说紧接着回顾了明妮小姐的过往。她年轻时,身材修长苗条,衣着鲜艳明亮,对她倾心和献殷勤的男孩不少。只是“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失势落伍,正在失去追求者,”“等她醒悟的时候,为时已晚,从此,她的脸色开始显得既喜气洋洋而又憔悴失意。”“眼光中流露着一种怒拒现实的茫然神情。”[4]除了通过描写明妮小姐的外表变化来暗示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福克纳对南方女性微妙曲折心理进行了探寻。在这样一个令人烦躁的季节,明妮小姐几近四十的内心长久受到压抑的欲望像火山一样爆发;她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得到关注,内心的狂躁让她亲手制造了谣言,诽谤比她地位低下的黑人。福克纳借此抨击了白人种族主义意识,揭示人性的黑暗与罪恶。明妮小姐制造的谣言夺走了一个黑人无辜的生命,又使自己彻底走向毁灭。
四、福克纳对哥特文学传统的发展
从文章一开始的人物对话中,福克纳就巧妙地通过叙述空白制造悬念,使小说散发出“哥特式”的神秘气息。谣言在小镇上传播开来,而真实内容是什么,被提及的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读者无从知晓。黑人被杀害的过程又是一个叙述空白。福克纳并没有描写黑人被处决的场面,但细致描述了这伙白人如何找到黑人威尔,如何把他拖上车,拳脚相加。福克纳以极端化和两极化策略处理恐怖现场,大胆、暴露、夸张地描写恐怖氛围,有意避开对谋杀、死亡等哥特场面的直接描写。以“避重就轻”的迂回战术,给读者留下恐怖的想象空间,突破了传统的哥特小说写作手法。
传统的哥特小说遵循的都是直线型叙述模式,在结构上呈现出单一的叙述。而《干旱的九月》摆脱了传统的创作原则,采用了多情节并行发展的叙述模式;明妮小姐社会地位的丧失并制造谣言的报复行为、黑人威尔的命运及麦克莱顿的婚姻生活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多情节并行发展,支撑了小说的整体结构。此叙述模式向读者展露了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喜交错、黑人的悲惨遭遇、暴徒的虚伪,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悲惨命运及人性的变态扭曲。
叙述空白和多情节并行发展的叙述模式不仅揭露了南方种族主义对黑人的歧视与残忍,还展示了一个年华已逝的女人的悲哀,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五、结语
福克纳是第一个采用哥特手法描写美国旧南方的作家,以此表现他对美国旧南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谴责以及对黑人的同情。他不仅继承了英美哥特小说传统的恐怖神秘要素,而且在原有的哥特套路中添加新元素,进而丰富这一传统。《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给我们创作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哥特浓厚的杀戮世界,一个是年华将逝而心理极度扭曲感伤的世界。整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方面都渗透了哥特式小说的元素。小说通过运用叙述空白和多情节并行发展的叙述模式,渲染阴森可怕的恐怖气氛,揭示了人性的邪恶与社会的阴暗面。与传统的哥特小说相比,《干旱的九月》把哥特艺术从浪漫文学转向现实文学,预示着哥特文学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2).
[3]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福克纳.干旱的九月[M].《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陶洁编;李文俊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摘 要: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哥特式手法;《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借助哥特手法揭露人性的黑暗与丑陋。本文研究福克纳在《干旱的九月》中对哥特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借此揭露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种族暴力以及人性的冷漠与邪恶。
关键词:《干旱的九月》; 福克纳;哥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
一、引言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正如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指出[1]:“他的许多短篇作品有一气呵成之美。故事叙述得引人入胜。他勇于创新,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互为补充。”《干旱的九月》是其短篇佳作,福克纳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哥特手法,在场景的描绘、故事情节的设置、恶魔式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展示人性的黑暗与罪恶,同时进行道德探索和社会批判。
二、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18世纪后期的《奥特朗托城堡》使哥特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确立,其通常以阴森恐怖的环境描写烘托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大多为性格孤傲怪异的叛逆式边缘人物;通过凶杀、暴力等主题来揭示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罪恶[2]。从此,许多作家开始使用哥特手法进行创作,形成别具一格的哥特文学传统。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3],哥特小说正好迎合这种要求。它激起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并通过凶杀、暴力等故事情节使自己的怜悯恐惧之情得到宣泄,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干旱的九月》利用对南方文化中道德观念及歧视的深刻理解,运用哥特手法使小说充满悬念,情节神秘曲折,气氛压抑恐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镇居民的狭隘、歧视和势利。
三、《干旱的九月》中的哥特传统
《干旱的九月》讲诉了小镇上的一起谋杀事件,以麦克莱顿为首的一帮白人听到白人小姐明妮遭人强暴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便认定是镇上造冰厂的守夜人威尔干的,杀害了无辜的黑人威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荒诞残暴的谋杀事件,刻画了无事生非产生的罪恶,揭示了当时南方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1.哥特式场景描写
《干旱的九月》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强烈的哥特氛围中,“已经整整六十二天未降甘霖,在这个九月的血色黄昏中,有件事烈火燎原般地迅速传播开来。”[4]怪诞反常的天气营造出一种阴郁、恐怖、神秘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气候的压抑,为明妮小姐这一扭曲的人物形象的出场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种天气让人焦躁不安,丧失理智;事实上,反常、焦躁也是小镇人们哥特式心态的外化体现。人们心中好似憋着一股莫名的郁闷想要发泄出来,而这些情绪的突破口就是这则谣言。黑人威尔成了白人们的发泄对象。“纱门在他们身后猛地碰上又弹开,停滞死寂的空气里回荡着纱门的撞击声。” [4]此场景弥漫着死亡和恐怖的气息。
而后福克纳描写了漫天风沙、空气污浊的场景。“路灯稀稀落落,在死气沉沉的半空中射出冷酷而又灼目的光芒;”“白日消逝在遮天的尘土中,在昏暗的广场上空,筋疲力尽的尘土笼罩着一切;”“顿时,无声无息的黑暗压下来。四周一片寂静,他们只听见自己的肺在两个多月干旱的尘土中寻找空气的喘息声;” [4]这些场景间接表现出明妮小姐因干旱焦躁而变态扭曲的心理。这段话中包含的黯淡冷漠的月亮、遮天蔽月的尘埃、令人窒息的空气、沉寂的黑夜等一系列景象在小说里反复再现,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不祥的征兆。
2.哥特式故事情节
传统的哥特小说大多都以凶杀、复仇等为故事情节,从而使整个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制造恐怖气氛。福克纳借助哥特手法,目的不在于以血腥恐怖场景吸引读者,而是进行社会批判和道德探索。
《干旱的九月》就是这样一个哥特式故事。“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似乎人人都感觉到袭击,遭到凌辱,心中担心害怕。” [4]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黑人是如何被杀害的,只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环境的描写,暗示黑人的悲惨遭遇。比如,当他们出去时是六个人,回来时却是四个人;理发师不想参与他们的残杀,跳下了车。这些情节的联想让人们陷入一种惨案已经发生的恐怖氛围中。
3.哥特式人物形象
哥特式人物一般都生活在阴森的环境中,行为怪异,性格孤僻,心理变态扭曲,常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完全按自己的欲望办事,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伤害甚至灾难。《干旱的九月》的明妮小姐就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人物。
在小说开篇理发店沸沸扬扬的争论中,有人指出,“她可不是头一回说男人对她意图不轨了。约摸一年前,不就有过这么一回,她说什么来着,有个男人趴在厨房屋顶上偷窥她脱衣服吗?”[4]。小说紧接着回顾了明妮小姐的过往。她年轻时,身材修长苗条,衣着鲜艳明亮,对她倾心和献殷勤的男孩不少。只是“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失势落伍,正在失去追求者,”“等她醒悟的时候,为时已晚,从此,她的脸色开始显得既喜气洋洋而又憔悴失意。”“眼光中流露着一种怒拒现实的茫然神情。”[4]除了通过描写明妮小姐的外表变化来暗示时光流逝和社会变迁,福克纳对南方女性微妙曲折心理进行了探寻。在这样一个令人烦躁的季节,明妮小姐几近四十的内心长久受到压抑的欲望像火山一样爆发;她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得到关注,内心的狂躁让她亲手制造了谣言,诽谤比她地位低下的黑人。福克纳借此抨击了白人种族主义意识,揭示人性的黑暗与罪恶。明妮小姐制造的谣言夺走了一个黑人无辜的生命,又使自己彻底走向毁灭。
四、福克纳对哥特文学传统的发展
从文章一开始的人物对话中,福克纳就巧妙地通过叙述空白制造悬念,使小说散发出“哥特式”的神秘气息。谣言在小镇上传播开来,而真实内容是什么,被提及的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读者无从知晓。黑人被杀害的过程又是一个叙述空白。福克纳并没有描写黑人被处决的场面,但细致描述了这伙白人如何找到黑人威尔,如何把他拖上车,拳脚相加。福克纳以极端化和两极化策略处理恐怖现场,大胆、暴露、夸张地描写恐怖氛围,有意避开对谋杀、死亡等哥特场面的直接描写。以“避重就轻”的迂回战术,给读者留下恐怖的想象空间,突破了传统的哥特小说写作手法。
传统的哥特小说遵循的都是直线型叙述模式,在结构上呈现出单一的叙述。而《干旱的九月》摆脱了传统的创作原则,采用了多情节并行发展的叙述模式;明妮小姐社会地位的丧失并制造谣言的报复行为、黑人威尔的命运及麦克莱顿的婚姻生活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多情节并行发展,支撑了小说的整体结构。此叙述模式向读者展露了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喜交错、黑人的悲惨遭遇、暴徒的虚伪,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悲惨命运及人性的变态扭曲。
叙述空白和多情节并行发展的叙述模式不仅揭露了南方种族主义对黑人的歧视与残忍,还展示了一个年华已逝的女人的悲哀,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五、结语
福克纳是第一个采用哥特手法描写美国旧南方的作家,以此表现他对美国旧南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谴责以及对黑人的同情。他不仅继承了英美哥特小说传统的恐怖神秘要素,而且在原有的哥特套路中添加新元素,进而丰富这一传统。《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给我们创作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哥特浓厚的杀戮世界,一个是年华将逝而心理极度扭曲感伤的世界。整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方面都渗透了哥特式小说的元素。小说通过运用叙述空白和多情节并行发展的叙述模式,渲染阴森可怕的恐怖气氛,揭示了人性的邪恶与社会的阴暗面。与传统的哥特小说相比,《干旱的九月》把哥特艺术从浪漫文学转向现实文学,预示着哥特文学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2).
[3]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福克纳.干旱的九月[M].《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陶洁编;李文俊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