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注重指导审题,创设作文情境,用心指导每一堂作文课,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喜欢作文,教师也不会感到作文难教,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指导审题 创设情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作文教学,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指导审题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写出好作文,可在考场上写出的文章却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题不准确,出现偏题、离题的错误。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作文水平。
(一)教给方法,培养审题能力。
在动笔之前,我要求学生认真看提供的作文题目,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目的,写作范围,审清题眼,明确写作重点,注意人称及其他附加的要求等,然后列出提纲,最后根据提纲习作。例如作文训练:“写一件你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要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具体些。”我先让学生认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然后指名交流:写作目的:有意义,如表现乐于助人的精神,明白一个道理等;写作范围:一件事,而且是自己经历过的;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按发展顺序写清楚,以第一人称来写等。经过指导,学生写出了“值日”、“学游泳”等好内容的习作。
(二)比较题目,提高审题能力。
平时,我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如《我的老师》和《我和我的老师》,通过比较,学生指出:《我的老师》重点是写老师一个人,以写人为主;而《我和我的老师》则是写“我”和老师两个人,以写事为主。在如《一件事》和《一件愉快的事》,两篇都是记事的文章,但《一件事》的选材范围宽,可写愉快、烦恼、后悔等事,而《一件愉快的事》却只能写愉快的事,选材范围较窄。
(三)由扶到放,学会独立审题。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老师的指导审题下,学生寫出的作文就像同一个磨子碾出的,大同小异,没有新鲜感。而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有的学生就不知写什么了。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在教学中,我有目的、阶段性地由“扶”到“半扶半放”到“放”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所谓“扶”就是学生刚学写作之时,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的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以及如何习作,写“下水文”给学生看,让学生模仿写等。到了一定阶段后,就“半扶半放”,每次习作,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自己审题,考虑如何按题目的要求来写及怎样修改等。通过这种阶段性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就学会了独立审题。当学生有了独立审题的能力,就可以“放”。这样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学生都能写出好的作文。
二、创设作文情境
(一)创设作文情境,提供写作材料。
不少学生写作,首先感到困难是没有内容可写,主要原因是缺少生活素材,或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作文的素材。而作文情境教学就是根据作文训练的项目,有目的地创设内容情境,再根据内容情境指导学生写作。这创设的内容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帮助学生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如指导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当时我校开展为葛山小学一个同学捐款献爱心的活动,我紧扣作文训练项目,精心设计了一堂作文情境教学课。上课伊始,我以悲痛的心情介绍了葛山小学一个同学的不幸遭遇,立即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接着我问同学们听了有什么想法,从而引出事情——捐款。我再拿出一个捐款箱,发动同学当场捐款,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捐款。捐款后,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忆当时同学们捐款的感人场面。最后我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定中心、拟题目、列提纲。经过教师这一番情境设计到写法指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件感人的事——捐款,找到了这次习作的材料,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次习作。
(二)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不少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喜欢在选材、构思、立意上大谈理论知识,结果学生听不懂,也不喜欢听,对作文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有“怕作文”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创设作文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由“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之一是“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写这篇作文时,我先让学生任意选择班级一个同学的最大特征(如外貌、习惯动作、常有神态等)进行简单片段描写,而不指出同学的姓名,然后我随机抽取这些“片段描写”念给学生听,让学生猜猜是写哪个同学。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笑声不断,学生兴致勃勃地猜,而且十说九中。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介绍自己熟悉的小伙伴的特点(要说出具体的事例)……学生不仅有了写作材料,而且有了写作兴趣,自然就不会“怕作文”了。我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简单地进行写法指导,同学们轻松地完成了训练项目“写一个小伙伴”的习作。
(三)创设作文情境,善于设计情景。
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作文情境教学要做到“活”,教师就要根据作文的训练项目,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巧妙地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作文情境教学要恰当地选择方式。作文情境教学方式有小品、演示、实地参观、游览等,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项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最好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写《秋天的田野》,可布置学生到田野游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秋天田野的景色特点。写《我喜欢××花》,可提前布置学生亲自种花,学生不仅能写出花的特征,而且能写出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其次,作文情境教学要精心准备。如表演小品,一定要先选好“演员”,先排练好,否则就会砸锅。如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女同学不小心踩到一个男同学的脚,结果两人吵架起来,后因班长的劝说而和解。在表演时,男女同学忸忸怩怩,吵架时脸上还带着微笑。结果,观看的同学哄堂大笑,吵架的场面就写不具体生动,不实际。另外,作文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现在许多教室已配备多媒体,我们可利用“视频”、“音响”等把学生带进作文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兴趣浓厚。
作文教学是一种“活”的教学法。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用心指导每一堂作文课,学生就会喜欢作文,教师也不会感到作文难教,从而欣赏到学生优秀的作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指导审题 创设情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作文教学,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指导审题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写出好作文,可在考场上写出的文章却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题不准确,出现偏题、离题的错误。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作文水平。
(一)教给方法,培养审题能力。
在动笔之前,我要求学生认真看提供的作文题目,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目的,写作范围,审清题眼,明确写作重点,注意人称及其他附加的要求等,然后列出提纲,最后根据提纲习作。例如作文训练:“写一件你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要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具体些。”我先让学生认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然后指名交流:写作目的:有意义,如表现乐于助人的精神,明白一个道理等;写作范围:一件事,而且是自己经历过的;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按发展顺序写清楚,以第一人称来写等。经过指导,学生写出了“值日”、“学游泳”等好内容的习作。
(二)比较题目,提高审题能力。
平时,我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如《我的老师》和《我和我的老师》,通过比较,学生指出:《我的老师》重点是写老师一个人,以写人为主;而《我和我的老师》则是写“我”和老师两个人,以写事为主。在如《一件事》和《一件愉快的事》,两篇都是记事的文章,但《一件事》的选材范围宽,可写愉快、烦恼、后悔等事,而《一件愉快的事》却只能写愉快的事,选材范围较窄。
(三)由扶到放,学会独立审题。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老师的指导审题下,学生寫出的作文就像同一个磨子碾出的,大同小异,没有新鲜感。而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有的学生就不知写什么了。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在教学中,我有目的、阶段性地由“扶”到“半扶半放”到“放”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所谓“扶”就是学生刚学写作之时,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的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以及如何习作,写“下水文”给学生看,让学生模仿写等。到了一定阶段后,就“半扶半放”,每次习作,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自己审题,考虑如何按题目的要求来写及怎样修改等。通过这种阶段性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就学会了独立审题。当学生有了独立审题的能力,就可以“放”。这样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学生都能写出好的作文。
二、创设作文情境
(一)创设作文情境,提供写作材料。
不少学生写作,首先感到困难是没有内容可写,主要原因是缺少生活素材,或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作文的素材。而作文情境教学就是根据作文训练的项目,有目的地创设内容情境,再根据内容情境指导学生写作。这创设的内容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帮助学生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
如指导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当时我校开展为葛山小学一个同学捐款献爱心的活动,我紧扣作文训练项目,精心设计了一堂作文情境教学课。上课伊始,我以悲痛的心情介绍了葛山小学一个同学的不幸遭遇,立即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接着我问同学们听了有什么想法,从而引出事情——捐款。我再拿出一个捐款箱,发动同学当场捐款,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捐款。捐款后,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忆当时同学们捐款的感人场面。最后我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定中心、拟题目、列提纲。经过教师这一番情境设计到写法指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件感人的事——捐款,找到了这次习作的材料,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次习作。
(二)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不少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喜欢在选材、构思、立意上大谈理论知识,结果学生听不懂,也不喜欢听,对作文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有“怕作文”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而创设作文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由“怕作文”到“喜欢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之一是“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写这篇作文时,我先让学生任意选择班级一个同学的最大特征(如外貌、习惯动作、常有神态等)进行简单片段描写,而不指出同学的姓名,然后我随机抽取这些“片段描写”念给学生听,让学生猜猜是写哪个同学。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笑声不断,学生兴致勃勃地猜,而且十说九中。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介绍自己熟悉的小伙伴的特点(要说出具体的事例)……学生不仅有了写作材料,而且有了写作兴趣,自然就不会“怕作文”了。我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简单地进行写法指导,同学们轻松地完成了训练项目“写一个小伙伴”的习作。
(三)创设作文情境,善于设计情景。
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作文情境教学要做到“活”,教师就要根据作文的训练项目,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巧妙地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作文情境教学要恰当地选择方式。作文情境教学方式有小品、演示、实地参观、游览等,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项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最好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写《秋天的田野》,可布置学生到田野游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秋天田野的景色特点。写《我喜欢××花》,可提前布置学生亲自种花,学生不仅能写出花的特征,而且能写出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其次,作文情境教学要精心准备。如表演小品,一定要先选好“演员”,先排练好,否则就会砸锅。如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女同学不小心踩到一个男同学的脚,结果两人吵架起来,后因班长的劝说而和解。在表演时,男女同学忸忸怩怩,吵架时脸上还带着微笑。结果,观看的同学哄堂大笑,吵架的场面就写不具体生动,不实际。另外,作文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现在许多教室已配备多媒体,我们可利用“视频”、“音响”等把学生带进作文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兴趣浓厚。
作文教学是一种“活”的教学法。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用心指导每一堂作文课,学生就会喜欢作文,教师也不会感到作文难教,从而欣赏到学生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