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龙舟运动的起源、发展现状、社会文化学及内涵、龙舟文化的传承与转型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得出龙舟运动存在基础理论不成熟、应用性研究不够、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等结论。
关键词: 龙舟运动 研究 评述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数据库(1979—2010)、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1994—201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到直接或间接研究龙舟运动的论文60余篇。
2.目前龙舟研究情况
2.1有关龙舟运动的起源研究。
目前,对于我国龙舟起源的研究,民间和学术界的意见各异。杨罗生[1]指出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具有祭祀、纪念等功能。倪依克[2]认为龙舟竞渡起源说主要有三种,即龙图腾崇拜、纪念屈原和对繁荣昌盛的祝福。姚正曙[3]认为龙舟竞渡活动的起源隐含在我国古代先民崇龙祭龙模仿龙、驱旱求雨或止雨祈晴、祈求丰收增产、祓邪厌胜、祈子求嗣等5种仪式中。这些仪式是与先民特定的生产、生活、信仰和习俗密切关联的。张玲玲[4]认为龙舟竞渡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竞技性和民俗信仰。潘年英[5]认为赛龙舟是我国南方民族普遍奉行的一种文化习俗。其起源甚早,大约可追溯至春秋以前。当时龙舟竞赛活动主要在吴越文化圈内,后来逐渐扩展到荆楚地界,最后扩大到东南亚各国。近代以来,英美等国亦仿效我国人民的做法,举办龙舟竞赛活动。万建中[6]认为中国龙司雨主旱涝,古代中国人把龙看做雨神、水神,因而与农业关系密切,又为农业神,博得家耕民族的信奉。作为水上载体的“舟”,原本是先民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需用的工具。龙与舟的结合是人们在生产中为了求龙神灵保佑形成的,最终博得农耕民族的信奉。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龙舟运动起源的多样性,突出我国龙舟运动的民族性、延续性、观赏及娱乐性,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赋予龙舟运动不同的含义,彰显我国龙舟运动的民族性延续性、娱乐性和观赏性。
2.2有关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
对于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各学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从各个地方出发,研究各地方的龙舟发展现状,如当时龙舟运动的组织问题、人员参与问题和经费问题等,提出我国端午龙舟竞渡发展策略。
伍广津[7]研究对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中国高校龙舟运动水平发展较快,中国南方高校龙舟运动发展水平与传统强省发展水平不协调等结论。毛煜、柳慧玲[8]研究认为,安康龙舟竞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应重新认识其传统文化价值的内涵,走品牌发展战略之路;继承与创新并举;竞技化、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其社会与经济价值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郑文海、杨建设[9]认为我国龙舟竞渡发展应制定科学严密的竞赛规则;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举办系列比赛;加大向学校推进力度;各地建立龙舟博馆,保护民间龙舟文化,从而为我国民间体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孔繁敏[10]龙舟竞渡与现代赛艇是中国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水上体育项目,两者比赛形式十分相似,皆起源于古代人类的渔猎、运输、商贸或战争等实践活动,在伦理与科技、娱乐与竞争、内向与外向等方面各有侧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两者既要加强交流与融合,又要各行其道、并行不悖,呈现多元并存、精彩纷呈的世界体育文化。这些研究总结出龙舟竞渡是各地均有的节俗。关于龙舟的形制、竞渡时间与配套活动等,各地都各自的特色,初步探讨龙舟运动的发展模式,提出发展龙舟的重要意义。
2.3有关龙舟运动的社会文化学及内涵研究。
关于龙舟运动的文化及内涵,学者们主要把龙舟运动与端午节联系起来研究其文化内涵,或者从图腾主义、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论研究龙舟文化,还有就是与现代竞技相结合。
刘靖南、许博[11]认为,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传统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方桢、杨津津[12]认为汉族龙舟竞渡从祭龙神转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成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苗族、傣族龙舟竞渡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祭龙祈年,各自成为龙舟节、泼水节的活动内容。由于汉、苗、傣族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体现出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倪依克、孙慧[13]对中国龙舟文化的产生基础、流传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历史考证。龙舟竞渡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积淀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浓缩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思,所有这些都以弘扬爱国精神为主线。无论龙舟文化如何发展,都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品格,纪念屈原并使之成为组织社会生活凝聚力的特点。由于龙舟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独特的多层次功能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带来的综合效益,当代,龙舟文化的内涵及覆盖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与拓展。黎细凤、王洪宇[14]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和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以龙为主体的活动。龙舟竞渡作为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其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它已超出了体育范畴,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内在的、文化的、精神的内聚力量。江立中[15]认为龙舟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源远流长,历代壮其流,莫可穷其源。龙舟竞渡从原始萌生,形成传统,划入现代。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价值取向的视角看,龙舟文化可以描绘成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原始萌生阶段的民俗文化——两晋以前。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精英文化——南北朝至本世纪七十年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商品文化——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霍丽明[16]认为龙舟竞渡在我国历时几千年而延续不断,并在古代已经传向了邻近各国。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舟竞渡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龙舟竞渡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和赞赏,主要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3.我国龙舟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3.1基础理论不成熟。
龙舟运动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有关龙舟运动的起源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龙舟运动的系统研究著作屈指可数。
3.2应用性研究不够。
对龙舟运动的研究,多以对它的起源、文化内涵等为重点。当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龙舟运动的功能已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具备了多重社会功能和史实价值。因此,如何处理好龙舟运动与市场化,龙舟运动与全民健身,龙舟运动与法律法规,龙舟运动如何在学校中开展得更合理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3.3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
近年来,个案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我们能看到它正逐年有所增长。在有限的个案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学者普遍局限于个案描述,缺少从个案引申出发的论证过程,或对个案实践鲜有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索其一般规律。二是全文大部分是引进别人的东西,难觅自己的真知灼见。
参考文献:
[1]杨罗生.驾起承载雅俗文化的龙舟——论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5(05)27-30.
[2]倪依克.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的文化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1:56-58.
[3]姚正曙,等.龙舟竞渡的起源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6):36-38.
[4]张玲玲.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J].山西师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04):22-24.
[5]潘年英.赛龙舟习俗的原始意义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2(02):26-28.
[6]万建中.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J].体育文史,1995(03):56-59.
[7]伍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03):98-101.
[8]毛煜,柳慧玲.安康龙舟竞渡的起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02):85-87.
[9]郑文海,杨建设.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与体育比赛结合现状及策略——兼论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5):98-101.
[10]孔繁敏.从龙舟赛艇发展看中西体育文化差异[J].体育文化,2008(05):85-87.
[11]刘靖南,许博.面向21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4):63-65.
[12]方桢,杨津津.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73-76.
[13]倪依克,孙慧.中国龙舟文化的社会品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03):16-20.
[14]黎细凤,王洪宇.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78-79.
[15]江立中.论龙舟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J].云梦学刊,1995(02):45-47.
[16]霍丽明.初探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04):37-39.
关键词: 龙舟运动 研究 评述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数据库(1979—2010)、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1994—201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到直接或间接研究龙舟运动的论文60余篇。
2.目前龙舟研究情况
2.1有关龙舟运动的起源研究。
目前,对于我国龙舟起源的研究,民间和学术界的意见各异。杨罗生[1]指出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具有祭祀、纪念等功能。倪依克[2]认为龙舟竞渡起源说主要有三种,即龙图腾崇拜、纪念屈原和对繁荣昌盛的祝福。姚正曙[3]认为龙舟竞渡活动的起源隐含在我国古代先民崇龙祭龙模仿龙、驱旱求雨或止雨祈晴、祈求丰收增产、祓邪厌胜、祈子求嗣等5种仪式中。这些仪式是与先民特定的生产、生活、信仰和习俗密切关联的。张玲玲[4]认为龙舟竞渡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竞技性和民俗信仰。潘年英[5]认为赛龙舟是我国南方民族普遍奉行的一种文化习俗。其起源甚早,大约可追溯至春秋以前。当时龙舟竞赛活动主要在吴越文化圈内,后来逐渐扩展到荆楚地界,最后扩大到东南亚各国。近代以来,英美等国亦仿效我国人民的做法,举办龙舟竞赛活动。万建中[6]认为中国龙司雨主旱涝,古代中国人把龙看做雨神、水神,因而与农业关系密切,又为农业神,博得家耕民族的信奉。作为水上载体的“舟”,原本是先民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需用的工具。龙与舟的结合是人们在生产中为了求龙神灵保佑形成的,最终博得农耕民族的信奉。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龙舟运动起源的多样性,突出我国龙舟运动的民族性、延续性、观赏及娱乐性,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赋予龙舟运动不同的含义,彰显我国龙舟运动的民族性延续性、娱乐性和观赏性。
2.2有关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
对于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各学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从各个地方出发,研究各地方的龙舟发展现状,如当时龙舟运动的组织问题、人员参与问题和经费问题等,提出我国端午龙舟竞渡发展策略。
伍广津[7]研究对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中国高校龙舟运动水平发展较快,中国南方高校龙舟运动发展水平与传统强省发展水平不协调等结论。毛煜、柳慧玲[8]研究认为,安康龙舟竞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应重新认识其传统文化价值的内涵,走品牌发展战略之路;继承与创新并举;竞技化、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其社会与经济价值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郑文海、杨建设[9]认为我国龙舟竞渡发展应制定科学严密的竞赛规则;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举办系列比赛;加大向学校推进力度;各地建立龙舟博馆,保护民间龙舟文化,从而为我国民间体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孔繁敏[10]龙舟竞渡与现代赛艇是中国与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水上体育项目,两者比赛形式十分相似,皆起源于古代人类的渔猎、运输、商贸或战争等实践活动,在伦理与科技、娱乐与竞争、内向与外向等方面各有侧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两者既要加强交流与融合,又要各行其道、并行不悖,呈现多元并存、精彩纷呈的世界体育文化。这些研究总结出龙舟竞渡是各地均有的节俗。关于龙舟的形制、竞渡时间与配套活动等,各地都各自的特色,初步探讨龙舟运动的发展模式,提出发展龙舟的重要意义。
2.3有关龙舟运动的社会文化学及内涵研究。
关于龙舟运动的文化及内涵,学者们主要把龙舟运动与端午节联系起来研究其文化内涵,或者从图腾主义、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论研究龙舟文化,还有就是与现代竞技相结合。
刘靖南、许博[11]认为,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氛围,使传统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方桢、杨津津[12]认为汉族龙舟竞渡从祭龙神转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成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苗族、傣族龙舟竞渡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祭龙祈年,各自成为龙舟节、泼水节的活动内容。由于汉、苗、傣族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体现出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倪依克、孙慧[13]对中国龙舟文化的产生基础、流传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历史考证。龙舟竞渡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积淀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浓缩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思,所有这些都以弘扬爱国精神为主线。无论龙舟文化如何发展,都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品格,纪念屈原并使之成为组织社会生活凝聚力的特点。由于龙舟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独特的多层次功能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带来的综合效益,当代,龙舟文化的内涵及覆盖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与拓展。黎细凤、王洪宇[14]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和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以龙为主体的活动。龙舟竞渡作为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其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它已超出了体育范畴,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内在的、文化的、精神的内聚力量。江立中[15]认为龙舟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源远流长,历代壮其流,莫可穷其源。龙舟竞渡从原始萌生,形成传统,划入现代。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价值取向的视角看,龙舟文化可以描绘成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原始萌生阶段的民俗文化——两晋以前。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精英文化——南北朝至本世纪七十年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商品文化——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霍丽明[16]认为龙舟竞渡在我国历时几千年而延续不断,并在古代已经传向了邻近各国。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舟竞渡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龙舟竞渡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和赞赏,主要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3.我国龙舟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3.1基础理论不成熟。
龙舟运动的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有关龙舟运动的起源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对于龙舟运动的系统研究著作屈指可数。
3.2应用性研究不够。
对龙舟运动的研究,多以对它的起源、文化内涵等为重点。当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龙舟运动的功能已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具备了多重社会功能和史实价值。因此,如何处理好龙舟运动与市场化,龙舟运动与全民健身,龙舟运动与法律法规,龙舟运动如何在学校中开展得更合理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3.3个案研究事实陈述多,深入求证少。
近年来,个案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我们能看到它正逐年有所增长。在有限的个案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学者普遍局限于个案描述,缺少从个案引申出发的论证过程,或对个案实践鲜有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索其一般规律。二是全文大部分是引进别人的东西,难觅自己的真知灼见。
参考文献:
[1]杨罗生.驾起承载雅俗文化的龙舟——论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5(05)27-30.
[2]倪依克.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的文化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1:56-58.
[3]姚正曙,等.龙舟竞渡的起源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6):36-38.
[4]张玲玲.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J].山西师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04):22-24.
[5]潘年英.赛龙舟习俗的原始意义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2(02):26-28.
[6]万建中.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J].体育文史,1995(03):56-59.
[7]伍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03):98-101.
[8]毛煜,柳慧玲.安康龙舟竞渡的起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02):85-87.
[9]郑文海,杨建设.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与体育比赛结合现状及策略——兼论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5):98-101.
[10]孔繁敏.从龙舟赛艇发展看中西体育文化差异[J].体育文化,2008(05):85-87.
[11]刘靖南,许博.面向21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4):63-65.
[12]方桢,杨津津.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73-76.
[13]倪依克,孙慧.中国龙舟文化的社会品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03):16-20.
[14]黎细凤,王洪宇.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78-79.
[15]江立中.论龙舟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J].云梦学刊,1995(02):45-47.
[16]霍丽明.初探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0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