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教育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高质量的教育迎接未来的挑战,对自身教学不断反思,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教育圈内外人士的共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的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采用一切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鼓励学生立意。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始疑,未知有疑。其后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思疑。”如若读书只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那么学生便是读书无疑者。质疑穿插于字词句段篇的任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所思”。(2)帮助释疑。从“有疑”到“无疑”,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有疑,教师不应直接明答,而应指导学生继续精读、细读,使“疑渐渐解”,到全篇内容熟记于心,融会贯通之时则“无所疑”。教师鼓励学生争辩,允许学生偶尔插话,宽容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现者、保护者,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一疑多解。当学生对疑问作答时,教师不应过早地评价,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可用“你有更好的意见吗?”“你有不同的观点吗?”等问题刺激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刻性和广阔性方向发展,从而达到“一疑多解”的目的。特级教师袁蓉认为:“创造能力要从基本的抓起,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如果语文教师抓住以上诸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无疑为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实施课堂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将课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认真对待。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模糊不确定的方式表达,留下艺术空间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间,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来拓展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完课文我总要布置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间驰骋,填补作者留下的思维空白,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探求创新的精神。
三、鼓励学生立异求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反复证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自觉培养创新素质是摆在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青少年尤其需要这些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立异求新的机会,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价值的题目,如写作《敲开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当我三十岁的时候》《科幻小小说》等作文,指导学生认识“文贵出新”,标新立异,选材新颖。鼓励学生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创新的观点,对创新方面做得很好的进行表扬,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对异想天开或者有独特思维方式者给予褒扬、引导、辅助。
创新意识是一种民族精神,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要让学生融入知识探求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全面推进新课改,走改革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七中学)
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的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采用一切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鼓励学生立意。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始疑,未知有疑。其后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思疑。”如若读书只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那么学生便是读书无疑者。质疑穿插于字词句段篇的任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所思”。(2)帮助释疑。从“有疑”到“无疑”,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有疑,教师不应直接明答,而应指导学生继续精读、细读,使“疑渐渐解”,到全篇内容熟记于心,融会贯通之时则“无所疑”。教师鼓励学生争辩,允许学生偶尔插话,宽容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现者、保护者,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一疑多解。当学生对疑问作答时,教师不应过早地评价,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可用“你有更好的意见吗?”“你有不同的观点吗?”等问题刺激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刻性和广阔性方向发展,从而达到“一疑多解”的目的。特级教师袁蓉认为:“创造能力要从基本的抓起,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如果语文教师抓住以上诸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无疑为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实施课堂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将课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认真对待。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模糊不确定的方式表达,留下艺术空间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间,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来拓展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完课文我总要布置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间驰骋,填补作者留下的思维空白,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探求创新的精神。
三、鼓励学生立异求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反复证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自觉培养创新素质是摆在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青少年尤其需要这些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立异求新的机会,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价值的题目,如写作《敲开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当我三十岁的时候》《科幻小小说》等作文,指导学生认识“文贵出新”,标新立异,选材新颖。鼓励学生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创新的观点,对创新方面做得很好的进行表扬,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对异想天开或者有独特思维方式者给予褒扬、引导、辅助。
创新意识是一种民族精神,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要让学生融入知识探求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全面推进新课改,走改革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