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秋蝇》的象征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人戴望舒借助象征的手法使得《秋蝇》的主体意象苍蝇象征着诗人自身,苍蝇行将灭亡的结局也象征着诗人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于现实的绝望,借用此方法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诗歌的内涵。
  关键词:苍蝇;木叶;色彩;象征
  用含蓄的方式呈现意象美感的方法也被象征主义诗人所推崇。在这一原则之下,诗人往往凭借自己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思想知觉化,情绪具象化,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到诗歌文本之后,尽量突显出意象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之下独特的暗示性,用此来扩大诗歌丰富的内涵,用想象的张力来使得诗歌具有无限伸张的弹性,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力,从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释放出诗歌美的内涵和独特魅力。作为戴望舒作品中独特存在的《秋蝇》更是深谙此道。
  一、诗中主体意象苍蝇以及木叶的象征性
  意象是含有情义的物象,是诗人为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所选择的物质载体。《秋蝇》这首诗就主要选取了苍蝇和木叶这两个意象,并以苍蝇作为主要的意象来进行表现。
  该诗共分八节,奇数节全部写木叶这一意象,偶数节则全部写另一意象——苍蝇。“现代派诗人……不只顾及意象细节的清晰或意象的个体效果,而且注重意象构成的内在联系与意象的整体效果,使单个意象成为整体诗歌意境的有机构件”,故而该诗在写木叶的四节中都渗透着苍蝇这一主体意象的视觉和知觉。写苍蝇时,用奇数节中木叶的颜色,木叶的凋零,以及木叶在苍蝇主体眼中的视觉形象来表现苍蝇的生存和生命的状态。偶数节中,描写的则是苍蝇这一主体意象从生到死的演变过程:第二节写苍蝇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第四节写它的脚开始发软,行动变得迟缓,第六节中苍蝇听觉衰落,身体更加衰老,到第八节又写到苍蝇视觉衰落的过程——渐渐模糊,昏黑,身体随之濒临死亡。
  对苍蝇生命演变过程的描写与奇数节的木叶的存在状态造成的视觉效果呈并列状态。第一节中木叶还生长在树上,并且通过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灰土色来昭示秋天这一季节的来临。这一季节将是苍蝇命运走向衰落的开始,作为大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苍蝇无法左右自己将要死亡的命运,只能“无奈的搔着头搔着肚子”。第三节木叶纷纷凋零,死亡更进一步逼近苍蝇,它开始觉出了自己的脚软。第五节中斑驳的颜色与苍蝇晕眩的视觉感受,影射它身体的老态龙钟。到第七节木叶飘下地飘上天的错杂的状态,折射它的视觉和听觉的衰弱,以及最后终将要到来的死亡。
  这些对于主体意象苍蝇生存渐进艰难和生命渐次枯竭的描写,则是一种“思想知觉化”的写法,即在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精确描绘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渗透在所要描述的客观事物之中,借以表现和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
  二、色彩的暗示性
  卞之琳在《戴望舒诗集》曾说:“望舒最初写诗,多少可以说,是对徐志摩、闻一多等诗风的一种反响”。故而在其早期的诗歌里也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原则。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曾指出“绘画美”指的是“词藻”。而“词藻”即“绘藻”,是指色彩而言的。显而易见新月派所倡导的“绘画美”主要指的是西方的色彩的运用。
  具体到这首诗,诗人在诗歌中主要描述了木叶颜色——红色、黄色、土灰色的变化。由明亮的红色转向柔和的黄色,继而转向阴暗的土灰色,用依次变暗的色彩来写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向后推移。在这里色彩不仅表现苍蝇所看到的季节的变化以及所感到的环境逐渐恶劣,还展现了苍蝇接下来的生存将越来越艰难,直至最后死亡的来临。主体意象苍蝇的感受即是诗人情绪的变化,这些情绪一方面影射苍蝇由生到死的状态,一方面也以“思想知觉化”的方式表现诗人所居的现实世界,二三十年代这样一个黑暗的大环境里,诗人的理想抱负终将成为泡影,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干形成巨大的反差,从希望到反抗的绝望,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命运的叹息和自我生活的一种无奈。体现在诗歌中以颜色的变化暗合诗人的情绪,反应诗人的感情。
  三、时间和空间的象征性
  诗歌的题目是《秋蝇》,点明时间发生在秋天。第一段“窗外的下午”又表明所写的是下午的景象。秋天、下午这两个时间对于苍蝇来说都是一种世纪末之感。秋天是苍蝇要消亡的季节,而下午过后就是夜晚,一天又将过去,死亡一日一日地逼近,苍蝇也将逐渐失去活力和生命力;两个时间的堆叠,更加表现出苍蝇生命即将消亡的状态。于是这里的时间就有了双重的含义,一方面秋天的下午是苍蝇活动的真实的具体的时间,为秋蝇的活动交代一个时间区间;另一方面秋天、下午的本来传达出来的悲凉、凄惨的意味,也预示着当时社会的大环境,此时的诗人就处在这样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阶段,苍蝇的即将到来的死亡也象征着诗人在这一时期的苦闷和无奈。
  在空间方面,由诗中“窗外的下午”和“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两句体现出苍蝇所处之地也是一个被封闭的区域,苍蝇被局限在这一小小的区域之内,它只能接触到寒冷的像冰片一样的玻璃窗,一再的希望能够飞到外面自由的天空,却一再的被玻璃窗撞击回室内狭小的空间里,找不到飞出去的缺口,找不到通往自由的出路。这样的状态其实这是诗人自我的写照,借苍蝇的屡次碰壁,来写自己无法到达自由的空间,自由的世界只能处在这种苦闷、绝望之中。
  由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象征刻画出诗人的苦闷,显得更加深切和压抑。表现诗人的苦闷和无奈时也更加具象。
  四、情绪的象征
  情绪的象征是结合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象征性来综合表现的。苍蝇、色彩以及时空,如果将这三个因素扩大化,具体到诗人自身之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在大环境中生活,诗人的希望,理想与抱负渐渐被磨灭,找不到自由的出路,希望慢慢变成绝望,生命也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无能为力,一种无奈和绝望背后引发的思考中又有一丝焦虑。
  诗人将象征的手法运用于事物、色彩、時空之中,使得“物皆着我之色彩”,着“我”之情感,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释放出更强大、更广阔的张力。
  参考文献:
  [1]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J].现代,第4卷,(1).
  [2]王泽龙.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103-110
  [3]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J].诗刊,1980(5):60-62
  [4]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J].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
  [5]王国维.人间词话[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的个性化是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反映。把握自己的个性并扬长补短,是教师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将数学课堂和教学个性化融为一体,才能是数学教学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显现出数学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学习个性化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教师注重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运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势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學结合起来,可
期刊
摘 要:汉长安城的建设工程主要集中于高祖、惠帝、武帝、王莽执政时四个时期。分为初、中、晚三个部分。本文选取汉代初期、中期、晚期各一项重点工程来阐述汉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它们分别为始建于西汉初期的汉代长安城、汉武帝时期重新修整的上林苑和汉代晚期新建的礼制建筑王莽九庙。  关键词:汉代建设工程;特征;分析探讨  一、西汉初期的未央宫和长乐宫  汉代初期,由于经历长时期的战争,财力物力大量耗费,
摘 要:人本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人,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例,采用内容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受众的角度对两部纪录片中所体现的人本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纪录片;故宫;台北故宫;人本精神;受众本位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载体,拥有强势的传播功效,在“快餐化”、娱乐化的模式中,电视纪录片是相对高层次的节目,智利纪录片导演顾滋蔓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在我国,电视纪录片承担
——如果你的眼前是一片阴影,那就说明光亮正在你身后。  QQ消息对话框收到Z同学的一个窗口抖动,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婚纱照片发过来,待我还未辨认出来是谁,Z同学便告诉我,苹苹姐结婚啦!  “哦哦,哦—哦—哦—,苹苹姐结—婚—啦—”,我发过去这几个文字加了几个惊讶的表情。后来的对话,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哦,大概后来我就找Z同学要了苹苹姐的QQ,并成为她的好友。  婚纱照中的苹苹姐,摘掉了厚厚的眼睛,化上
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天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河北区人大常委会要以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
在市场经济的现今,人们的消费水平和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很多经营者为了占领市场进而得到利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销售手段。其中附赠式有奖销售的手段被很多商家使用,表面上是利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在嗷嗷待哺的时候,父母就远离家乡长年在外地打工谋生糊口;当他们还在嘤嘤学语的时候,父母只能在电话中满眼噙着泪水聆听宝贝的声音;当他们戴上红领巾走进
以物联网技术支撑公共安全,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公安信息化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正是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推进过程。公安物联网应用的目标在于实现警务的智能化,公安
英语的被动语态学习者都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习者话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确只掌握了句式的变化规则,而不能准确把握被动语态使用的条件和范围。本文从限制条件角度分析了及物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