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堂课能够达到“好课”标准一堂课,应该既要研究内涵,又要兼顾外延。然而,好课的内涵极其丰富,外延却是非常狭隘的,以致于“好课”就是个性化的一堂课。其实,教师对于“好课”的理解也是不断打磨成长的,这一点应是一线教师所共有的“好课”观念。本文着重阐述了“好课”的意蕴。
关键词:信息技术;好课;意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70-1
一、好课源自学生的关注
好课是令学生难以忘怀的,那到底是什么令学生难忘呢?以下是我们对一节难忘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调查。
第一次上信息技术科,第一次回答老师提问,第一次去多媒体机房上机……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因为学生对“第一次”充满了各种期待,期待上机有趣,期待老师友好,期待课堂轻松,期待自己的成果……
那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计算机》时,我知道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了鼠标和键盘,对电脑有了初步的认识,让我对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信心。
那节课之所以难忘,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忘却了疲劳,是因为学习内容迎合了学生的需要,并基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有用”,而且“好玩”,更加易于接近。
由此可见,学生难忘的多是一些课堂事件,而非整个课堂,但正是这些难忘的课堂事件,彰显出好课的品质和真谛,那就是——好课给予学生真实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最重要的倒不是掌握知识。
二、好课源于教师精心的设计
1.45分钟的设计。心理学“系列位置效应”表明,一段时间的学习,总是开头和结尾时学习效果最好,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学习既受到开始部分的前摄抑制,又受到结尾部分的倒摄抑制。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中间时段会相应增加,效率降低。课堂45分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划分成几个时段,每一时段着重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并依据学情确定各时段的长短,同时充分用好每一时段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尽量缩短中间部分。
好课就是在45分钟内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既考虑到不同内容之间的主次与先后,又要考虑各个时段的开头和结尾,从而使得课堂节奏鲜明、教学高效。
2.上课艺术。有教师公开课上得滴水不漏、亮点迭出,可一学期下来的教学质量却平平,甚至明显滞后。而观摩有的教师的课堂,虽未见多少看点,但其教学质量却总有优势,且该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如此差别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没有长期的课堂教学规划。教师接手一届学生,就要有面向一学期规划课堂的意识,真正的好课一定是经过长期规划的,而一节好课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而已。课堂的学期规划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1)移花接木,增添情趣。如给初一年级学生上第一堂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时,为说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我便用了一句孩子们都知道或听过的话。我问学生:“现在人类进入了什么世纪?”“21世纪!”学生们异口同声。
我进一步讲述:“21世纪最大的特点,即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讲到这里我把这一句话中的“信息”两字用学生们熟知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词进行了替换,让学生读一读“语文时代”、“数学时代”、“音乐时代”……学生虽小,但边读边仰天大笑,就是在这开怀的笑声中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21世纪人类离不开信息,要会处理信息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道理。
(2)联系实际,体味新知。生活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切合实际的讲解,会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和信服。如为跟学生说明信息技术学科的先进性问题时,我结合现状,跟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在新学期你们所开设的学科中,你的爸爸妈妈觉得哪一门感到最有兴趣最新鲜?”
生:“信息技术!”回答异常响亮。
师:“为什么?”
学生沉默思考。
师:“他们以前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书。能者为师,在语数等学科上可以说他们是你们的老师,但在计算机学科上他们就不敢这样讲,因为他们读书时没有接触过它,现在他们不懂,因为不懂所以他们也只能当学生,你们学会了你们就是他们的老师,对不对?”如此表述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们都会为自己能接触学习这门先进的学科而兴奋不已。自然对老师所说的一番话,都会信服地连连点头。
(3)信手拈来,善作比方。如讲第二节《认识计算机》时,为阐明“软件”的概念,我先把“硬件”比作人的躯壳,告诉学生人光有躯壳还不行,不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少不了指挥我们正确行动的思想,这正如计算机的软件,如此一讲,学生自然对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不再有疑意了,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软件是指挥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命令语言”这一本来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接受的含义。
(4)心灵对等,永固热情。师生沟通是好课的情感基础,师生深度沟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规划。正如优秀学生大都是夸出来的一样,赏识是成功教育的灵丹妙药,低年级学生对赏识更是异常渴望,所以在上第一堂时,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语数等学科面前他们可能已有优劣之分,但在信息技术面前,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一样的优秀。在讲课时则尽可能多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少儿化的语言和示范动作,让学生始终带着一种亲近感。如每一堂课结束,我总不忘要问一问学生:“这堂课你觉得收获大不大?”“喜欢老师这样给大家上课吗?”“希望老师下次再来这样给大家上课吗?”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对我永远充满期待。
关键词:信息技术;好课;意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70-1
一、好课源自学生的关注
好课是令学生难以忘怀的,那到底是什么令学生难忘呢?以下是我们对一节难忘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调查。
第一次上信息技术科,第一次回答老师提问,第一次去多媒体机房上机……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因为学生对“第一次”充满了各种期待,期待上机有趣,期待老师友好,期待课堂轻松,期待自己的成果……
那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计算机》时,我知道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了解了鼠标和键盘,对电脑有了初步的认识,让我对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信心。
那节课之所以难忘,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忘却了疲劳,是因为学习内容迎合了学生的需要,并基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有用”,而且“好玩”,更加易于接近。
由此可见,学生难忘的多是一些课堂事件,而非整个课堂,但正是这些难忘的课堂事件,彰显出好课的品质和真谛,那就是——好课给予学生真实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最重要的倒不是掌握知识。
二、好课源于教师精心的设计
1.45分钟的设计。心理学“系列位置效应”表明,一段时间的学习,总是开头和结尾时学习效果最好,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学习既受到开始部分的前摄抑制,又受到结尾部分的倒摄抑制。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中间时段会相应增加,效率降低。课堂45分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划分成几个时段,每一时段着重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并依据学情确定各时段的长短,同时充分用好每一时段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尽量缩短中间部分。
好课就是在45分钟内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既考虑到不同内容之间的主次与先后,又要考虑各个时段的开头和结尾,从而使得课堂节奏鲜明、教学高效。
2.上课艺术。有教师公开课上得滴水不漏、亮点迭出,可一学期下来的教学质量却平平,甚至明显滞后。而观摩有的教师的课堂,虽未见多少看点,但其教学质量却总有优势,且该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如此差别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没有长期的课堂教学规划。教师接手一届学生,就要有面向一学期规划课堂的意识,真正的好课一定是经过长期规划的,而一节好课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而已。课堂的学期规划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1)移花接木,增添情趣。如给初一年级学生上第一堂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时,为说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我便用了一句孩子们都知道或听过的话。我问学生:“现在人类进入了什么世纪?”“21世纪!”学生们异口同声。
我进一步讲述:“21世纪最大的特点,即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讲到这里我把这一句话中的“信息”两字用学生们熟知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词进行了替换,让学生读一读“语文时代”、“数学时代”、“音乐时代”……学生虽小,但边读边仰天大笑,就是在这开怀的笑声中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21世纪人类离不开信息,要会处理信息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道理。
(2)联系实际,体味新知。生活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切合实际的讲解,会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和信服。如为跟学生说明信息技术学科的先进性问题时,我结合现状,跟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在新学期你们所开设的学科中,你的爸爸妈妈觉得哪一门感到最有兴趣最新鲜?”
生:“信息技术!”回答异常响亮。
师:“为什么?”
学生沉默思考。
师:“他们以前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书。能者为师,在语数等学科上可以说他们是你们的老师,但在计算机学科上他们就不敢这样讲,因为他们读书时没有接触过它,现在他们不懂,因为不懂所以他们也只能当学生,你们学会了你们就是他们的老师,对不对?”如此表述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们都会为自己能接触学习这门先进的学科而兴奋不已。自然对老师所说的一番话,都会信服地连连点头。
(3)信手拈来,善作比方。如讲第二节《认识计算机》时,为阐明“软件”的概念,我先把“硬件”比作人的躯壳,告诉学生人光有躯壳还不行,不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少不了指挥我们正确行动的思想,这正如计算机的软件,如此一讲,学生自然对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不再有疑意了,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软件是指挥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命令语言”这一本来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接受的含义。
(4)心灵对等,永固热情。师生沟通是好课的情感基础,师生深度沟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规划。正如优秀学生大都是夸出来的一样,赏识是成功教育的灵丹妙药,低年级学生对赏识更是异常渴望,所以在上第一堂时,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语数等学科面前他们可能已有优劣之分,但在信息技术面前,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一样的优秀。在讲课时则尽可能多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少儿化的语言和示范动作,让学生始终带着一种亲近感。如每一堂课结束,我总不忘要问一问学生:“这堂课你觉得收获大不大?”“喜欢老师这样给大家上课吗?”“希望老师下次再来这样给大家上课吗?”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对我永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