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经》邂逅的“江小白”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小白”与《诗经》的邂逅基于宣导功能的文案文本,重点关注其创意推介:态度与温度的耦合,灵魂与生命的融合,思想与影响的耦合。两者跨度将近二千六百年,但是切中核心的就是创意与审美体验:场景原生(人文达性)、情感原生(情感共鸣)、意图原生(洞察痛点),这是持久不变的,且能通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耦合”创新,获得审美体验的升级与对本质力量的确认。
  关键词:《诗经》 “江小白” 广告创意文案 态度 温度 耦合
  《诗经》是我国人类文化历史比较早的诗作,代表人类历史“童年”的所思所想。虽然是早期诗作,但是诗作描述的事件、生活场景对人物与外界环境相互的关系以及彼此的认知洞察力比较强。虽然“彼时”的诗歌艺术与“彼时”绘画艺术并没有同步进行,但是描述的生活场景非常之形象生动,只言片语,却是意蕴无穷。《诗经》既是诗作也是生活场景“广告”文案。此时将《诗经》中的作品描述为“广告文案”,是基于作品的语言符号所承载的信息、所运用的言语表达手段,以及采用的语言艺术,与现时广告文案具有同质性——宣导性。
  “起源在三千年前。在殷周时期,有个叫格伯的人,把马售给一个叫棚先的人。这笔交易以铭文的形式记录在专门为刻铭而铸造的青铜器上。”这则描述被广告文案界定为国内最早广告文案起源之一。基于后世广告文案与品牌塑造、市场运营等商业运作相挂钩,习惯性思维认为交易领域才有广告文案,其实也不尽然,只要是“信息输出”就会有广而告之的关联。“正月之吉 ,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每年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天下各国诸侯、王畿采邑臣民宣布治国法典,把形成文字的法典悬挂在王宫大门的双阙上,让民众观看,十天以后才把它收藏起来)。这是“官宣”,与商业广告性质不同,实质上也是“广告”, 官宣文案是治国法典。如何界定即是广告文案,便要从广告文案的性质进行推导。有宣导主体、宣导功能、宣导受众就能简易构建“广告”文案,广告文案中为传达广告信息而使用的全部语言符号,它与非语言符号共同构成有效传达信息的广告作品。广告文案的载体可以是法典,也可以是书契、版图,等等。广告文案既指展现产品信息的文字,运营思路,项目定位,营销目标,品牌主旨,功能维度,等等,也指展现产品信息的创作者。《诗经》是成书约于春秋中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今约二千六百年,当代广告文案如何与我国最早的《诗经》发生“邂逅”,并形成“耦合”形态。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基于宣导功能的文案文本,重点关注其创意推介:态度与温度的耦合,灵魂与生命的融合,思想与影响的耦合。
  “江小白”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销售的已经不是酒,而是文案。2012年3月“江小白”品牌首次亮相业界,并推出第一款单纯高粱酒品“我是江小白”,之后“江小白”以营销文案塑造产品品牌,将中国酒文化通过文案浓缩成立体化的“剪影”。 当代广告文案千千万万,本文为何要选“江小白”文案作为剖析对象?因为,在当代动态化的文案广告中,“江小白”算是首例典型,即文案产量相对集中、文案相对高质。“江小白”之前的广告文案写作要求是文案口号要响彻,稳定性要强,根据听觉接受、视觉传达和记忆相互影响的规律特点,受众黏度要强,文案口号要专一好记,当然随着产品多元化的开发,每一款产品随着相应的定制文案也会出台。但是 “江小白”类动态化的文案的出现,打破了文案“专一”的局面,因“独一无二”而让受众接受。《诗经》 的每首诗作是独一无二的,“江小白”的文案也是有独无偶的。“江小白”的文案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虽然不能与《诗经》 媲美,也没有可比性,但是都是“用心”之作。“江小白”之所以能与《诗经》邂逅,在于均是“走心”的文案。本文以“江小白”文案与《诗经》文案具有同质宣导性为契合点,以数字化时代下碎片化、多元化、浓缩化的文案为角度探讨两者的宣导性如何关联,其宣导是如何推介,如何产生审美体验,如何为受众接受,并进入受众的期待视野。有态度就是有思想。即时性的文案传播性是稍纵即逝的,但是有态度有思想的文案存留的时长与沉淀是持久的,能否成为经典,不是从时长来判断,而是从沉淀来界定,与受众的审美体验有关,“走心”与“接地气”是当前文艺批评关于广告文案的评价喜采用的词汇。
  “接受美学认为既然作家在创作时要考虑到读书的期待视野,也就是说他要为读书所制约,那么读书就成了没参与创作的作者”。期待视野,包括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等等”。受众的审美体验是文案将受众从普通体验带入异乎寻常或是往常体验的境界的相关情感,此种异乎寻常的体验,可以概之为“创意”。正是“江小白”的动态创作符合了受众异乎(当前创作)寻常又符合自我(审美主体)体验,获得了受众期待的视野,将受众“不知不觉”地纳入“没参与创作的作者”,符合了当前新媒体运营中自媒受众的需求。新媒体时代,文案信息的传播速度比较快,传播节奏快就意味着互动性,文案创作可以朝交互性强的方面发展,也可能意味着反馈就比较快。19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学者认识到接受者才是核心所在,他可以参与文本建设,推动文本建设,而“江小白”正是看到“参与性”的重要性,“交互性”的指向与执行性引起了消费者的共鸣。
  异乎寻常的体验概之为创意主要体现在场景原生(人文达性)、情感原生(情感共鸣)、意图原生(洞察痛点)。从《诗经》的文案到当前的新媒体文案,从非互动模式到互动模式,文本的語言符号与采用的表达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迥异,但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结合往往能出乎人的意料。体验的新奇经过体验、沉淀,转化为场景原生,因人文关怀而审美体验深沉,因在洞察痛点方面获得意图原生,最后获得情感原生,引发情感共鸣。情感是艺术的根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有件事是肯定不会变的,创作人员若能洞察人类的本性,以艺术的手法去感动人,他便能成功。没有这些,他一定失败”,“近70%的消费者购买都是冲动购买,也就是说,他们自己都没法解释自己的行为”。实质上,他们的情感被“种草”了,消费的意图已经不是“珠”,可能是“椟”。
其他文献
摘 要:苏州传世家训把节俭视为个人修身和家庭美德的内在道德基础,认为俭为良德,并对节俭与吝啬进行了对比和剖析,认为俭非吝啬,教导家族子弟以俭守家,以俭养廉,并引导后人奉行节俭时,不仅要爱惜物力,杜绝奢靡,更要懂得量入为出、丰俭适度的道理。  关键词:苏州 传世家训 崇俭  家训又称家诫、家约、遗命、家规,是具有一定劝谕性、启蒙性和约束性的治家教子的经验总结。中国传统家训注重对家族子弟道德品性的引导
摘 要: 在弋舟的《丁酉故事集》中,“出走”行动几乎是所有小说人物的内在姿态,被“出走”的日常生活呈现为家园的失落与人际关系的溃败。日常生活丰富性的丧失使“出走”这一当代症候得以自证合法性,但无法逃离的自我又使“出走”最终无所归附,“出走”者精神上的热忱和“出走”指向的虚假形成悖论。“出走”的模式化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家人文想象的限度,但另一方面,这一书写最终指向的仍是弋舟在面向现实的写作中对先锋精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到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以其直观性、想象性、启发性与深刻性等特点,备受一线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在具体落实中,通过语言描述、品读、视听结合、角色扮演和思考探究等途径的配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切身体验讲授的内容,能够收获传统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课堂  一、前言  笔者
摘 要: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运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进行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这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和策略,让写作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斯宾塞 “快乐教育法” 小学作文教学  当前小学生普遍有“怕”写作文的心理,而且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是教学生仿写作文,并且固定作文格
摘 要: 《春琴抄》是作家谷崎润一郎由恶魔主义向古典美追求的转型之作,小说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两位主人公在师徒关系之下所掩埋的隐秘情感。由此,师徒关系与情感之间形成了一个隐喻结构,也正是借由师徒关系隐喻所产生的相似性联想,引导着读者领会主人公的形象与情感奥秘。愈隐秘之处愈能发觉情感与审美的意旨,也正与谷崎润一郎所探讨的“阴翳之美”相照应。  关键词:《春琴抄》 师徒隐喻 阴翳之美  《春琴抄》是日本“
摘 要:在作者金曾豪的精心构设下,小说从儿童本位的思想出发,去观察与描绘奇美的动物世界,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文中对动物世界的天真与单纯的展现,衬映出了人类中心生活方式的缺陷。本文主要从儿童本位的概念阐发、童心观照下的生命哲学、儿童式的叙述话语三个方面来论述作品中“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以儿童本位思想去烛照动物文学这种独特的生命教育方式。  关键词:《凤凰的山谷》 儿童本位 生命哲学 叙述话
摘 要: 鲁迅小说中的身体书写是一种感时忧国的拟实呈现,以咄咄逼人的笔锋呈现出一则“中国死魂灵”的惊悚传奇。鲁迅小说中的权势者、卫道士、看客的身体均呈现出邪恶本质,可窥探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将深刻的社会意识寄寓于身体,借助身体隐喻话语意义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与反思,探寻中国现代化出路。  关键词:鲁迅 邪恶身体 权势者 衛道士 看客  自梁启超等人倡导小说救国与新民始,小说被赋予“鼓民力、开民智、
四、行走在灰色地带的草根匪侠英雄  常書欣IP小说中的草根主人公骨子里常有兄弟义气、匪侠之气和痞子习性,行动上经常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兄弟义气、匪侠之气与痞气是他们形象的另一面。  (一)现代版的“兄弟义气”  侠义精神在我们民间传统中源远流长,民间从不缺乏侠义之气,从小的方面说,异姓兄弟之间的义气便是侠义精神的一部分;从大的方面说,“大路不平有人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民间正义与侠气并不鲜
摘 要:铁凝的《哦,香雪》与劳伦斯的《菊花的幽香》中塑造了两个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哦,香雪》和《菊花的幽香》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两个女主人公焦虑的诞生、矛盾的爆发、自我觉悟这样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以达到揭示形象背后所存在的同一母题的目的。  关键词:旅程 女性形象 自我成长  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为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她明确地指出:“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的话,那
摘 要: 在中国,拍手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一直沿袭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不同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拍手现象。特别是嘲笑形式的拍手表现,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记载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以及分析中国古代至现代嘲笑形式拍手的特点。  关键词:拍手 消极情感 嘲笑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看起来很有礼貌地拍手的场面,也未必都是用来表达赞扬和敬意的。拍手,既可以用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