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吗?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是绝对否定吗?当前高中各版本教材对此存在分歧,但教师们在教学中却将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作为既定结论传授给学生。应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问题?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教学?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绝对化倾向;应对策略
  笔者今年11月份在山东省1751项目学校同课异构活动中,曾与另一位教师共同执教岳麓版必修三模块《新文化运动》一节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设计了一个课下探究性作业: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存在绝对化倾向,请搜集相关史料阐述你的观点。另一位教师则以结论的形式明确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即对中国传统文化持绝对否定的态度。在课后评课活动中,一位教研员针对笔者的设计给出这样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这一问题,在初中学生就已学过,这已经是教材中有定论的东西,没有让学生再进行探究的必要。
  对此,笔者在进行本课的备课时,曾查阅了岳麓、人教和人民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与教参,对比发现人教版新旧两本教材和岳麓版教材,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止于“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以及“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等积极意义,对于其绝对化倾向问题均未涉及。唯人民版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可见,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新文化运动是否存在绝对化倾向这一问题仍存歧见。相反,由普通高中教师编写的各版本的教参却都认可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化局限这一结论。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仍未准确认识这一问题,继续将其视为既定结论教授给学生。为此,笔者试图从思想背景和批判内容方面对新文化进行新的审视。
  辛亥革命只是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推翻清廷、结束帝制,而并未动摇封建的君权观念、纲常名教,这是大家的共识。1913年康有为上书袁世凯主张奉孔教为国教,列入民国宪法,并拥护帝制,之后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并在后来与张勋先后复辟帝制,这些都是当时社会上皇权思想根深蒂固的突出表现,而且帝制的拥趸均将孔教视为专制的护符。因此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为了捍卫民主与共和,不得不从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孔子及儒家思想。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宪法与孔教》等文中即指出:“三纲说”是孔教的根本要义,“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之所由起也。此等别尊卑、明贵贱之阶级制度,乃宗法社会封建时代所同然”,“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陈独秀从儒家的“三纲”思想入手论述了“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这一结论。可见,新文化运动对孔子的批判并非是孔子本身及儒家思想的全部,而是针对现实中的复辟事件和“定孔教为国教”这类政治举措,以及儒家思想中为帝制服务的部分。李大钊对此有过明确的论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剖击孔子,乃拮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非但如此,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还充分注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优秀的部分服务于当下的社会建设。早在1916年和1917年,被视为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就曾一再申明,“记者之非孔,非谓其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恕之道不足取”,进而他还将勤、俭、廉、洁、诚、信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此外,《新青年》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也曾规劝青年人要以孔了、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可见,就儒家思想而言,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在批判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并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社会进步的借鉴价值,说他们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也有过于武断之嫌。
  总之,对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这一问题的认识在学界仍存歧见,并非已成定论,而否定其绝对化倾向的学术声音渐居主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此类的问题也还有许多,这与高中历史教材集中体现一定时期内历史学术研究的成熟成果紧密相关。对此,我们教师应如何应对?一方面,绝不能将对这类问题的一种认识视为结论性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显然也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悖。而应当通过史料教学、问题探究等形式,还原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过程和最新成果,既让学生从中对此问题有了科学全面的理解,同时也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增强与提升。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拓展自己的专业视线,“教师阅读到达的地方就是教学到达的地方,阅读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研究教材、教辅书籍,更需积极关注史学动态,广泛阅读史学书籍,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使自己具备多角度、多方面认知的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辩[J].文艺研究,2007,
  (03).
  [2]杨天宏.“开窗”还是“拆房”——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目标与
  取径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4,(02).
  [3]袁伟时.对冲击传统文化的三大误解──新文化运动再研究
  [J].开放时代,2000,(03).
  [4]郑大华.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J].浙江学刊,2006,(04).
其他文献
摘 要:撰写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基层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基层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
期刊
摘 要:该文结合幼师语文教学实践,就幼师前三年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进行探讨,并以课前三分钟实训为例,探索创建了幼师生口语表达三分钟实训的全过程目标管理系统。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表达;三分钟实训  口语表达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幼师生口才的训练无疑是其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足见教师语言在“亲其师,信其道”中的魅力。据此,笔者在
期刊
数学将给孩子的美好童年留下什么?给孩子的明天又留下什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他们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笔者想,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最近,张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节很好的示范课。  一、回归原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愉快数学”并不只是讲讲故事、看看图片、做做游戏,而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强烈。  这节课的开始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中学美术欣赏课,针对被人忽视的教学细节——学习反馈,探讨缺失的现象,并分析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最为重要的学习反馈不应成为个别学生的学习反馈,也不应该全盘放弃欣赏课的作业,更不能缺失了对全体学生评价和过程性学习反馈。  关键词:学生;美术欣赏课;学习反馈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只有掌握并利用了教学的反馈信息,才能使教学处于
期刊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多边探究,“玩转”计算。下面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
期刊
我和学生讨论、探究《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心情一直平静不下来。《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大意为:清晨,“我”在海边散步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被困的小鱼有成千上百条,“我”忍不住劝小男孩,浅水洼里的小鱼是捡不完的,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捡边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是啊,每一条小鱼
期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概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彼此的心灵都是以“善”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也许是后来的尘世中越来越多的俗事过多地搅乱了我们的视线,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以致我们原本至纯的心灵掺杂了些许尘垢。  还记得小学时期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嘱咐》,文中那位善良、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让
期刊
所谓“课外阅读课内化”,那是“外文内读”。这里的“外文”是指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书籍;“内读”是指把这些文章、书籍与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众所周知,小学生在阅读上如同一块璞玉,需教师精雕细琢,合理引导,方成大器。实践表明,“课外阅读课内化”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灵丹妙药,它花时少、效果好,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早日形成阅读能力,为学生
期刊
摘 要:对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教师都没有做要求,也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本文对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试从他们对数学课前预习的认识、态度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使数学课前预习真正成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关键词:数学课前预习;预习方法;预习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但是对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学生总
期刊
阅读教学要避免“得意而忘言”,做到“文意兼得”,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具有语文意识的自觉体现。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透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支撑教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理念,看到教师所具有的语文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普散文,怎样让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感受、欣赏、积累、运用语言?下面例举教师通过梳理课文第1自然段的教学因素设计的教学过程,加以分析说明。  (课文片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