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独创性的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类跨入信息社会,我国加入WTO,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级建设的理念,使之成为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班主任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转换好自己在原来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对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也应重新审视,并以人本主义的策略探索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的构筑,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合力;独角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终身发展
21世纪,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独创性的改革。在新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角色应给以重新定位,对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也应重新审视,并以人本主义的策略探索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的构筑,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在传统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大都以单独管理为主,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组织与被组织、领导与被领导,缺少民主与平等,缺乏参与、合作意识,班主任“孤军作战”,其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在新的教育时代,“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教师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这种教育观念的变革,使得师生关系发生根本转变,在班级建设上,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必然。
一、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和合作对象的再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应当是一个“合作的时代”,还提出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重新认识教育的合作对象,将教育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构筑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教育,无疑给了老师学生一剂摆脱“孤独”的良方,它让教育冲破坚固的校园栅栏,更好地与社会融合。从班级管理的过程来看,合作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化”了的管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管理,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学生参与管理的積极性得到了激发,但仍难以离开班主任的指导,其角色并没有消退,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班主任在合作管理中的角色是:
1、合作管理的组织者(主要是制定合作目标、决定合作成员等)2、指挥和决策者(确定合作内容、解释合作任务、建立合作标准等)3、合作管理的参与者(提供帮助、介入并教授合作技巧等)4、合作活动的仲裁者(评定学生的合作情况、反馈合作效果、强化合作活动等)
合作管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有效的合作管理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 合作管理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管理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合作管理才能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教师在合作管理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
二、班级建设中合作机制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克服唱“独角戏”的管理局面,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合作管理,将班主任与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调动起来,克服了传统的班主任一人进行管理的单一层面,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管理体系。而且,全方位的参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结合,也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班主任走出了苦与累的困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管理的实行,将学生视为合作对象,放手让他们自主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班级建设中的合作策略
“策略”指的是一种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谋略意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以人为本的策略性管理,调动更广泛的人参与管理,才能产生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指向性和调控性的合作管理机制。
(一)合作动向的调控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动向是情感、意志、态度等品质调节下的价值取向。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合作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挖掘其参与管理的因素,并有意识进行调控,使其对班级管理产生正面影响。对于班级管理合作外因(领导、科任教师、社会组织、家长),班主任应当主动与他们沟通,介绍班级情况,让他们了解班级,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参与管理的意向,进而取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介入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去。对于班级管理合作内因(学生),班主任应当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辱是自己的荣辱,从而在情感上能够接受,认识上能够统一,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的一切事务之中,成为合作的主体。
总之,构筑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领域中具有独创性的改革,也是对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它必将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用于管理之中,使教师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最终使教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宗青著《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9期
[2] 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合力;独角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终身发展
21世纪,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独创性的改革。在新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角色应给以重新定位,对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也应重新审视,并以人本主义的策略探索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的构筑,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在传统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大都以单独管理为主,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组织与被组织、领导与被领导,缺少民主与平等,缺乏参与、合作意识,班主任“孤军作战”,其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在新的教育时代,“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教师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这种教育观念的变革,使得师生关系发生根本转变,在班级建设上,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必然。
一、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和合作对象的再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应当是一个“合作的时代”,还提出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重新认识教育的合作对象,将教育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构筑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教育,无疑给了老师学生一剂摆脱“孤独”的良方,它让教育冲破坚固的校园栅栏,更好地与社会融合。从班级管理的过程来看,合作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化”了的管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管理,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学生参与管理的積极性得到了激发,但仍难以离开班主任的指导,其角色并没有消退,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班主任在合作管理中的角色是:
1、合作管理的组织者(主要是制定合作目标、决定合作成员等)2、指挥和决策者(确定合作内容、解释合作任务、建立合作标准等)3、合作管理的参与者(提供帮助、介入并教授合作技巧等)4、合作活动的仲裁者(评定学生的合作情况、反馈合作效果、强化合作活动等)
合作管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有效的合作管理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 合作管理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管理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合作管理才能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教师在合作管理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
二、班级建设中合作机制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克服唱“独角戏”的管理局面,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合作管理,将班主任与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调动起来,克服了传统的班主任一人进行管理的单一层面,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管理体系。而且,全方位的参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结合,也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班主任走出了苦与累的困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管理的实行,将学生视为合作对象,放手让他们自主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班级建设中的合作策略
“策略”指的是一种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谋略意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以人为本的策略性管理,调动更广泛的人参与管理,才能产生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指向性和调控性的合作管理机制。
(一)合作动向的调控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动向是情感、意志、态度等品质调节下的价值取向。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合作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挖掘其参与管理的因素,并有意识进行调控,使其对班级管理产生正面影响。对于班级管理合作外因(领导、科任教师、社会组织、家长),班主任应当主动与他们沟通,介绍班级情况,让他们了解班级,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参与管理的意向,进而取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介入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去。对于班级管理合作内因(学生),班主任应当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辱是自己的荣辱,从而在情感上能够接受,认识上能够统一,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的一切事务之中,成为合作的主体。
总之,构筑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领域中具有独创性的改革,也是对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它必将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用于管理之中,使教师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最终使教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宗青著《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9期
[2] 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