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为本,思想为先,思想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承担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任务及班主任工作多年,使我真正在实践中体会到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密不可分。教师的天职虽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传授知识,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格外重要。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因此,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体会故事美,陶冶爱国情感。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詹天佑》等。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深深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此外,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了历史人物中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凝聚着的深厚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如:在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走进诗歌”这一单元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整理所学的古诗,查阅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使学生更加深了对陆游、文天祥、岳飞等爱国志士的了解,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二)体会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畫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丰富,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全面复习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再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诸如这类课文还很多,都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名篇。
二、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越来越注重自己,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缺乏给予与奉献、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小语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如《尊严》、《将心比心》、《梦想的力量》等。这些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情怀的素材。
三、营造感人情境,感悟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是抒情性比较强的散文。这些课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营造了一个个感人的情境。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宜从语言入手,再现文章的场面和情境,发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完成思想教育。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丰富,在这方面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这篇课文思想性很强,重在引导学生心临其境地感受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让学生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在教学中如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从而取得高水平、高效率的思想教育效果, 努力从各方面有的放矢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披文入境”,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引领学生的人生航向标,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体会故事美,陶冶爱国情感。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詹天佑》等。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应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深深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此外,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了历史人物中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凝聚着的深厚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如:在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走进诗歌”这一单元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整理所学的古诗,查阅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使学生更加深了对陆游、文天祥、岳飞等爱国志士的了解,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二)体会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他们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畫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丰富,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激情。全面复习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再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诸如这类课文还很多,都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名篇。
二、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越来越注重自己,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缺乏给予与奉献、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小语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思想内容。如《尊严》、《将心比心》、《梦想的力量》等。这些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情怀的素材。
三、营造感人情境,感悟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是抒情性比较强的散文。这些课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营造了一个个感人的情境。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宜从语言入手,再现文章的场面和情境,发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完成思想教育。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丰富,在这方面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这篇课文思想性很强,重在引导学生心临其境地感受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让学生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在教学中如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从而取得高水平、高效率的思想教育效果, 努力从各方面有的放矢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披文入境”,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引领学生的人生航向标,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