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王小波的小说中,作为历史或现实的那一部分生活总是充满着教条、恐惧和暴力的,而文中的叙事主人公王二,却能从理性现实中看到一个充满着荒谬与不敬的趣味世界,整个世界都以可笑的姿态出现。在随着这个世界里的人物一起体味种种离奇场景的时候,作者希望读者不必过于当真,希望他们始终具有一份自由放松的心情,暂时摆脱现存的秩序、规范、禁令,暂时消弭来自观念的各种界限。王小波以个人的想象力弥补了现实世界的不足,以他独辟蹊径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相关形式。
关键词:趣味;假正经;理性现实;荒诞
在当代中国,王小波是一个边缘思想家,他这一代人的精神旗帜曾经是道德理想主义。当年他们在强烈的乌托邦精神感召下,以高亢的热情,为实现至善至美的革命理想而呐喊奋斗。革命退潮之后,这一代人的精神发生了分化,许多人以一种悔不当初的世俗心态告别了过去的革命热忱。王小波虽然痛恨激情,讨厌道德理想的乌托邦,但他的激情与理想是内在的、收敛的,而不是张扬的、扩张的。在他看似冷漠的理性背后,蕴涵着浪漫的情感、幽默的情趣和理想的冲动。他在《<怀疑三部曲>总序》中说:“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虽然王小波笔下的故事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空中交织,但他所关注的重点,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普遍的、带有历史理性色彩的无趣人生境遇和对这种境遇的逃离与抵抗。
一、 生活是无趣的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自序中说:“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这里所说的无趣是陈腐、死板和单调划一。在王小波看来,生命本身就是新鲜活泼、多姿多彩的,生活原本就该充满乐趣,可是却有一些活在某种规则之内的人站在那里,他们控制着小说中这些个荒诞离奇的世界,他们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像他们一样无趣。
在《白银时代》、《未来世界》、《2015》、《2010》、《黑铁时代》中,王小波刻画了让人琢磨不透的种种规则对人的创造性的剥夺和人性的异化。在“2010”年,只有得“数盲”病的人才可以做领导,享受比没有得“数盲”病的人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在“白银时代”,公司里只有两种人,枪毙别人稿子的人和写出稿子等待别人枪毙的人,所有的小说都被一个“脱离生活”的理由弄得支离破碎,一部稿子出版之前要经过数十道删改,然而最后定稿时又和初稿一模一样;在“2015”年,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会被看做居心叵测,作者要被送到习艺所,被改造成工程师或农艺师;在“未来世界”,公司的权力达到了无边无际的地步,从事写作的“我”由于犯所谓直露、影射的错误,直接被安置到了学习班;在“黑铁时代”,每个稍有知识的人都被抓进“黑铁公寓”居住,接受管理员的约束,最有成就的人还要带上由国家三部一局监造的标有“国之瑰宝”的手铐。这是一个何其荒诞的世界,人类给自己制定了规则,给自己套上统一的枷锁,把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生活弄得呆板无趣。
在这样一个荒唐时代里的人物的生存状况会是什么样呢?规则无处不在,人活着没有任何尊严,这是一个无趣的世界。王小波用带有戏谑色彩的语言描绘了这个世界的死板、单调和荒诞:在《似水流年》中,矿院的贺先生只能以跳楼自杀来换取人的尊严;绝顶聪明的刘先生为了苟且偷生而装傻,为解馋吃一只鸭子而死;从香港回归大陆的李先生,最难以理解的是自己堂堂一个博士,回到大陆来,保卫东,保卫西,最后保卫的竟然是大粪,他说:“如果这不是做噩梦,那我一定是屎壳郎转世了!”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种种怪现状更发生在“王二”自己身上,六岁被大炼钢铁划伤了手,在身体上留下了永久的灼痛感;14岁因回答“活不活的没什么关系,一定要吃什么东西”而被老师骂作一只猪,在精神上留下了抹不去的创伤;进入豆腐厂后更因为一幅拙劣的不是自己画的女人裸体图而沦为被帮教、被改造的对象;最终王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了对生活的看法:“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这篇小说将时代的风云变幻寄寓于个人的成长经历与人生体验之中,以滑稽幽默的笔调写出悲剧性的历史意蕴和人生处境。
可以说,王小波反对的无趣,就是一切窒息生命的僵硬教条,一切虚伪的说教,一切“假正经”。在王小波看来,那些守着被抽空了人性内容的观念空壳吃饭的人总想用这些空壳构筑一个无趣的世界,并且强迫别人生活于其中,对此他不能不表示反对。
二、 生活是有趣的
王小波在《〈怀疑三部曲〉序》中提出一个假设:“凡人都喜欢有趣……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他并不认为有趣和无趣的问题有多复杂、多深奥。他总是以喜剧性的幽默、笑谑的笔调写出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可悲的事实,将以往构成悲剧的有罪与无罪、有意义与无意义、自由与不自由等等因素统统转化为荒诞性因素。按照他《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中的话来说:“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黄金时代》中的王二是深得黑色幽默个中三昧的高手,他告诉陈清扬与其急于澄清自己不是破鞋,不如自己将自己做成破鞋。真正的高手不是在刑场大声喊冤,杀错了,杀错了,而是与刽子手和观众插科打诨,他知道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与其发表义正辞严的演说,不如说些笑话让观众得些乐趣。他的笑既是对自己的鼓励和嘉奖,也是对绞刑架和刽子手的蔑视和嘲弄。在王小波的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与理性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给灰色天空添上一丝色彩的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特立独行的人物。在幼儿园和学校,他是学生干部和老师的帮教对象(《三十而立》);在知青点,他是军代表的专政对象(《黄金时代》);进入工厂,他又成为老鲁和X海鹰一类领导的惩戒对象(《革命时期的爱情》);甚至进入私人生活领域,他也是自己的情爱对象所拯救的对象(《我的阴阳两界》)。面对形形色色的规则,他或是奋起反抗,持枪与军代表对峙;或是拔腿逃避,与老鲁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无论主人公反抗还是逃避,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于这个理性世界的不屑一顾,他拥有自己精神上的乐土。
从主人公独特的精神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乐趣就从机械呆板的历史理性中解脱了出来。于是《寻找无双》中王仙客寻找无双的过程成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不能穷尽的过程:“在宣阳坊诸君子的故事里,无双一会儿不存在,一会儿和鱼玄机混为一体,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位官宦小姐。”寻找无双的过程变得像爱丽丝漫游奇境一样,从一开始就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已经“四五十岁”的豆腐厂革委会主任老鲁,因为怀疑是青年工人王二在男厕所里画了不利于她的淫画,竟毅然将女性的矜持和“胖乎乎的”福相都置之脑后,常常朝王二猛扑过来,要撕王二的脸,这时如果有人把她拦住,她就朝王二吐吐沫。这是只有出现在潮湿驳杂的市井街头中的场面,老鲁的追逐与王二的逃跑,构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场景。而在《红拂夜奔》中,王小波以他飞扬的想象力,将古代的洛阳城勾勒为流氓、发明家李靖与公差们“捉迷藏”的空间,年轻时候的李靖架着两丈高的双拐,在洛阳大街的上空恣意狂奔,待他尊为“卫公”之后,他所建造的长安城,却成为了不轨者无处藏身、无处逃遁的“铁桶”。
“趣味”在我们几十年贫乏的文学活动中,基本上只有贬义,而在人们实际的精神生活中更是被放逐和忘却的东西。但正是这些东西,一开始就吸引了王小波,作为文学艺术的魅力使他迷恋。王小波笔下的事物,以其不合常轨、颠倒秩序的特色,营造出了妙趣横生的生活乐趣。以“时代三部曲”为代表的90年代小说的喜剧性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它不仅使小说本身完成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叙事革命,而且也在历史理性的压抑之下显示了创造谐谑的新生的文学精神的可能性。王小波的小说自始至终把人的真实困境与历史的真相放到荒谬的场景中来加以展示,从而在一种喜剧性的叙事之中完成了对历史与现实秩序的最终瓦解,我们看到正是荒诞时代里的教条、恐惧和权力彻底被喜剧性的场景所颠覆。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红拂夜奔·序.花城出版社,1997.
[2]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
[3] 王毅.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
[4] 艾晓明,李银河,浪漫骑士 ——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5]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关键词:趣味;假正经;理性现实;荒诞
在当代中国,王小波是一个边缘思想家,他这一代人的精神旗帜曾经是道德理想主义。当年他们在强烈的乌托邦精神感召下,以高亢的热情,为实现至善至美的革命理想而呐喊奋斗。革命退潮之后,这一代人的精神发生了分化,许多人以一种悔不当初的世俗心态告别了过去的革命热忱。王小波虽然痛恨激情,讨厌道德理想的乌托邦,但他的激情与理想是内在的、收敛的,而不是张扬的、扩张的。在他看似冷漠的理性背后,蕴涵着浪漫的情感、幽默的情趣和理想的冲动。他在《<怀疑三部曲>总序》中说:“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虽然王小波笔下的故事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空中交织,但他所关注的重点,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普遍的、带有历史理性色彩的无趣人生境遇和对这种境遇的逃离与抵抗。
一、 生活是无趣的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自序中说:“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这里所说的无趣是陈腐、死板和单调划一。在王小波看来,生命本身就是新鲜活泼、多姿多彩的,生活原本就该充满乐趣,可是却有一些活在某种规则之内的人站在那里,他们控制着小说中这些个荒诞离奇的世界,他们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像他们一样无趣。
在《白银时代》、《未来世界》、《2015》、《2010》、《黑铁时代》中,王小波刻画了让人琢磨不透的种种规则对人的创造性的剥夺和人性的异化。在“2010”年,只有得“数盲”病的人才可以做领导,享受比没有得“数盲”病的人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在“白银时代”,公司里只有两种人,枪毙别人稿子的人和写出稿子等待别人枪毙的人,所有的小说都被一个“脱离生活”的理由弄得支离破碎,一部稿子出版之前要经过数十道删改,然而最后定稿时又和初稿一模一样;在“2015”年,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会被看做居心叵测,作者要被送到习艺所,被改造成工程师或农艺师;在“未来世界”,公司的权力达到了无边无际的地步,从事写作的“我”由于犯所谓直露、影射的错误,直接被安置到了学习班;在“黑铁时代”,每个稍有知识的人都被抓进“黑铁公寓”居住,接受管理员的约束,最有成就的人还要带上由国家三部一局监造的标有“国之瑰宝”的手铐。这是一个何其荒诞的世界,人类给自己制定了规则,给自己套上统一的枷锁,把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生活弄得呆板无趣。
在这样一个荒唐时代里的人物的生存状况会是什么样呢?规则无处不在,人活着没有任何尊严,这是一个无趣的世界。王小波用带有戏谑色彩的语言描绘了这个世界的死板、单调和荒诞:在《似水流年》中,矿院的贺先生只能以跳楼自杀来换取人的尊严;绝顶聪明的刘先生为了苟且偷生而装傻,为解馋吃一只鸭子而死;从香港回归大陆的李先生,最难以理解的是自己堂堂一个博士,回到大陆来,保卫东,保卫西,最后保卫的竟然是大粪,他说:“如果这不是做噩梦,那我一定是屎壳郎转世了!”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种种怪现状更发生在“王二”自己身上,六岁被大炼钢铁划伤了手,在身体上留下了永久的灼痛感;14岁因回答“活不活的没什么关系,一定要吃什么东西”而被老师骂作一只猪,在精神上留下了抹不去的创伤;进入豆腐厂后更因为一幅拙劣的不是自己画的女人裸体图而沦为被帮教、被改造的对象;最终王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了对生活的看法:“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这篇小说将时代的风云变幻寄寓于个人的成长经历与人生体验之中,以滑稽幽默的笔调写出悲剧性的历史意蕴和人生处境。
可以说,王小波反对的无趣,就是一切窒息生命的僵硬教条,一切虚伪的说教,一切“假正经”。在王小波看来,那些守着被抽空了人性内容的观念空壳吃饭的人总想用这些空壳构筑一个无趣的世界,并且强迫别人生活于其中,对此他不能不表示反对。
二、 生活是有趣的
王小波在《〈怀疑三部曲〉序》中提出一个假设:“凡人都喜欢有趣……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他并不认为有趣和无趣的问题有多复杂、多深奥。他总是以喜剧性的幽默、笑谑的笔调写出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可悲的事实,将以往构成悲剧的有罪与无罪、有意义与无意义、自由与不自由等等因素统统转化为荒诞性因素。按照他《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中的话来说:“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黄金时代》中的王二是深得黑色幽默个中三昧的高手,他告诉陈清扬与其急于澄清自己不是破鞋,不如自己将自己做成破鞋。真正的高手不是在刑场大声喊冤,杀错了,杀错了,而是与刽子手和观众插科打诨,他知道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与其发表义正辞严的演说,不如说些笑话让观众得些乐趣。他的笑既是对自己的鼓励和嘉奖,也是对绞刑架和刽子手的蔑视和嘲弄。在王小波的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与理性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给灰色天空添上一丝色彩的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特立独行的人物。在幼儿园和学校,他是学生干部和老师的帮教对象(《三十而立》);在知青点,他是军代表的专政对象(《黄金时代》);进入工厂,他又成为老鲁和X海鹰一类领导的惩戒对象(《革命时期的爱情》);甚至进入私人生活领域,他也是自己的情爱对象所拯救的对象(《我的阴阳两界》)。面对形形色色的规则,他或是奋起反抗,持枪与军代表对峙;或是拔腿逃避,与老鲁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无论主人公反抗还是逃避,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于这个理性世界的不屑一顾,他拥有自己精神上的乐土。
从主人公独特的精神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乐趣就从机械呆板的历史理性中解脱了出来。于是《寻找无双》中王仙客寻找无双的过程成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不能穷尽的过程:“在宣阳坊诸君子的故事里,无双一会儿不存在,一会儿和鱼玄机混为一体,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位官宦小姐。”寻找无双的过程变得像爱丽丝漫游奇境一样,从一开始就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已经“四五十岁”的豆腐厂革委会主任老鲁,因为怀疑是青年工人王二在男厕所里画了不利于她的淫画,竟毅然将女性的矜持和“胖乎乎的”福相都置之脑后,常常朝王二猛扑过来,要撕王二的脸,这时如果有人把她拦住,她就朝王二吐吐沫。这是只有出现在潮湿驳杂的市井街头中的场面,老鲁的追逐与王二的逃跑,构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场景。而在《红拂夜奔》中,王小波以他飞扬的想象力,将古代的洛阳城勾勒为流氓、发明家李靖与公差们“捉迷藏”的空间,年轻时候的李靖架着两丈高的双拐,在洛阳大街的上空恣意狂奔,待他尊为“卫公”之后,他所建造的长安城,却成为了不轨者无处藏身、无处逃遁的“铁桶”。
“趣味”在我们几十年贫乏的文学活动中,基本上只有贬义,而在人们实际的精神生活中更是被放逐和忘却的东西。但正是这些东西,一开始就吸引了王小波,作为文学艺术的魅力使他迷恋。王小波笔下的事物,以其不合常轨、颠倒秩序的特色,营造出了妙趣横生的生活乐趣。以“时代三部曲”为代表的90年代小说的喜剧性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它不仅使小说本身完成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叙事革命,而且也在历史理性的压抑之下显示了创造谐谑的新生的文学精神的可能性。王小波的小说自始至终把人的真实困境与历史的真相放到荒谬的场景中来加以展示,从而在一种喜剧性的叙事之中完成了对历史与现实秩序的最终瓦解,我们看到正是荒诞时代里的教条、恐惧和权力彻底被喜剧性的场景所颠覆。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红拂夜奔·序.花城出版社,1997.
[2]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
[3] 王毅.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
[4] 艾晓明,李银河,浪漫骑士 ——记忆王小波.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5]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