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性教学是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益最大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作者在了解有效性教学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所在,最后对构建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性教学 策略
一、有效性教学的涵义
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说,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让学生获得进步,获得发展。可见,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的根本标准。有效性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得好,以及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而无获,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则可视为无效的教学。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第一,学生掌握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学会了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掌握了化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三,学生已有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或获得了新的能力;第四,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并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学习,养成了喜动手、爱探究、善交流、能勇敢面对化学学习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一些教师抱怨教学任务重,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而对于一些的教材和教法研究不够,缺少课改的教学理念。其次,初中化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缺少主动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最后,一些教师把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花在讲题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有效的激发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缺少研究与关注。
之所以会存在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一些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灌输验证、包办限制、指责压抑,不能做到“授人以渔”,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够,久而久之,不能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自然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不高,也就使得教师教得无味,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课堂化学教学,才能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促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现阶段,开展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務。
三、构建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相比,主动积极地学习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且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因此,教师要尤为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1.利用实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教师可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盐酸的性质这一课时,我用实验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盛有盐酸的烧杯中放入一个鸡蛋,鸡蛋在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就好像在跳舞,学生对这一化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励其探究其中的奥秘,并及时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诱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2.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物质的构成”这一课内容时,我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清新剂来做教学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学生:“大家闻到的是什么气味?”学生回答:“香味。”“那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把问题的答案引导到化学中“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停的运动”这上来。我再提问:“你们可以看见香水粒子进入自己的鼻子吗?”学生回答:“看不见。”“为什么呢?”“因为构成香水的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分层次的教学原理,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相互之间存在差异,如何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如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成第一组(上)、第二组(中)、第三组(下)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小组,也就是所谓的异质分级分组。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要,结合教材的教学要求,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和训练,并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应有的发展,并鼓励其向更高的层次进步。
就拿课堂提问来说,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课教学中,教师针对第三组(下)的学生,设置一些较为基础、为接下来作铺垫的问题对其进行提问:实验室用来制氧气的物质是什么?(第三组学生回答)这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第三组另一学生回答)。针对第二组(中)的学生,设计较有难度的问题对其进行提问:液态氧变为气态氧是属于什么变化?(第二组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第二组另一学生回答)。而针对第一组(上)的学生可以让其对第二组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及题目拓展,自然过渡到教师本节课要讲授的教学内容。
分层次教学法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性的初中化学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分层次的教学原理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来构建有效性的初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郭玉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6).
[2]冯友明.构建主体参与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性教学 策略
一、有效性教学的涵义
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说,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让学生获得进步,获得发展。可见,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的根本标准。有效性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是否学得好,以及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而无获,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则可视为无效的教学。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第一,学生掌握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学会了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掌握了化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三,学生已有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或获得了新的能力;第四,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并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学习,养成了喜动手、爱探究、善交流、能勇敢面对化学学习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一些教师抱怨教学任务重,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而对于一些的教材和教法研究不够,缺少课改的教学理念。其次,初中化学教师缺少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缺少主动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最后,一些教师把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花在讲题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有效的激发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缺少研究与关注。
之所以会存在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一些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灌输验证、包办限制、指责压抑,不能做到“授人以渔”,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够,久而久之,不能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自然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不高,也就使得教师教得无味,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课堂化学教学,才能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促使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现阶段,开展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務。
三、构建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相比,主动积极地学习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且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因此,教师要尤为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1.利用实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教师可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盐酸的性质这一课时,我用实验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盛有盐酸的烧杯中放入一个鸡蛋,鸡蛋在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就好像在跳舞,学生对这一化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励其探究其中的奥秘,并及时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诱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2.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物质的构成”这一课内容时,我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清新剂来做教学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学生:“大家闻到的是什么气味?”学生回答:“香味。”“那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把问题的答案引导到化学中“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停的运动”这上来。我再提问:“你们可以看见香水粒子进入自己的鼻子吗?”学生回答:“看不见。”“为什么呢?”“因为构成香水的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分层次的教学原理,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相互之间存在差异,如何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如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成第一组(上)、第二组(中)、第三组(下)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小组,也就是所谓的异质分级分组。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要,结合教材的教学要求,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和训练,并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应有的发展,并鼓励其向更高的层次进步。
就拿课堂提问来说,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课教学中,教师针对第三组(下)的学生,设置一些较为基础、为接下来作铺垫的问题对其进行提问:实验室用来制氧气的物质是什么?(第三组学生回答)这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第三组另一学生回答)。针对第二组(中)的学生,设计较有难度的问题对其进行提问:液态氧变为气态氧是属于什么变化?(第二组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第二组另一学生回答)。而针对第一组(上)的学生可以让其对第二组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及题目拓展,自然过渡到教师本节课要讲授的教学内容。
分层次教学法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性的初中化学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分层次的教学原理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来构建有效性的初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郭玉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6).
[2]冯友明.构建主体参与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