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江苏省开展课程游戏化改革项目以来,我园积极参与改革实践,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到具体的行为落实,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前行,通过两年的实践,课程游戏化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四大举措推进
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促进老师学习、思考、变革,转变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动理念到行为的落实,我园在改革初期,全体行政就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举措。
(一)好书共读
转变观念,理论先行。为跟上新形势,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行为和理论对接度,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改变学习模式,开辟了两条学习通道,年级组共读和教研组共读;由各组领衔人制订好共读计划,每周学习一个章节,每周三中午围绕一个热点问题,以如何解决问题为焦点,就理论和行为如何对接进行交流研讨,并写好读书心得上传到校园网。
(二)成立工作室
为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加快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分别成立了“新教师共同体”和“骨干教师工作室”,一对一跟踪管理和培养,选择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优秀教师担任领衔人,每周开展活动,具体指导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反馈汇报
为促进教师在学习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以点带面促进老师思考,增强辐射效果,我们制定了反馈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学习的老师梳理相关学习内容,做好PPT隔周立即向全园老师反馈汇报。内容涉及五大版块:班级环境、户外活动、游戏后分享交流、弹性作息、园本教研,在交流汇报的氛围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谐共进,学习效率直线上升,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四)互动观摩
為放大评比活动的效益,每次评比活动结束后,我们利用现有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互动观摩学习研讨。要求教师边观摩边思考,处处学做有心人,会观察、会提问,互动观摩结束后立即组织研讨,以“优点、不足、创新”为话题,大家畅所欲言,打破成见与思维定势,进行观点碰撞。
二、两个彻底变革
(一)班级环境改变
第一阶段:区域设置从无到有
课程游戏化改革后,我们争取资金,创造条件,恰当布置桌椅,改变排排坐的摆放,每个班都创设了6个左右区域活动,本学期又投入资金,为每个班都创设了建构区。
第二阶段:空间布局渐趋合理
通过观摩和研讨,进一步剖析调整,减少班级中间预留的集体教学区,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区域,增加隔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中游戏学习。同时在布局调整时,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地面、走廊、楼梯拐角等,做到室内外自然延伸拓展。
第三阶段:材料投放从单一到多元
区域设置和空间价值的放大,随后带来的是对游戏材料的大量需求,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大量信息的刺激打开了老师的视野和思路,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提供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支持幼儿开展各类游戏。
第四阶段:由老师掌控到儿童参与
一贯以来,班级环境创设老师是主角,课程游戏化改革后,儿童是环境创设的主人。班级区域材料的添置摆放与儿童共同商讨决定,班级公约、进区规则全部由幼儿共同讨论,所有标识、标记都由孩子进行设计与表征,区域墙上呈现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班级环境呈现出幼儿学习活动的轨迹。
(二)户外环境变革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因园制宜,充分研讨和论证,对户外场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第一阶段:规划改造户外场地
幼儿园原来的场地很小,也没想到要充分利用如绿化带、草坪、紫藤长廊、山坡旁空地等角角落落的资源。在学习了游戏化的理念后,结合外出参观实践,视野开阔了,让幼儿与自然亲近,玩属于他们的游戏,改风景线为游戏场,基本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想法,对原有场地进行了适宜改造和巧妙运用。如:改造南边紧靠围墙的竹林地带,铺上轮胎,增添吊环、走绳索、木梯吊杆等;去掉灌木丛绿化带,设置长龙供幼儿钻爬、在小山坡上架设了溜索;
一、四大举措推进
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促进老师学习、思考、变革,转变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动理念到行为的落实,我园在改革初期,全体行政就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举措。
(一)好书共读
转变观念,理论先行。为跟上新形势,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行为和理论对接度,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改变学习模式,开辟了两条学习通道,年级组共读和教研组共读;由各组领衔人制订好共读计划,每周学习一个章节,每周三中午围绕一个热点问题,以如何解决问题为焦点,就理论和行为如何对接进行交流研讨,并写好读书心得上传到校园网。
(二)成立工作室
为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加快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分别成立了“新教师共同体”和“骨干教师工作室”,一对一跟踪管理和培养,选择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优秀教师担任领衔人,每周开展活动,具体指导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反馈汇报
为促进教师在学习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以点带面促进老师思考,增强辐射效果,我们制定了反馈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学习的老师梳理相关学习内容,做好PPT隔周立即向全园老师反馈汇报。内容涉及五大版块:班级环境、户外活动、游戏后分享交流、弹性作息、园本教研,在交流汇报的氛围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谐共进,学习效率直线上升,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四)互动观摩
為放大评比活动的效益,每次评比活动结束后,我们利用现有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互动观摩学习研讨。要求教师边观摩边思考,处处学做有心人,会观察、会提问,互动观摩结束后立即组织研讨,以“优点、不足、创新”为话题,大家畅所欲言,打破成见与思维定势,进行观点碰撞。
二、两个彻底变革
(一)班级环境改变
第一阶段:区域设置从无到有
课程游戏化改革后,我们争取资金,创造条件,恰当布置桌椅,改变排排坐的摆放,每个班都创设了6个左右区域活动,本学期又投入资金,为每个班都创设了建构区。
第二阶段:空间布局渐趋合理
通过观摩和研讨,进一步剖析调整,减少班级中间预留的集体教学区,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区域,增加隔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中游戏学习。同时在布局调整时,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地面、走廊、楼梯拐角等,做到室内外自然延伸拓展。
第三阶段:材料投放从单一到多元
区域设置和空间价值的放大,随后带来的是对游戏材料的大量需求,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大量信息的刺激打开了老师的视野和思路,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提供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支持幼儿开展各类游戏。
第四阶段:由老师掌控到儿童参与
一贯以来,班级环境创设老师是主角,课程游戏化改革后,儿童是环境创设的主人。班级区域材料的添置摆放与儿童共同商讨决定,班级公约、进区规则全部由幼儿共同讨论,所有标识、标记都由孩子进行设计与表征,区域墙上呈现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班级环境呈现出幼儿学习活动的轨迹。
(二)户外环境变革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因园制宜,充分研讨和论证,对户外场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第一阶段:规划改造户外场地
幼儿园原来的场地很小,也没想到要充分利用如绿化带、草坪、紫藤长廊、山坡旁空地等角角落落的资源。在学习了游戏化的理念后,结合外出参观实践,视野开阔了,让幼儿与自然亲近,玩属于他们的游戏,改风景线为游戏场,基本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想法,对原有场地进行了适宜改造和巧妙运用。如:改造南边紧靠围墙的竹林地带,铺上轮胎,增添吊环、走绳索、木梯吊杆等;去掉灌木丛绿化带,设置长龙供幼儿钻爬、在小山坡上架设了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