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心,简于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 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能作出的反应,借助于想像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
  一、明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设计活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而设计.
  如教学认识面积时,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实际生活中物体表面大小的经验,但那是不全面的,更多的可能是觉得框的范围大,所以面积就大,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面积所表示的含义,通常会这样设计:
  同学们,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 (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
  二、情境设计要切合实际
  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 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无锡体验生活2天.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教师又说:考虑到无锡是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 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无锡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 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 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无锡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无锡?”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便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三、探究活动不可盲目
  教学活动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要与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保持一致,在诸多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感叹精心设计的环节好看但不中用,耽误了有效教学时间,导致出现“教不完”现象,从而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其实这些是由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存在“缺失”行为:
  《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想在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吗?
  生:想!
  师:那么现在你们就在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同桌之间互相观察如何画一个圆?(学生开始活动,用圆规开始在纸上画圆. )
  师:请一名同学说说如何画一个圆?(指名回答)
  师:选一个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
  生:有很多条折痕.
  师:这些折痕是圓的什么呢?折痕相交的点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给他们起一个名字,好吗?(这时,学生给半径起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名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书上把他们叫做半径,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半径……
  这样的探究活动明显已经失去了探究的价值,成了为了探究而探究.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探究的价值,如本课中圆的一些基本概念者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是人为规定的数学概念、定义,并无过分探究的必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省去不必要的放任探究,使学习活动变得直接而省时.
  四、教学设计要有创造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注重教学设计的规范化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灵活运用教学设计模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 不能搞拿来主义,要在参考他人优秀教案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教案.
  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抛出“寻宝”这一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根据“寻宝提示”,在纸上自主“寻宝”,用直尺画出宝物的位置. 在“寻宝”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宝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从而由点到线,“创造”出圆. 在学生兴致盎然的探索过程中,华老师牢牢把握住“圆、圆心和半径”的定义及其关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圆,一中同长”的含义,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数学教学设计,要处理好开与合的关系. “开”就是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个性化探究、体验,发挥创造潜能. “合”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脱离目标轨道时,教师围绕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目标,及时加以调控. 这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的敏锐和灵活,更依靠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任何巧妙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了为学生服务,而纯粹为了体现所谓教师的设计精妙,不管如何的严丝合缝,那都不是我们要追寻的目标. 精于心,简于形,用心设计好每一堂课,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阵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引悟教育研究背景下,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是要求教师引导指点,不是包办代替.实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自主发展为目标,以探究实践为主体,构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理想课堂.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自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情境的学习,让学生自然、顺利地进入学习探究中去.  【关键词】引悟;探究  以公开课“圆的基本性质复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端正心态有教无类、多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三个方面,对艺术类考生高三数学复习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考;艺术类;数学复习  艺术类考生在高三复习时要备考术科, 在时间上不能保证正常的文化复习,甚至很多艺术生在1月份左右参加完省联考后,还要参加各学校的单考,一直到3月中旬才回校上文化课.那么在短短的不到三个月时间里,我们怎样去营造一
【摘要】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效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影响着、改造着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大面积实施,在教师不断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情况下,“回归课堂,
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 学困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注意对学困生进行观察和研究,不斷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 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用细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
【摘要】 数学知识是会伴随一个人一生的,每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数学,这也就表明数学是从生活中得到的,要应用于生活中.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讲解定义公式,没有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觉到枯燥.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的教学形式带来了改变,数学教学可以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还可以通过微视频、动画,音频等方式,具体的体现出数学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改善教学形式
常言道,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动力”. 创新人才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紧缺型”人才. 学科教学是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好基础“工作”,奠基“工程”. 数学学科是以判断、归纳、推理为主要思维手段的基础性学科. 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改革自我的学习群体,学生对事物、事件的见解和观点,总是表现出不拘一格的认识和看法,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更是表现的尤为明显. 创新能力是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
变式教学是一种传统和典型的中国数学教学方式,意在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变式题的功能,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变式中经历探究过程,如何把握一题多变的深度,一题多解的效度,有效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作一探讨.  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思路是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化归
【摘要】教学情境有效设置,能够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教与学的实施主体情感予以坚定,活动予以推进.教学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合理、科学设置.本文作者结合教学体会,简单分析情景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式教学;运用  教学情景的情感渲染、促进功效,在现实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展示和充分的呈现.设置教学情景,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
【摘要】 数学课堂有“味”,才能实现教学双长. 课堂教学的“味”,必须对小学生能动性、探索性、实效性等方面起到影响和作用.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对如何让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情味”“韵味”,进行粗浅阐述和议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情味”;“韵味”;  刍议  教育学认为,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深度渗透,就必须做好、做优课堂教学内容以
高中数学当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从基础知识之外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寻找数学研究课题,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对之进行自由探究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讲,研究性学习是对于基础教学的拓展延伸,也是学生们学习效果升华的关键步骤.从形式上来看,研究活动的自由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内容上来看,研究内容总是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能够有效打开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