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同时,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达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交往与联系,反映着教学活动的规律性。从多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育中积极主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感情融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师生之间相处的情况不是很乐观,矛盾在不断激化,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敌对关系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育工作。当务之急只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才能改善教育环境,但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充分形成,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认清形势,改进方法。《学记》提出了“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理念,大教育家孔子也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那么,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具备怎样的人格才会受到学生欢迎呢?
首先,提高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止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既然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广博的知识,学生就会从心底佩服,从而渴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
其次,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项自觉的、持久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描述过教师的处境:“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多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就表明成功的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
第三,真诚对待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说过:“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学生是渴望教师真实地、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教书育人的含义,更应该懂得“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语)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当然也无法给予别人,因此,要善于给学生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公正的批评,你就会感受到学生对你的尊重和敬爱。
第四,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加强民主平等对话。这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只有和学生一起探索,相互言说,相互倾听,相互分享。有许多语文教师受传统“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等思想的影响,总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允许学生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既养成了不勤于思考的懒惰习惯,又僵化了思维灵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感情应当受到欢迎。语文教师只有正确引导,才能加强并促进民主平等的对话,尤其是注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化、多角度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也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自然有了学习的动力,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特别是面对教师与学生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时,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完善自我,热爱学生,努力建立充满人性的,以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理解和信任为核心的和谐师生关系。我们应该牢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忠义,车文博.实用教育辞典[Z].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206.
[2]郑嫦丽,翟启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首先,提高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止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既然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广博的知识,学生就会从心底佩服,从而渴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
其次,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项自觉的、持久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描述过教师的处境:“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多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就表明成功的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
第三,真诚对待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说过:“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学生是渴望教师真实地、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教书育人的含义,更应该懂得“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语)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当然也无法给予别人,因此,要善于给学生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公正的批评,你就会感受到学生对你的尊重和敬爱。
第四,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加强民主平等对话。这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只有和学生一起探索,相互言说,相互倾听,相互分享。有许多语文教师受传统“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等思想的影响,总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允许学生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既养成了不勤于思考的懒惰习惯,又僵化了思维灵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感情应当受到欢迎。语文教师只有正确引导,才能加强并促进民主平等的对话,尤其是注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化、多角度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也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自然有了学习的动力,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特别是面对教师与学生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时,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完善自我,热爱学生,努力建立充满人性的,以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理解和信任为核心的和谐师生关系。我们应该牢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忠义,车文博.实用教育辞典[Z].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206.
[2]郑嫦丽,翟启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