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何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处理10.584元和12.096元这两个结果时.因为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认为算到“分”、算到“角”、算到“元”这样的状况可以预见。此时,教师必须清楚.作为“积的近似值”这节课,解决“付多少钱”这个问题,只是本节课学习取积的近似值的载体。因此.得到结果并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引导学生研究“截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才是本活动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