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陈元亮走出证券交易所大门,十字路口的黄灯正在闪。他向前紧赶几步,没想到,却在马路中间被困住了。红灯方向最后一辆车还在加速,绿灯方向的车流提前移动。他前行不是,后退也不行,干脆站住不动。一头花白的头发在旋转的气流中乱舞。
“老头子,活得不耐烦了……”
“要寻死,也不要害人呀。”
从他身边驶过的车辆里,飞出各种咒语般的责怪。他不会去跟这些人计较的,再难听的话也听过了,耳朵早就起了老茧,这种轻飘飘的话根本不会上心里去的。不过,等过了马路,他却不走了。站在上街沿上,他转身看着马路对面,一幢三层楼的房子,证券交易所几个浮雕金字高高在上。每个星期有五天,从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他会在那里度过。他自己带着茶杯和毛巾,还有简易的午饭。行情显示牌左下方第五排边上,有他的“专座”,这里紧挨着下单的电脑,便于他快速下单。不过,这已经仿佛是很多年前的景象了。这些年里,原先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大厅,缩小成了半个篮球场,再也不用人挤人抢位子,在一排椅子上躺下小睡也大有人在。可是,陈元亮还是每天必到。人老了,许多年养成习的惯不好改,改了身体会出问题。他基本上很少操作,股票都套牢了,十几万元从账面上抹去了,不在乎涨涨跌跌几百块的输赢。他坐在那里,看看报纸,听听议论,打盹迷糊。坐久了,站起身,上趟厕所,四处转转,凑到人堆里旁听一会……他习惯了这儿的空气、气味,还有窗外人来人往的风景。
这会儿,站在上街沿上,他在心里问自己,是啊,我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往家里赶?
每天一到了红红绿绿的行情显示牌翻黑,他就有一种想回家的冲动,好像那里有事等着他去做。走出证交所,他即刻便淡忘了当天行情的潮起潮落,或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经历多了。总之,从三点钟收市那一刻起,股市的一切与他了无关系,无喜无忧。
陈元亮独自一人过日子,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五十年前,二十多岁的他因为和别人较真,开了一句玩笑,被送去白毛岭农场。他与人打赌说:谁能找出一只一千岁的猴子,我就信有人能活一万岁。一千岁的猴子没人见过,陈元亮却被打成了坏分子。“文革”开始后,有人对他说,你这句话放在现在,就是吃枪子的罪。他觉得很庆幸,躲过这一劫。等他解除劳教从农场回家,有人告诉他,你这句话没有说错,他又觉得有点冤,生不逢时啊。不过,在农场时,他明白了“命运”这个词的含义,所以也没有什么想不开。
从白毛岭回到家里,他四十多岁,不算老。父母却已经不在了,留给他一套直统间的公房。他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他,他们不会走得这么早。这也是无可挽回的事情,责己和怨人解决不了问题。好在他还活的,日子还要过下去。
过日子,他不用担心,农场生活教会了他一切。他重新粉刷了墙壁,乳白色的,水泥地面上了一层深咖啡色的油漆。敲敲打打,把父母留下的一套歪卯脱榫的老家具重新拼装了一下。经过一番打理,一个直统间一分为二,里面是起居室,外面是餐厅。为了方便就餐,他还用从农场带回来的木材打了一张木桌,放在煤气灶旁边。
打餐桌的时候,有人敲门。
站在他家门口的是一个女人。
“你就是陈家的儿子?”女人的口气有点自来熟。
陈元亮木木地看着她,不做声。在农场养成的习惯,少说话多干事,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
“真正作孽啊,”女人感叹一句,随后转入正题,“你敲木头的时候稍微轻一点,这种老公房的楼板还不到十公分厚,你上面一敲,下面房间就像地震了一样,我家老头子血压高,经不起这种震动……”
陈元亮明白了。他住的是302,她在楼下202。
“好的,阿嫂,我尽量敲得轻一点。”他说。
女人露齿一笑:“你叫错了辈分了,我跟你姆妈平辈,要叫阿姨的。你看我几岁?”顿了顿,又说,“老实告诉你吧,再过两天就整六十了。”
她细皮嫩肉,看上去最多五十岁。
陈元亮还是不明白,应该怎么叫她。
女人自我下了台阶:“你就叫我林珏英吧。好了,我要下楼了。拜托,轻一点,啊。”
二
下午三点半,陈元亮回到翟村小区一号楼。像往常一样,他先去楼下的信箱查看。格子状排列的铁皮信箱板松松垮垮地吊在墙上,早已锈蚀得斑驳陆离。自从那次信箱被集体撬窃后,有几家的信箱就一直虚掩着,其中就包括陈元亮的302室信箱。他独身一人,亲戚朋友早就断了联系,没有人给他递送重要东西。有人想看看就打开看,省得费力去撬。他从信箱里取出一张电费单子,顺手将塞在里面的几张小广告掏出来,扔进边上的废纸篓里。随后,他打开同样虚掩202的信箱,里面同样是一张电费单子。他拿着两张单子,上楼去。
翟村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房屋结构老了,居住成员也偏向老年化。在这里长大的年轻人,看不起这种设施简陋的房子,纷纷在外面购置新房搬了出去。如今住在里面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临时租房早出晚归的外来人。有些房间的主人,一年中有半年住在移民国外的儿女那里,房间干脆就空关着。整幢楼白天冷冷清清,夜晚早早黑灯瞎火。
路过202室门口,陈元亮停下脚步,侧耳倾听,紧闭的房门里静悄悄。他又走到灶间窗前,探头朝里张望。装着铁栅栏的玻璃灰蒙蒙一片,里间的门关着,看进去黑洞洞的。
他没有上前敲门,稍作停留后继续上楼,回到自己家中。
在餐桌旁的凳子上坐下,他才觉得有点腰酸,毕竟七十好几的人了。从农场回来后,他在一家机修厂干过几年,但好景不长,企业转制,在职人员统统下岗。他拿了买断的五万块钱回家。本来还想找份工作,没想到遇上了牛市,就全身扑到了股市里。一晃,二十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二十年里,所有的日子就差不多,陈元亮想不起有哪些值得记忆的事情。掰着指头算算,谈过的几个女朋友,有时还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室友后来得了肾病,熬了几个月,临死前眼睛不肯闭上,对陈元亮说,那个铜吊什么样子,我直到今天也没有见过。
陈元亮说,你不去串门,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室友说,你说得对,还是我不对。说完,他闭上了眼睛。
在白毛岭,陈元亮学到了许多,那些教训都是活生生的,上面刻着生命的代价。他记了一辈子。
不过,看着林珏英无助的样子,他顾不上那么多了。进屋以后,他直接来到了床头,两根指头先在张先生的颈动脉上搭了片刻,然后用大拇指在张先生的人中穴上用力按下去。在农场时,只要有人突然昏死过去,边上的人就用这一招。行就行,不行也就不行了。他一直按到救护车来,张先生还是没有醒来。
急救医生见惯了这样的场面,不动声色地翻开张先生的眼皮,看了看瞳孔,随即用长长的针头直接插进心脏注射药水。然后站在边上看表。十分钟后,医生再次看了看张先生的瞳孔,对边上哭成泪人的林珏英说:“你还是叫殡葬车吧,我这就出死亡证明。”
救命车走了,殡葬车还没有来。
张太太哭不动了,虚脱似的窝在一张单人沙发里,两只眼睛像受惊的野猫,发出幽幽的绿光。
“我是从睡梦里一下子惊醒的,少了老头子敲木鱼的声音,不大习惯。正在寻思哪里出了问题,这才发现,老头子连喘气的声音都没有,就害怕起来,连忙开灯。他已经不会动了,推也推不动……”她自言自语地说着,“谁会想到呢,一个人说走就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有。你叫我一个人怎么办。儿子一家人在日本,现在通知他们,再快也要明天晚上才能回来。”
“先给张先生擦擦身子吧,”陈元亮打断了她的话,“再过一会,人僵硬了,换衣服恐怕会伤筋动骨。”
林珏英双手撑着沙发扶手,用力扭动身子,两条腿像别人似的,就是站不起来。
“你不要动了,我来吧。”陈元亮说。
“真的不好意思,陈师傅,太麻烦你了。”她又开始抽泣。
在林珏英的指点下,陈元亮到卫生间里盛了盆温水,又在衣橱里拿了干净衣服。回到床边,他脱下张先生身上的汗衫、短裤,用一条新毛巾从脸上开始往下擦洗。
张先生虽然八十岁了,身上的肉还是不少,脱光了,白乎乎的一堆,湿毛巾在上面擦过,那些肉在皮下面被推得波浪似的滚动。陈元亮擦着擦着,就联想到了给肾病死去的室友擦身的情景。那人真是瘦啊,锁骨和头颈骨不用处理,就是一副现成的标本;前胸的肋骨一根根弹出来,只有一张皮包在上面,毛巾擦在皮肤上就像擦在搓板上。他生怕拆碎了这具标本,搓破了那层皮,就用湿毛巾,在骨头上一片片按过去……
“真的对不起你啊,”林珏英窝在沙发里,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说,“你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送上,却给我们家张先生擦尸身……”
陈元亮听了这句话,眼泪从眼眶里涌出来,滴在张先生的肚皮上。他连忙扭过脸过,一边擦去滴落的泪水。他早就从林珏英的嘴里,听到过父母去世当时的情景。母亲第三次去白毛岭探望独养儿子,回家后喝了一瓶敌敌畏。父亲上班回来,看到在地上痛苦挣扎的女人,心急慌忙找了一辆三轮车,把她送进医院。医院里正在开大会,批斗医生。父亲在医院里转来转去,找不到一个能来抢救的人。就这样,父亲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躺在急诊间走廊上,一点点没了气息。从那以后,父亲就有点痴呆,一个人坐着可以半天不说话,眼神望出去好像看得很远很远。单位里派人带他去看病。吃了药以后,病情似乎有了好转,生活能自理了。以后的日子,他请了长病假在家休养。他一个人在家,安静得就像没有人似的。这样安静了有一两年。后来有一天,楼下的林珏英突然想起来,有些日子没有听到头顶上有人走动的声响。她提醒张先生。两人足足留意了一天,果真是没有一点声音。他们便上楼去,敲302的门,怎么也敲不开,这才觉得有问题,赶紧报告居委会。
陈元亮的父亲吃了过多剂量的药,一觉睡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居委会领着管区民警,撬开门锁进屋,躲在床上的尸体已经肿胀发胖,稍一碰擦皮肤就裂开来……
陈元亮听了半天没有说话,人像木头一样呆立着。
林珏英说,都是我不好,我早点发现早点报告就好了。
陈元亮说,不怪你,怪我,我在家就不会这样。
林珏英又说,我不该对你说得这么具体。
陈元亮说,你不说,我也会问你的。
四
一个小时以后,陈元亮做好晚上的饭菜,再到窗前去看,那张电费单子还挂在绳子上,被风吹得微微晃动。他感到有点意外。平时,吊下去小菜篮子或者铁夹子,过个一时半刻,篮子里或夹子上的东西换了,取而代之的,是信封或者字条。他把篮子或夹子吊上来。字条是从小学生的算术本上裁下来的,林珏英退休前是小学老师,上面清清爽爽写着一笔笔账目;信封是用过的,里面塞着买东西的钱款,清算到一毛分币。整个周转的流程,就这样玩儿似的过了一遍……今天虽然有点意外,但陈元亮并没有往坏处去想。他想,林珏英或许还没有看到。
他抬头看看天色。天上是大片静止的云彩,正在下落的太阳从低处照着它们,把云朵的厚度、密厚,还有纤维感都凸现出来了。小区绿化带里,那些溜旱冰的孩子不见了,多了三三两两饭后散步的老年人。
时间还早呢。他想。
“天气真好。”他低声自语了一句。
自从张先生去世以后,林珏英就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少了,声音低了,很少见她出门走动。更要命的是,她的两条腿不听使唤了,从房间里走到房门口,短短五六米的路,拖拖拉拉要走上五六分钟。儿子一家从日本回来,办完父亲的丧事,住了两个星期又要回去。儿子在东京开了一家做广告文案的小公司,老板、伙计、跑腿都是他一个人。业务还很多,不能回头的。那些老客户一旦回头,换了人家,一般不会再回来。母亲这一头,他也放心不下,打算给她请个住家保姆。这个动议刚刚从他嘴里吐出来,就被林珏英呛了回去。
林珏英说,“我好手好脚的,能吃能做,一个人落得清静,你倒好,弄个人进来,要我每天好吃好话好脸色地伺候。不是存心要折我寿的嘛。我告诉你,那个人前脚进门,后脚我就拿着行李走人。” 他突然觉得,照管林珏英似乎便成了他的责任,起码此刻他要负起责任来。
回到家里,陈元亮取了两条床单联结起来,一头绑在腰间,一头拴在自家铁窗的窗框上。他拉着床单,两腿移出窗去,转过身来,贴着墙壁,一点点往下挪动。他要从202的窗口翻进去。三十年前,在白毛岭打井的时候,他就是这样拉着绳子爬上爬下的。深重的暮色中,他的身子悬在半空,最初的瞬间,感觉好像身体抽空了,平时看上去仅一步之遥的距离,竟是那样的远。他稳稳神,四肢贴在墙上,脚尖踏到了202室开着的窗扇。
“你们快去门口,我这就去开门。”陈元亮两只脚踩到了202的窗台上,回头对围观的人群说。他解开腰间的床单,钻进窗内,踏着窗台下的沙发走下去,站在地板上。电灯亮了,房间里空无一人。他纳闷:她去了哪里?房门被敲得“呯呯”响。他打开门,听着消息聚拢来的邻居一拥而入,在房间里四处探望。站在卫生间门口的人一脚踩进水里,叫起来:“地上怎么有这许多水啊?”
卫生间里黑铁木托,一片混沌。开灯一看,林珏英蜷缩在卫生间的地板上,身子瑟瑟颤抖,除了呼吸尚存,神志已经模糊不清了。抽水马桶的水箱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斜倒在她的身边。她的衣服和身边的地上全是水,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林珏英,林珏英……”
众人连忙扶起她,纷纷叫喊着,却不见她的回应。看情景,她已经摔倒多时。
众人将林珏英抱到床上。女人们让男人避开,替林珏英擦干身上的水。可是,一时找不到替换的干净衣物,几张脸四处张望。陈元亮在她们身后,将替换衣物递了过来。他替张先生擦身子的时候,知道了他家放置替换衣服的地方。
林珏英醒来了,睁大眼睛,打量四周,一眼看到陈元亮:“陈师傅,发生什么事情了,屋里这么多人?”
“你昏过去了。”陈元亮说。
“昏过去了?”林珏英想了想,一边回忆一边说,“我好像刚才在上厕所,让我想想,对了,起来的时候脚下不稳,我伸手扶了一下马桶后面的水箱。水箱松动了,手里扶了个空,人滑倒在了地上。还没有等我站起来,水箱倒了下来,整个压在我的身上,满天世界的水随之涌了出来……随后,我就看到你们站在边上。”
“你已经昏睡了两三个小时。”陈元亮贴着她的耳边说,“不是一歇歇。”
“是吗?”林珏英不大相信。
六
得到消息,林珏英的儿子从东京赶回来。
陈元亮对登门感谢的张家儿子说:“我看你还是陪你姆妈到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我看她这些日子讲话做事,经常一时明白一时糊涂,好像连冷热也弄不大清楚。”
医院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林珏英身上除了已知的疾病外,还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她不能再一个人单独居住了。儿子通过居委会为母亲请了一位住家保姆,一天二十四小时看护林珏英的饮食起居。一切安排妥当后,儿子指指楼上,关照她:“姆妈,陈元亮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不能老是去麻烦他。”林珏英不高兴了:“不麻烦他怎么办?你又不在身边,有事想叫你,小事情你嫌烦,要紧要命的事情又等不及……”儿子被母亲说得很尴尬。林珏英说:“我犟不过你们,住家保姆还要相处起来,才看得清好坏。不过,陈师傅老邻居了,我信得过。”儿子说:“听说这次陈师傅是从窗口翻进来的,说明二楼不大安全,这两天就请人来装防盗窗。”林珏英瞪圆了眼睛:“怎么,你想把我关在牢笼里?我活着,防盗窗就不能装,死了,随便你怎么样。”儿子只好作罢。
陈元亮没有听见这对母子的对话,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去菜场,去股市,回来顺手替林珏英捎带信箱里的东西,然后从楼上用绳子吊下去。在家里,他还是会留意楼下的动静。楼下多了一个人,声音有点杂。不过,他还是能从中分辨出林珏英的脚步声,据此推断她的行动。半夜里听到突然的响动,他会从床上惊醒,直到确认不是楼下传来的声音,才放心睡去。林珏英仍像平常一样,有事就拿根竹竿敲敲302窗口的铁皮罐头,向楼上求援。等到住家保姆明白过来,陈元亮已经领命而去了。
有时候,一个人吃饭的时候,陈元亮突然会想,请什么住家保姆,我来照顾她好了,两家人家合并一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他马上就为突发的奇想所惊骇,自责自己,你作死啊,外面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你这个劳改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活得不耐烦了。
林珏英的老年痴呆症一天比一天严重,原来只是忘记事情,偶尔犯一阵糊涂,现在糊涂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长了。不出她的所料,日子一长,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住家保姆做不下去了。换了一个,第二个只做了一个星期便告退……年底的时候,儿子从日本回来,将母亲送进了养老院。
楼里又多了一户空房间。
七
春节里,陈元亮提着一袋水果和两听奶粉,转了两辆长途汽车,去养老院探望林珏英。
林珏英坐在轮椅上,眼神空空的,认不出他了。陪在一边的护理人员俯在她的耳边说:“阿婆,有人来看你了。”她朝空蒙里看了一眼,眼神陌生而虚渺,随后埋下头去,两手交叉摸着手背。手背上的皮肤被她抚摸得油油亮亮。护理人员对陈元亮说:“你不要不高兴,她不认得人了,她儿子去日本前来看她,她都认不出来。”
对此情景,陈元亮来之前就有思想准备。看到她住着两个人一间的套房,有专门人员护理,头发梳得清清爽爽,好像还比在家里胖了一些,他已经很满足了。他把手上拎着的水果和奶粉放在床边柜上,手指头敲敲奶粉罐头,对林珏英说:
“还是你平常要我代买的牌子……”
林珏英似乎一惊,呆呆地盯着他,一脸思索的样子。
“香蕉,你一直让我买的,吃了润肠。”他又说。
林珏英呆滞的眼睛突然一亮,拍拍手,指着他:“你,三楼的陈师傅。”
陈元亮明白,她记起来了。这时候的林珏英一定也看到了,从三楼缓缓而下的绳子,吊在绳子上的纸片在风中摇曳,还有三楼窗前一敲就响的铁罐头发出的磐石般余响……
从养老院回家,这天晚上,陈元亮临睡前在想,如果自己活到林珏英那样的地步,该怎么办。他第一个想法,自己肯定不会得老年痴呆症。第二个想法,在办理后事这件事上,别人有儿女出面,他只有自己来处理。他记起在白毛岭,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讨论死法,最后的结论,人最好在睡梦中去世,然后自动掉进火炕里。
用什么办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还没有等他深入想下去,睡意上来了。
原载《天津文学》201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青芒果
陈元亮走出证券交易所大门,十字路口的黄灯正在闪。他向前紧赶几步,没想到,却在马路中间被困住了。红灯方向最后一辆车还在加速,绿灯方向的车流提前移动。他前行不是,后退也不行,干脆站住不动。一头花白的头发在旋转的气流中乱舞。
“老头子,活得不耐烦了……”
“要寻死,也不要害人呀。”
从他身边驶过的车辆里,飞出各种咒语般的责怪。他不会去跟这些人计较的,再难听的话也听过了,耳朵早就起了老茧,这种轻飘飘的话根本不会上心里去的。不过,等过了马路,他却不走了。站在上街沿上,他转身看着马路对面,一幢三层楼的房子,证券交易所几个浮雕金字高高在上。每个星期有五天,从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他会在那里度过。他自己带着茶杯和毛巾,还有简易的午饭。行情显示牌左下方第五排边上,有他的“专座”,这里紧挨着下单的电脑,便于他快速下单。不过,这已经仿佛是很多年前的景象了。这些年里,原先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大厅,缩小成了半个篮球场,再也不用人挤人抢位子,在一排椅子上躺下小睡也大有人在。可是,陈元亮还是每天必到。人老了,许多年养成习的惯不好改,改了身体会出问题。他基本上很少操作,股票都套牢了,十几万元从账面上抹去了,不在乎涨涨跌跌几百块的输赢。他坐在那里,看看报纸,听听议论,打盹迷糊。坐久了,站起身,上趟厕所,四处转转,凑到人堆里旁听一会……他习惯了这儿的空气、气味,还有窗外人来人往的风景。
这会儿,站在上街沿上,他在心里问自己,是啊,我为什么要这么急着往家里赶?
每天一到了红红绿绿的行情显示牌翻黑,他就有一种想回家的冲动,好像那里有事等着他去做。走出证交所,他即刻便淡忘了当天行情的潮起潮落,或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经历多了。总之,从三点钟收市那一刻起,股市的一切与他了无关系,无喜无忧。
陈元亮独自一人过日子,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五十年前,二十多岁的他因为和别人较真,开了一句玩笑,被送去白毛岭农场。他与人打赌说:谁能找出一只一千岁的猴子,我就信有人能活一万岁。一千岁的猴子没人见过,陈元亮却被打成了坏分子。“文革”开始后,有人对他说,你这句话放在现在,就是吃枪子的罪。他觉得很庆幸,躲过这一劫。等他解除劳教从农场回家,有人告诉他,你这句话没有说错,他又觉得有点冤,生不逢时啊。不过,在农场时,他明白了“命运”这个词的含义,所以也没有什么想不开。
从白毛岭回到家里,他四十多岁,不算老。父母却已经不在了,留给他一套直统间的公房。他知道,如果不是因为他,他们不会走得这么早。这也是无可挽回的事情,责己和怨人解决不了问题。好在他还活的,日子还要过下去。
过日子,他不用担心,农场生活教会了他一切。他重新粉刷了墙壁,乳白色的,水泥地面上了一层深咖啡色的油漆。敲敲打打,把父母留下的一套歪卯脱榫的老家具重新拼装了一下。经过一番打理,一个直统间一分为二,里面是起居室,外面是餐厅。为了方便就餐,他还用从农场带回来的木材打了一张木桌,放在煤气灶旁边。
打餐桌的时候,有人敲门。
站在他家门口的是一个女人。
“你就是陈家的儿子?”女人的口气有点自来熟。
陈元亮木木地看着她,不做声。在农场养成的习惯,少说话多干事,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
“真正作孽啊,”女人感叹一句,随后转入正题,“你敲木头的时候稍微轻一点,这种老公房的楼板还不到十公分厚,你上面一敲,下面房间就像地震了一样,我家老头子血压高,经不起这种震动……”
陈元亮明白了。他住的是302,她在楼下202。
“好的,阿嫂,我尽量敲得轻一点。”他说。
女人露齿一笑:“你叫错了辈分了,我跟你姆妈平辈,要叫阿姨的。你看我几岁?”顿了顿,又说,“老实告诉你吧,再过两天就整六十了。”
她细皮嫩肉,看上去最多五十岁。
陈元亮还是不明白,应该怎么叫她。
女人自我下了台阶:“你就叫我林珏英吧。好了,我要下楼了。拜托,轻一点,啊。”
二
下午三点半,陈元亮回到翟村小区一号楼。像往常一样,他先去楼下的信箱查看。格子状排列的铁皮信箱板松松垮垮地吊在墙上,早已锈蚀得斑驳陆离。自从那次信箱被集体撬窃后,有几家的信箱就一直虚掩着,其中就包括陈元亮的302室信箱。他独身一人,亲戚朋友早就断了联系,没有人给他递送重要东西。有人想看看就打开看,省得费力去撬。他从信箱里取出一张电费单子,顺手将塞在里面的几张小广告掏出来,扔进边上的废纸篓里。随后,他打开同样虚掩202的信箱,里面同样是一张电费单子。他拿着两张单子,上楼去。
翟村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房屋结构老了,居住成员也偏向老年化。在这里长大的年轻人,看不起这种设施简陋的房子,纷纷在外面购置新房搬了出去。如今住在里面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临时租房早出晚归的外来人。有些房间的主人,一年中有半年住在移民国外的儿女那里,房间干脆就空关着。整幢楼白天冷冷清清,夜晚早早黑灯瞎火。
路过202室门口,陈元亮停下脚步,侧耳倾听,紧闭的房门里静悄悄。他又走到灶间窗前,探头朝里张望。装着铁栅栏的玻璃灰蒙蒙一片,里间的门关着,看进去黑洞洞的。
他没有上前敲门,稍作停留后继续上楼,回到自己家中。
在餐桌旁的凳子上坐下,他才觉得有点腰酸,毕竟七十好几的人了。从农场回来后,他在一家机修厂干过几年,但好景不长,企业转制,在职人员统统下岗。他拿了买断的五万块钱回家。本来还想找份工作,没想到遇上了牛市,就全身扑到了股市里。一晃,二十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二十年里,所有的日子就差不多,陈元亮想不起有哪些值得记忆的事情。掰着指头算算,谈过的几个女朋友,有时还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室友后来得了肾病,熬了几个月,临死前眼睛不肯闭上,对陈元亮说,那个铜吊什么样子,我直到今天也没有见过。
陈元亮说,你不去串门,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室友说,你说得对,还是我不对。说完,他闭上了眼睛。
在白毛岭,陈元亮学到了许多,那些教训都是活生生的,上面刻着生命的代价。他记了一辈子。
不过,看着林珏英无助的样子,他顾不上那么多了。进屋以后,他直接来到了床头,两根指头先在张先生的颈动脉上搭了片刻,然后用大拇指在张先生的人中穴上用力按下去。在农场时,只要有人突然昏死过去,边上的人就用这一招。行就行,不行也就不行了。他一直按到救护车来,张先生还是没有醒来。
急救医生见惯了这样的场面,不动声色地翻开张先生的眼皮,看了看瞳孔,随即用长长的针头直接插进心脏注射药水。然后站在边上看表。十分钟后,医生再次看了看张先生的瞳孔,对边上哭成泪人的林珏英说:“你还是叫殡葬车吧,我这就出死亡证明。”
救命车走了,殡葬车还没有来。
张太太哭不动了,虚脱似的窝在一张单人沙发里,两只眼睛像受惊的野猫,发出幽幽的绿光。
“我是从睡梦里一下子惊醒的,少了老头子敲木鱼的声音,不大习惯。正在寻思哪里出了问题,这才发现,老头子连喘气的声音都没有,就害怕起来,连忙开灯。他已经不会动了,推也推不动……”她自言自语地说着,“谁会想到呢,一个人说走就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有。你叫我一个人怎么办。儿子一家人在日本,现在通知他们,再快也要明天晚上才能回来。”
“先给张先生擦擦身子吧,”陈元亮打断了她的话,“再过一会,人僵硬了,换衣服恐怕会伤筋动骨。”
林珏英双手撑着沙发扶手,用力扭动身子,两条腿像别人似的,就是站不起来。
“你不要动了,我来吧。”陈元亮说。
“真的不好意思,陈师傅,太麻烦你了。”她又开始抽泣。
在林珏英的指点下,陈元亮到卫生间里盛了盆温水,又在衣橱里拿了干净衣服。回到床边,他脱下张先生身上的汗衫、短裤,用一条新毛巾从脸上开始往下擦洗。
张先生虽然八十岁了,身上的肉还是不少,脱光了,白乎乎的一堆,湿毛巾在上面擦过,那些肉在皮下面被推得波浪似的滚动。陈元亮擦着擦着,就联想到了给肾病死去的室友擦身的情景。那人真是瘦啊,锁骨和头颈骨不用处理,就是一副现成的标本;前胸的肋骨一根根弹出来,只有一张皮包在上面,毛巾擦在皮肤上就像擦在搓板上。他生怕拆碎了这具标本,搓破了那层皮,就用湿毛巾,在骨头上一片片按过去……
“真的对不起你啊,”林珏英窝在沙发里,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说,“你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送上,却给我们家张先生擦尸身……”
陈元亮听了这句话,眼泪从眼眶里涌出来,滴在张先生的肚皮上。他连忙扭过脸过,一边擦去滴落的泪水。他早就从林珏英的嘴里,听到过父母去世当时的情景。母亲第三次去白毛岭探望独养儿子,回家后喝了一瓶敌敌畏。父亲上班回来,看到在地上痛苦挣扎的女人,心急慌忙找了一辆三轮车,把她送进医院。医院里正在开大会,批斗医生。父亲在医院里转来转去,找不到一个能来抢救的人。就这样,父亲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躺在急诊间走廊上,一点点没了气息。从那以后,父亲就有点痴呆,一个人坐着可以半天不说话,眼神望出去好像看得很远很远。单位里派人带他去看病。吃了药以后,病情似乎有了好转,生活能自理了。以后的日子,他请了长病假在家休养。他一个人在家,安静得就像没有人似的。这样安静了有一两年。后来有一天,楼下的林珏英突然想起来,有些日子没有听到头顶上有人走动的声响。她提醒张先生。两人足足留意了一天,果真是没有一点声音。他们便上楼去,敲302的门,怎么也敲不开,这才觉得有问题,赶紧报告居委会。
陈元亮的父亲吃了过多剂量的药,一觉睡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居委会领着管区民警,撬开门锁进屋,躲在床上的尸体已经肿胀发胖,稍一碰擦皮肤就裂开来……
陈元亮听了半天没有说话,人像木头一样呆立着。
林珏英说,都是我不好,我早点发现早点报告就好了。
陈元亮说,不怪你,怪我,我在家就不会这样。
林珏英又说,我不该对你说得这么具体。
陈元亮说,你不说,我也会问你的。
四
一个小时以后,陈元亮做好晚上的饭菜,再到窗前去看,那张电费单子还挂在绳子上,被风吹得微微晃动。他感到有点意外。平时,吊下去小菜篮子或者铁夹子,过个一时半刻,篮子里或夹子上的东西换了,取而代之的,是信封或者字条。他把篮子或夹子吊上来。字条是从小学生的算术本上裁下来的,林珏英退休前是小学老师,上面清清爽爽写着一笔笔账目;信封是用过的,里面塞着买东西的钱款,清算到一毛分币。整个周转的流程,就这样玩儿似的过了一遍……今天虽然有点意外,但陈元亮并没有往坏处去想。他想,林珏英或许还没有看到。
他抬头看看天色。天上是大片静止的云彩,正在下落的太阳从低处照着它们,把云朵的厚度、密厚,还有纤维感都凸现出来了。小区绿化带里,那些溜旱冰的孩子不见了,多了三三两两饭后散步的老年人。
时间还早呢。他想。
“天气真好。”他低声自语了一句。
自从张先生去世以后,林珏英就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少了,声音低了,很少见她出门走动。更要命的是,她的两条腿不听使唤了,从房间里走到房门口,短短五六米的路,拖拖拉拉要走上五六分钟。儿子一家从日本回来,办完父亲的丧事,住了两个星期又要回去。儿子在东京开了一家做广告文案的小公司,老板、伙计、跑腿都是他一个人。业务还很多,不能回头的。那些老客户一旦回头,换了人家,一般不会再回来。母亲这一头,他也放心不下,打算给她请个住家保姆。这个动议刚刚从他嘴里吐出来,就被林珏英呛了回去。
林珏英说,“我好手好脚的,能吃能做,一个人落得清静,你倒好,弄个人进来,要我每天好吃好话好脸色地伺候。不是存心要折我寿的嘛。我告诉你,那个人前脚进门,后脚我就拿着行李走人。” 他突然觉得,照管林珏英似乎便成了他的责任,起码此刻他要负起责任来。
回到家里,陈元亮取了两条床单联结起来,一头绑在腰间,一头拴在自家铁窗的窗框上。他拉着床单,两腿移出窗去,转过身来,贴着墙壁,一点点往下挪动。他要从202的窗口翻进去。三十年前,在白毛岭打井的时候,他就是这样拉着绳子爬上爬下的。深重的暮色中,他的身子悬在半空,最初的瞬间,感觉好像身体抽空了,平时看上去仅一步之遥的距离,竟是那样的远。他稳稳神,四肢贴在墙上,脚尖踏到了202室开着的窗扇。
“你们快去门口,我这就去开门。”陈元亮两只脚踩到了202的窗台上,回头对围观的人群说。他解开腰间的床单,钻进窗内,踏着窗台下的沙发走下去,站在地板上。电灯亮了,房间里空无一人。他纳闷:她去了哪里?房门被敲得“呯呯”响。他打开门,听着消息聚拢来的邻居一拥而入,在房间里四处探望。站在卫生间门口的人一脚踩进水里,叫起来:“地上怎么有这许多水啊?”
卫生间里黑铁木托,一片混沌。开灯一看,林珏英蜷缩在卫生间的地板上,身子瑟瑟颤抖,除了呼吸尚存,神志已经模糊不清了。抽水马桶的水箱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斜倒在她的身边。她的衣服和身边的地上全是水,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林珏英,林珏英……”
众人连忙扶起她,纷纷叫喊着,却不见她的回应。看情景,她已经摔倒多时。
众人将林珏英抱到床上。女人们让男人避开,替林珏英擦干身上的水。可是,一时找不到替换的干净衣物,几张脸四处张望。陈元亮在她们身后,将替换衣物递了过来。他替张先生擦身子的时候,知道了他家放置替换衣服的地方。
林珏英醒来了,睁大眼睛,打量四周,一眼看到陈元亮:“陈师傅,发生什么事情了,屋里这么多人?”
“你昏过去了。”陈元亮说。
“昏过去了?”林珏英想了想,一边回忆一边说,“我好像刚才在上厕所,让我想想,对了,起来的时候脚下不稳,我伸手扶了一下马桶后面的水箱。水箱松动了,手里扶了个空,人滑倒在了地上。还没有等我站起来,水箱倒了下来,整个压在我的身上,满天世界的水随之涌了出来……随后,我就看到你们站在边上。”
“你已经昏睡了两三个小时。”陈元亮贴着她的耳边说,“不是一歇歇。”
“是吗?”林珏英不大相信。
六
得到消息,林珏英的儿子从东京赶回来。
陈元亮对登门感谢的张家儿子说:“我看你还是陪你姆妈到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我看她这些日子讲话做事,经常一时明白一时糊涂,好像连冷热也弄不大清楚。”
医院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林珏英身上除了已知的疾病外,还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她不能再一个人单独居住了。儿子通过居委会为母亲请了一位住家保姆,一天二十四小时看护林珏英的饮食起居。一切安排妥当后,儿子指指楼上,关照她:“姆妈,陈元亮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不能老是去麻烦他。”林珏英不高兴了:“不麻烦他怎么办?你又不在身边,有事想叫你,小事情你嫌烦,要紧要命的事情又等不及……”儿子被母亲说得很尴尬。林珏英说:“我犟不过你们,住家保姆还要相处起来,才看得清好坏。不过,陈师傅老邻居了,我信得过。”儿子说:“听说这次陈师傅是从窗口翻进来的,说明二楼不大安全,这两天就请人来装防盗窗。”林珏英瞪圆了眼睛:“怎么,你想把我关在牢笼里?我活着,防盗窗就不能装,死了,随便你怎么样。”儿子只好作罢。
陈元亮没有听见这对母子的对话,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去菜场,去股市,回来顺手替林珏英捎带信箱里的东西,然后从楼上用绳子吊下去。在家里,他还是会留意楼下的动静。楼下多了一个人,声音有点杂。不过,他还是能从中分辨出林珏英的脚步声,据此推断她的行动。半夜里听到突然的响动,他会从床上惊醒,直到确认不是楼下传来的声音,才放心睡去。林珏英仍像平常一样,有事就拿根竹竿敲敲302窗口的铁皮罐头,向楼上求援。等到住家保姆明白过来,陈元亮已经领命而去了。
有时候,一个人吃饭的时候,陈元亮突然会想,请什么住家保姆,我来照顾她好了,两家人家合并一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他马上就为突发的奇想所惊骇,自责自己,你作死啊,外面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你这个劳改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活得不耐烦了。
林珏英的老年痴呆症一天比一天严重,原来只是忘记事情,偶尔犯一阵糊涂,现在糊涂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长了。不出她的所料,日子一长,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住家保姆做不下去了。换了一个,第二个只做了一个星期便告退……年底的时候,儿子从日本回来,将母亲送进了养老院。
楼里又多了一户空房间。
七
春节里,陈元亮提着一袋水果和两听奶粉,转了两辆长途汽车,去养老院探望林珏英。
林珏英坐在轮椅上,眼神空空的,认不出他了。陪在一边的护理人员俯在她的耳边说:“阿婆,有人来看你了。”她朝空蒙里看了一眼,眼神陌生而虚渺,随后埋下头去,两手交叉摸着手背。手背上的皮肤被她抚摸得油油亮亮。护理人员对陈元亮说:“你不要不高兴,她不认得人了,她儿子去日本前来看她,她都认不出来。”
对此情景,陈元亮来之前就有思想准备。看到她住着两个人一间的套房,有专门人员护理,头发梳得清清爽爽,好像还比在家里胖了一些,他已经很满足了。他把手上拎着的水果和奶粉放在床边柜上,手指头敲敲奶粉罐头,对林珏英说:
“还是你平常要我代买的牌子……”
林珏英似乎一惊,呆呆地盯着他,一脸思索的样子。
“香蕉,你一直让我买的,吃了润肠。”他又说。
林珏英呆滞的眼睛突然一亮,拍拍手,指着他:“你,三楼的陈师傅。”
陈元亮明白,她记起来了。这时候的林珏英一定也看到了,从三楼缓缓而下的绳子,吊在绳子上的纸片在风中摇曳,还有三楼窗前一敲就响的铁罐头发出的磐石般余响……
从养老院回家,这天晚上,陈元亮临睡前在想,如果自己活到林珏英那样的地步,该怎么办。他第一个想法,自己肯定不会得老年痴呆症。第二个想法,在办理后事这件事上,别人有儿女出面,他只有自己来处理。他记起在白毛岭,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讨论死法,最后的结论,人最好在睡梦中去世,然后自动掉进火炕里。
用什么办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还没有等他深入想下去,睡意上来了。
原载《天津文学》201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