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产妇产后会阴部位的护理,直接关系到产后产妇身体恢复情况以及是否能够提供有效母乳喂养。因此,针对整个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成了产科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
会阴部位指的是女性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部位,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是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必经之道,自然分娩的过程会造成女性会阴部位不同程度的撕裂,例如会阴切开或撕裂修补,导致会阴部位产生疼痛。由于产妇产后需要母乳喂养孩子,使用药物进行止痛并不是首选,所以医护人员对产妇会阴伤口疼痛要积极进行干预,以保证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
具体临床的护理措施是医护人员在产后24小时内使用冰袋敷于产妇的会阴部位,24小时之后使用硫酸镁湿热敷会阴部位。24小时内的冰敷可以收缩会阴部位的皮下血管,从而抑制住血管的炎性渗出和出血症状,并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局部伤口的疼痛。而在24小时之后湿热敷的方式,是利用热源和药物直接接触患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损伤组织尽早恢复,也有利于炎性反应的吸收,起到一定止痛和消肿的作用。
采取自然分娩方式的產妇,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就是会阴水肿。导致会阴部位出现水肿症状的因素比较多,例如第二产程延长、反复进行阴道检查、胎儿过大导致手术助产以及切口缝线过密等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会阴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怀孕期间孕妇不注意卫生情况、外阴阴道有发炎等也有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会阴水肿。根据会阴水肿症状的不同程度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若是轻度水肿,在产后2~3天即可自行消退。但较为严重的会阴水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出现疼痛感,临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产后24小时后湿热敷或远红外线照射会阴伤口。
在分娩之后,产妇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性阴道炎以及真菌性阴道炎都会引起会阴切口局部感染。胎膜早破现象会使得产程延长并额外增加感染的概率。正常情况下会阴切口经过一周才能够愈合,如果进行了外缝一般5天拆线,但缝线拆除之后,虽表面组织已愈合,但深层的肌肉组织和筋膜则需要一个月多的时间才能够得以修复。在此期间护士一定要提醒产妇避免进行性生活,否则有可能导致伤口出血引发感染。会阴部位的护理要求产妇一定要重视个人卫生情况,保持会阴部位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日常勤换消毒会阴垫,确保卫生。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注意侧卧位休息,避免恶露感染伤口,适当下床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恢复。
产妇出现了感染症状,处于不同的感染程度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不同。感染症状仅仅表现出伤口红肿时,护理人员可以先使用0.5%的碘附冲洗消毒,然后使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同时还要使用会阴红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两次。感染症状表现为按压出现疼痛感并有窦道存在脓性分泌物质时,护理人员应该先对伤口进行引流并及时拆除伤口缝线。较为严重的全层裂开患者应该要在局部清创术5~7天后,接受伤口内覆盖有粉红色肉芽组织的基础上的二期分层缝合,并且在此后要加强会阴部位的护理,严格预防二次感染的发生。
生理上,女性会阴部位临近肛门以及尿道,所以在日常排便之后应该要注意清洁,避免细菌感染。某些产妇在分娩之后可能会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建议产妇使用缓泻剂,若是存在小便不畅,也可以使用导尿措施。产妇外阴的清洁是每天必须要做的,每天使用0.02%的碘附溶液进行冲洗,在大小便之后还要对于会阴部位进行额外的清洗,以确保局部的清洁,同时保持会阴部干燥,这样有利于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或感染进一步加重。
会阴部伤口的疼痛及不适会使产妇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所以护士还需要对产妇多多鼓励和安慰,减少产妇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日常勤换会阴垫,保持会阴的清洁,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的饮食补充,以确保身体康复时所需的营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
产妇会阴部位的疼痛护理
会阴部位指的是女性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部位,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是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必经之道,自然分娩的过程会造成女性会阴部位不同程度的撕裂,例如会阴切开或撕裂修补,导致会阴部位产生疼痛。由于产妇产后需要母乳喂养孩子,使用药物进行止痛并不是首选,所以医护人员对产妇会阴伤口疼痛要积极进行干预,以保证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
具体临床的护理措施是医护人员在产后24小时内使用冰袋敷于产妇的会阴部位,24小时之后使用硫酸镁湿热敷会阴部位。24小时内的冰敷可以收缩会阴部位的皮下血管,从而抑制住血管的炎性渗出和出血症状,并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局部伤口的疼痛。而在24小时之后湿热敷的方式,是利用热源和药物直接接触患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损伤组织尽早恢复,也有利于炎性反应的吸收,起到一定止痛和消肿的作用。
产妇会阴部位的水肿护理
采取自然分娩方式的產妇,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就是会阴水肿。导致会阴部位出现水肿症状的因素比较多,例如第二产程延长、反复进行阴道检查、胎儿过大导致手术助产以及切口缝线过密等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会阴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怀孕期间孕妇不注意卫生情况、外阴阴道有发炎等也有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会阴水肿。根据会阴水肿症状的不同程度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若是轻度水肿,在产后2~3天即可自行消退。但较为严重的会阴水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出现疼痛感,临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产后24小时后湿热敷或远红外线照射会阴伤口。
产妇会阴部位的感染护理
在分娩之后,产妇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性阴道炎以及真菌性阴道炎都会引起会阴切口局部感染。胎膜早破现象会使得产程延长并额外增加感染的概率。正常情况下会阴切口经过一周才能够愈合,如果进行了外缝一般5天拆线,但缝线拆除之后,虽表面组织已愈合,但深层的肌肉组织和筋膜则需要一个月多的时间才能够得以修复。在此期间护士一定要提醒产妇避免进行性生活,否则有可能导致伤口出血引发感染。会阴部位的护理要求产妇一定要重视个人卫生情况,保持会阴部位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日常勤换消毒会阴垫,确保卫生。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注意侧卧位休息,避免恶露感染伤口,适当下床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恢复。
产妇出现了感染症状,处于不同的感染程度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不同。感染症状仅仅表现出伤口红肿时,护理人员可以先使用0.5%的碘附冲洗消毒,然后使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同时还要使用会阴红外线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两次。感染症状表现为按压出现疼痛感并有窦道存在脓性分泌物质时,护理人员应该先对伤口进行引流并及时拆除伤口缝线。较为严重的全层裂开患者应该要在局部清创术5~7天后,接受伤口内覆盖有粉红色肉芽组织的基础上的二期分层缝合,并且在此后要加强会阴部位的护理,严格预防二次感染的发生。
生理上,女性会阴部位临近肛门以及尿道,所以在日常排便之后应该要注意清洁,避免细菌感染。某些产妇在分娩之后可能会存在排便困难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建议产妇使用缓泻剂,若是存在小便不畅,也可以使用导尿措施。产妇外阴的清洁是每天必须要做的,每天使用0.02%的碘附溶液进行冲洗,在大小便之后还要对于会阴部位进行额外的清洗,以确保局部的清洁,同时保持会阴部干燥,这样有利于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或感染进一步加重。
会阴部伤口的疼痛及不适会使产妇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所以护士还需要对产妇多多鼓励和安慰,减少产妇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日常勤换会阴垫,保持会阴的清洁,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的饮食补充,以确保身体康复时所需的营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