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以两种方式推进,一是主题教学,二是项目制学习。其中,主题教学是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它以春夏秋冬为纲、日月节令为目,以“大主题引领,小主题落实”为主要方式,以一日常规活动为主线,以生活、学习、游戏、运动四项常规活动为基本渠道,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教学分科,以全力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政策要求为宗旨。项目制学习是2019年率先在会宁县河畔镇、平头川镇、甘沟驿镇等部分优质示范乡镇中心园启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为推动我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借鉴深圳学前教育经验所推行的儿童学习法。
幼儿园教育项目的目标与宗旨、形式与内容、过程与方法及结果,基本上是建立在物质形态、感性经验和直观形象基础上的。项目方案、主要问题、开展路线、基本资源、课程材料、阶段成果等都力求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尽量让幼儿感兴趣、读得懂、能参与、有收获。教室墙面、小展板及柜、台、架侧面(表面)等成了展示项目过程与成果的重要物质载体。教室墙面文化环境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项目成果的直观表达。
小班孩子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认识与区别简单的事物,喜欢小花、小草、小动物。河畔镇中心幼儿园小班依次选择“可爱的小动物”“小鸟”等作为学习项目。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开始关注生活。中班选择“生活中的水”“神奇的种子”“粮食大丰收”等项目。大班孩子社会意识已初步建立,情感趋于丰富,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在项目选择上,大一班项目主题“农耕文化”,大二班主题“石头文化”,大三班主题“红色文化”,大四班主题“茶文化”。
大四班的“茶文化”主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主旨明确提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礼节。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茶文化,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从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材料收集多样化。如在大四班的“茶项目”项目中,为了确保项目在区角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与合理延伸,教师依据目标分区分类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分类投放橡皮泥、胶泥、纸黏土、彩纸、纸盘、纸杯、果壳以及毛线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用掏剪、捏泥、穿编、粘贴、折纸等方法制作茶壶、茶杯。在语言区投放故事书《神农与茶叶》、儿歌《大茶壶、小茶杯》及各种茶的图片、汉字“茶”的轮廓图;在益智区投放自制茶具、茶叶、透明玻璃杯和不同形状的茶叶桶等。
2.区角管理精细化。为了保障项目的开展科学有序,教师严格落实“4分”管理,突出“两个支柱”,高度重视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如中四班为了推进“种植”项目主题,在区角设置及建设中,分区、分柜、分层、分盒陈列了一些家乡常见的蔬菜与农作物种子。
1.统筹推进。以大三班的项目主题为例,在语言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幼儿观看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聆听《鸡毛信》《小兵张嘎》《刘胡兰》等革命故事,阅读红色文化系列绘本,让幼儿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利用美术课让幼儿参与画国旗与国徽、制作五星与国旗等活动,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在区角活动的搭建区,引领幼儿搭建会师门、会师塔、旧城墙等。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在草坪上设置了障碍物,组织“爬雪山”“过草地”等体验式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红军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2.全面发展。为了幼儿和谐、健康、全面的成长,我们克服了资源不足的难题,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交流,与资源对话,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如大一班的“农耕文化”研究过程力求体现了三个结合,即项目的进度与现实的季节、节气、农事相结合,学习的方式与农具观察、作物种植、劳动体验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与农耕文化、诗词歌斌、表达、模仿、表演相结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发现、发现中进步。
教育是一座长长的跨海桥,桥的一头是文化,另一头还是文化。教师是建桥的人,孩子从桥上经过,教师不仅要让其感受与体验两头的文化景观,更要指引他们看到万顷碧波之外的远方。
针对性的项目设计与
系统化的项目成果展示
幼儿园教育项目的目标与宗旨、形式与内容、过程与方法及结果,基本上是建立在物质形态、感性经验和直观形象基础上的。项目方案、主要问题、开展路线、基本资源、课程材料、阶段成果等都力求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尽量让幼儿感兴趣、读得懂、能参与、有收获。教室墙面、小展板及柜、台、架侧面(表面)等成了展示项目过程与成果的重要物质载体。教室墙面文化环境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项目成果的直观表达。
小班孩子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认识与区别简单的事物,喜欢小花、小草、小动物。河畔镇中心幼儿园小班依次选择“可爱的小动物”“小鸟”等作为学习项目。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开始关注生活。中班选择“生活中的水”“神奇的种子”“粮食大丰收”等项目。大班孩子社会意识已初步建立,情感趋于丰富,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在项目选择上,大一班项目主题“农耕文化”,大二班主题“石头文化”,大三班主题“红色文化”,大四班主题“茶文化”。
大四班的“茶文化”主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主旨明确提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礼节。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茶文化,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从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样化的材料支持与
精细化的管理
1.材料收集多样化。如在大四班的“茶项目”项目中,为了确保项目在区角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与合理延伸,教师依据目标分区分类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分类投放橡皮泥、胶泥、纸黏土、彩纸、纸盘、纸杯、果壳以及毛线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用掏剪、捏泥、穿编、粘贴、折纸等方法制作茶壶、茶杯。在语言区投放故事书《神农与茶叶》、儿歌《大茶壶、小茶杯》及各种茶的图片、汉字“茶”的轮廓图;在益智区投放自制茶具、茶叶、透明玻璃杯和不同形状的茶叶桶等。
2.区角管理精细化。为了保障项目的开展科学有序,教师严格落实“4分”管理,突出“两个支柱”,高度重视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如中四班为了推进“种植”项目主题,在区角设置及建设中,分区、分柜、分层、分盒陈列了一些家乡常见的蔬菜与农作物种子。
系統性项目研究与
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1.统筹推进。以大三班的项目主题为例,在语言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幼儿观看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聆听《鸡毛信》《小兵张嘎》《刘胡兰》等革命故事,阅读红色文化系列绘本,让幼儿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利用美术课让幼儿参与画国旗与国徽、制作五星与国旗等活动,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在区角活动的搭建区,引领幼儿搭建会师门、会师塔、旧城墙等。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在草坪上设置了障碍物,组织“爬雪山”“过草地”等体验式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红军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2.全面发展。为了幼儿和谐、健康、全面的成长,我们克服了资源不足的难题,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交流,与资源对话,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如大一班的“农耕文化”研究过程力求体现了三个结合,即项目的进度与现实的季节、节气、农事相结合,学习的方式与农具观察、作物种植、劳动体验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与农耕文化、诗词歌斌、表达、模仿、表演相结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发现、发现中进步。
教育是一座长长的跨海桥,桥的一头是文化,另一头还是文化。教师是建桥的人,孩子从桥上经过,教师不仅要让其感受与体验两头的文化景观,更要指引他们看到万顷碧波之外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