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三,我的班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前,《十八岁的天空》的一把大火把所有即将走进考场的我们带进了不可一世的期待和共鸣中。同样在十八岁天空的笼罩下,同样拥有着个性的老师、个性的同学,在当年高三一班的成员中,大家无一不对号入座,放肆地年轻和努力着。而今四年已去,却依然记得:只要把我们放在心里,我们就无处不在!
  
  哲学王子:五哥
  五哥乃当年高三一班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却因其长年致力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古典哲学的研究,造就了一身温文尔雅的性格,被女生们强行拉到了“好姐妹”行列。吃饭、逛街、学习,五哥从来都是一堆鲜花中的绿叶。但话说“五哥”之名的由来,却出于高三一班男生的一个谜语:“两个××——打一个歌手”(p. s. :××为五哥大名),谜底是伍佰,因为一个××二百五。五哥对哲学和古希腊史的热爱,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世界门口,如柏拉图般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哲学者不准入内”。与其哲学造诣相比,他对数学和英语的无可奈何显得尤其突兀,常叹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没赶上当年朱自清、季羡林高考的时代,叫嚣着:“要是不考数学英语,哥也能上北大哲学系!”尽管高三五哥死命地钻研数学英语,高昂的补课费也耗去了不少,可在当年的高考中,他最终也没有摆脱数学英语的折磨,如今只偏安于某三本中文系中。
  【近况】第二次冲锋在考研路上,为完成哲学梦奋斗终生!
  
  文综天后:小七
  在整个学校——乃至于周边兄弟学校的文科班中,小七都有着响亮的名气,人称“文综小天后”。在高三一班这样一个极富个性的班级里,能安心下来学习的人不多,能在每次周考、月考、半期考、模拟考中K掉实验班中各类人才,在全校乃至周边兄弟院校中问鼎的人只有小七。在 “一诊”中,小七惊天地泣鬼神地超越了隔壁班某女生稳坐了三年的宝座,此后的一个月,她晚自习前的十分钟便从未消停过,拿着她那五本翻得快掉页的历史书,明星似的赶场宣讲着自己的文综学习经验。小七的至理名言是——“文科生之所以比理科生活得畅然,就是因为整个身心都比较随意”于是,她的整个高三生活,充满了潇洒的调调。每天五个小时的睡眠、固定早上第一节课睡觉、与五哥等人讨论哲学、在后花园坐在树上看书……一次,当地电视台来采访她的学习经验,她竟然穿了条类似于睡衣的裙子出场。当年的高考,她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三年一班唯一一个冲上重点线的人。
  【近况】顺利保送研究生,天天泡在图书馆。
  
  穿越了岁月的人物:和尚
  当年我们班神话般的人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尚同学人如其名,由于对佛教的狂热,高二那年毅然从理科班转入文科,并始终保持着高风亮节。和尚人缘极好,却有着与常人迥异的爱好,并有着众多的忘年交。喝茶、写字、养花养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他竟然保持着一个退休老人才有的悠闲,并奇迹般地将成绩维持在了班级前五名之列。用毛笔抄历史笔记,边喝茶边做数学题,每到周六,他绝对雷打不动地拎着鸟笼去公园遛鸟。一次,他回家几天,苦于无人照料他的几盆兰花,竟然直接将钥匙扔给小七,让小七天天去给花浇水,还要把每片叶子都擦得干干净净的。那年高考,他以班级第三的成绩顺利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最终,他却让人大跌眼镜地放弃了该大学,改选了“青灯古佛”。
  【近况】中国佛学院的高材生,书法国画自学成才,天天与一帮北大清华佛学社社员弄读书交流。
  
  小女生的大生活:娜娜
  很难想象,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娜娜能有着那么阳光般的性格。乐天派的她写得一手好文章,当年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娜娜顺利地闯进了决赛,但因为上海过于遥远,娜娜被迫放弃了成名之路。高二那年,娜娜组建了学校第一个文学社,招募了一群文艺青年写着玩,文学社最大的成果便是向外发表了一大堆她自己的文章。不过除了语文,娜娜似乎没有一门功课在行,无论小七怎样费心给她补课,她的脑子里永远都是一堆只能创造文字的糨糊。到了高三,文学社大换届,娜娜终于把社长之重任交给了后人,自己开始跟着小七努力应付高考。在各类考试的磨砺下,她练就了金刚不坏的承压能力,当小七在为没有上600分哭泣的时候,她总是拿着自己300多分的试卷安慰小七。高考结束,她选择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近况】现就职于一家日资企业,很受小BOSS重视,月薪不菲哦!
  
  艺术家:大胖
  三年一班三胖之一,从来一副艺术家兼旅行者的装扮。大胖是个很独立的男孩,从16岁开始独自徒步旅行,热爱地理和摄影艺术。他每天来上课都身穿冲锋衣、脚踏徒步鞋、背着一个70L的大型登山包,似乎准备着随时启程。在他上学的工具中,除了与常人雷同的笔墨纸砚,他还多了一个与他年龄等长的海鸥相机,手动调焦的那种。每每下课,他的镜头就对准了各类人群。三年一班的每个成员都在他的镜头里留下过倩影,当年学校平整足球场时,请来了一头老黄牛犁地,从此之后,那张黄牛的照片就因为他的作用留在了学校办公室里。高考战斗中,他选择了艺术类,现已顺利走上了专业摄影的道路。
  【近况】一边在某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一边在C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开起了影楼,创业成功!
  
  从“人渣”到人才的转变:Y姐
  上次在腾讯上看到了关于Y姐新闻的转载,当年学校一姐的她风采不减当年。高中时代,Y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高二以前,Y姐是位出了名的混混,因为家里条件好,Y姐只要在外面有丝毫的不顺心就会找来一帮人给自己摆平。到了高三,Y姐的整个生活态度突然有了180°的转变,开始努力学习,在常人认可的价值取向下飞速成长。在她高于130的智商与勤奋的态度双重作用下,Y姐的成绩突飞猛进,不免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瞠目结舌。二诊二模之后, Y姐应老师之邀在邻班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人渣’到人才的转变”的演说,更是引起了强烈的轰动。高考之后,Y姐顺利地考入某飞行学院,并由空姐系转入飞行系。
  【近况】共和国首批民航女直升机飞行员之一,现就职于某航空公司。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
  当年我们一班的人才们当然远不只这些,一班在学校留下的神话迄今也无人超越,秉承了冯导的这句名言,一班也许在高考上没有超越成绩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大家都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挥洒着自己无悔的青春。
  
  
其他文献
美术院校的历史在中国不过百年,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美术学院”的称谓,但其相当于今日的“画院”、“美术院”,并不具有现今学院考试招生的概念。严格意义上,中国正式以“美术学院”的名义建校招生的历史也不过50余年。这50多年的风雨历程,美术院校培养出了不少当代中国美术群体的启蒙者与教导者,由他们构成中国当代美术的繁荣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师范类院校,各种专科学校、艺术学院的美术系都培养了
期刊
  
期刊
谈起明星,大家就会想到艺术院校,因为选择艺术类院校是成为明星的一个快捷途径。中央戏剧学院85级的巩俐在影片《红高粱》中一举成名,拉开了艺术学院明星班的序幕。如96级中戏的“章子怡班”,北京电影学院的“赵薇班”,这些班级的学生现在多数是明星大腕。  近年来,平民选秀的兴起,更是让许多音乐学院的学生一夜成名,成为音乐界的黑马,李宇春、周笔畅就是成功的代表。美术学院相对低调,但是也名人辈出,我们使用的第
期刊
这里有馨香的玫瑰,美丽的玫瑰姑娘向世人传递着这片土地的浪漫与多情;  这里有浓郁的酸奶,原汁原味的酸奶给这片土地的人民带来了美味,也带来了健康;  这里还有甘甜的葡萄酒,和着羊皮笛,造就了一个风光绮丽的世外桃源;  这里就是玫瑰之国、酸奶的故乡——保加利亚。  每一种语言都是探索新世界的一把钥匙。语言可谓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保加利亚语,
期刊
春风得意固然引人艳羡,但生命的硬度却往往体现在人生遭遇挫折的当口。你,也许受到过来自别人的诬陷,也曾受过来自别人的鄙薄……这些,可以摧残你的肢体,但摧不毁你生命的意志与尊严。可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在人生的逆境中展现出这份顽强不屈呢?  几年前,我到马来半岛旅游。半岛地处热带,一副雨林蓊郁、繁华锦簇的景象。五颜六色的奇异鸟类不停地在半空中鸣啭、飞翔;海岸边,沙滩如玉,碧波起伏;还有当地土著居民那一
期刊
当我们在为堵车而投诉交通部门的时候,当我们在某个工程是否“上马”的听证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当我们在为办理一个事情跑遍九个衙门而拨打市长热线的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参与了公共事业管理,也正因为我们生活着的社会现在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站在政府、公民或者组织的角度分析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它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很多人听到“公共事业管理”这个名词的时候脸上
期刊
这个酷热难耐的盛夏已经渐行渐远,但是互联网上的一则冰激凌广告却裹挟着浓浓的热和烫烫的情疯狂地涌向每个人的耳膜:您现在观赏的这个作品名为《夏天》。夏天好热,不是吗?夏天好热,爱要趁热。对!这就是让人目眩神迷的炙热,哈根达斯冰激凌!更确切地说,是一则广告,一则令人目眩神迷,浑身燥热的广告。  在现实的生活中,你也许不知道乔治葛里宾、威廉伯恩巴克、李奥贝纳、大卫奥格威、罗瑟瑞夫斯这些广告史上如雷贯耳的名
期刊
每次旅行到一个新的地方,因为时间上的关系,往往该走、该看的还没走完、看完,就又得匆匆离开了;不少当地的朋友皆为我感到惋惜,而每次我也总是笑着对他们说:“或许,这样才好。留些遗憾,自己才想要再来第二次。”  不完美的状态,往往越充满可能。  听说过印度泰姬陵吗?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词,而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爱妃泰吉马哈尔所造。据传,当年沙贾汉听
期刊
阳光明媚的周末时光,我的学生Sina 带着一脸的倦容敲开了我家的门,说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想要来闻闻精油的气味,以彻底放松一下。在我们的闲聊中,她说很是羡慕我作为老师能每天这样悠然、安静、有条不紊地过日子,不像她,每天为学习、为考试拼个不知日夜,忙乱得简直像个不停打转的陀螺。  其实她错了,我又不是仙女下凡,哪能做到烦忧和压力尽无呢!事实上,我每天也奔波于紧凑而忙碌的“工作高速公路”上,一边得面对
期刊
张庆同老师曾在江苏宿迁青华中学教过我英语。  从里到外,他都是一个古怪透顶的人。三十来岁的他,一头浓密、蓬乱的头发,颧骨嶙峋、鼻子高耸,这样不协调的布局成就了他那一副近乎“狮子”般的面孔。话说,就是这头狮子足足当了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你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到了何种程度上的人,在教学上,他更有着自己果敢的理想和一套追求理想独特的方式。  张老师“使人丢脸”的教学方式可是学校内外都出了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