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旅行到一个新的地方,因为时间上的关系,往往该走、该看的还没走完、看完,就又得匆匆离开了;不少当地的朋友皆为我感到惋惜,而每次我也总是笑着对他们说:“或许,这样才好。留些遗憾,自己才想要再来第二次。”
不完美的状态,往往越充满可能。
听说过印度泰姬陵吗?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词,而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爱妃泰吉•马哈尔所造。据传,当年沙贾汉听闻爱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后,竟一夜白了头。为纪念泰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国王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了22年时间修建了这座举世无双、华美壮丽的陵寝。设计时,从外到内巨细靡遗,国王无一不要求讲求一种完美的对称感,他本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不料,就在其刚完工不久,沙贾汉便被篡位的亲生儿子囚禁起来直至病死。死后的沙贾汉无处葬身,棺木就被放置在泰姬陵内自己爱妃的灵柩一旁。这一来,自然就完全破坏了当初他所讲求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对称美了!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沙贾汉才得以与自己的爱妃生共枕、死同穴。若是这位国王泉下有知,你说,他是该喜还是悲呢?
对称,就一定美吗?NO。就像那些看起来太过于齐整、完好得如同蜡像的脸蛋一样,每每让人觉得总是乏味的。至今,我还依然觉得《乱世佳人》里女主角费雯丽是电影史上最美丽的女人之一。我尤其喜欢她那两道高低长短不一的柳叶眉。每当,电影中的她高高地翘起了右边的眉毛,不管是种表示挑逗或是挑衅的象征,在我眼里,都显得特别的富有个性和迷人。
像那断了臂的维纳斯,像没能够洞房花烛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遗憾所成就的美,虽说多半是因为无意和无奈所造成的意外结果,但也有故意经营出来的,关于这点,不知你是否早有耳闻?相比于泰姬陵,出自日本的一些建筑就另有一番不同的思维方式。
去年,应朋友的邀请,我于7月下旬到日本进行了为期10天的游览观光。在东京城的时候,听说离那里只有150公里的历木县日光市有一个东南亚人都喜欢去的地方,叫东照宫。于是,便驱车前往。宫里绚丽多彩的豪华古建筑比比皆是,所到之处,真叫人叹为观止,然而,最叫我过目不忘的,要数“和平门”门柱上一处刻有“倒凤凰”的雕图。据说,当初竣工时连设计者本人都自觉这工程造得太完美了,恐怕会遭天谴,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其中一根梁柱上的雕花有意颠倒,刻意弄出一处足以披露瑕疵的地方。以此来昭示后来者:整个东照宫建筑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做什么事都会有瑕疵,不可能万无一失。
这种故意经营出来的一种缺憾,虽说有着很浓重的哲学思维,也算得上一种宗教色彩,但叫人还是不免读懂了:原来完美的状态竟也是可怕的,这并非出于什么迷信之说,其实更是一种生活、做人的智慧:这世界上,因为不会有任何的状态,包括完美本身,是能够持久下去的,而对于完美状态的改变,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变得不再完美。唯有不完美,才充满一切发生变化的可能,这也才具有了一种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正因为多数人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月满盈亏”的道理才如此深入人心。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对于追求完美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求全求美,我们才获得了一份不断提升自我的驱动力,不是吗?然而,在日常生活里,对于完美状态的戛然而止,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那说不准往往也是一种紧张状态的终止呢。小时候第一张不再满分的考卷、新书包上浸染上的第一点黑色的墨迹、成人后新MP3上第一道留下的刮痕……虽然,这些状况的发生都叫人无比沮丧、懊恼,却也让你在潜意识里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不必再成天提心吊胆努力地继续维护这份“完美状态”了。
不完美的状态,往往越充满可能。
听说过印度泰姬陵吗?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词,而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爱妃泰吉•马哈尔所造。据传,当年沙贾汉听闻爱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后,竟一夜白了头。为纪念泰吉,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国王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了22年时间修建了这座举世无双、华美壮丽的陵寝。设计时,从外到内巨细靡遗,国王无一不要求讲求一种完美的对称感,他本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不料,就在其刚完工不久,沙贾汉便被篡位的亲生儿子囚禁起来直至病死。死后的沙贾汉无处葬身,棺木就被放置在泰姬陵内自己爱妃的灵柩一旁。这一来,自然就完全破坏了当初他所讲求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对称美了!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沙贾汉才得以与自己的爱妃生共枕、死同穴。若是这位国王泉下有知,你说,他是该喜还是悲呢?
对称,就一定美吗?NO。就像那些看起来太过于齐整、完好得如同蜡像的脸蛋一样,每每让人觉得总是乏味的。至今,我还依然觉得《乱世佳人》里女主角费雯丽是电影史上最美丽的女人之一。我尤其喜欢她那两道高低长短不一的柳叶眉。每当,电影中的她高高地翘起了右边的眉毛,不管是种表示挑逗或是挑衅的象征,在我眼里,都显得特别的富有个性和迷人。
像那断了臂的维纳斯,像没能够洞房花烛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遗憾所成就的美,虽说多半是因为无意和无奈所造成的意外结果,但也有故意经营出来的,关于这点,不知你是否早有耳闻?相比于泰姬陵,出自日本的一些建筑就另有一番不同的思维方式。
去年,应朋友的邀请,我于7月下旬到日本进行了为期10天的游览观光。在东京城的时候,听说离那里只有150公里的历木县日光市有一个东南亚人都喜欢去的地方,叫东照宫。于是,便驱车前往。宫里绚丽多彩的豪华古建筑比比皆是,所到之处,真叫人叹为观止,然而,最叫我过目不忘的,要数“和平门”门柱上一处刻有“倒凤凰”的雕图。据说,当初竣工时连设计者本人都自觉这工程造得太完美了,恐怕会遭天谴,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其中一根梁柱上的雕花有意颠倒,刻意弄出一处足以披露瑕疵的地方。以此来昭示后来者:整个东照宫建筑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做什么事都会有瑕疵,不可能万无一失。
这种故意经营出来的一种缺憾,虽说有着很浓重的哲学思维,也算得上一种宗教色彩,但叫人还是不免读懂了:原来完美的状态竟也是可怕的,这并非出于什么迷信之说,其实更是一种生活、做人的智慧:这世界上,因为不会有任何的状态,包括完美本身,是能够持久下去的,而对于完美状态的改变,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变得不再完美。唯有不完美,才充满一切发生变化的可能,这也才具有了一种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正因为多数人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月满盈亏”的道理才如此深入人心。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对于追求完美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求全求美,我们才获得了一份不断提升自我的驱动力,不是吗?然而,在日常生活里,对于完美状态的戛然而止,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那说不准往往也是一种紧张状态的终止呢。小时候第一张不再满分的考卷、新书包上浸染上的第一点黑色的墨迹、成人后新MP3上第一道留下的刮痕……虽然,这些状况的发生都叫人无比沮丧、懊恼,却也让你在潜意识里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不必再成天提心吊胆努力地继续维护这份“完美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