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而班主任就好比学生过桥的引路人,如果引导得好,一批批孩子将在一座座桥上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艺术 平等相处 刚柔并济 和谐发展
  
  一、身体力行,魅力四射
  班主任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诸因素构成了班主任的完整的特定人格。教师的人格时时都在给学生示范,影响学生的行为。有的班主任从不体罚学生、大声呵斥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品行影响学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和学生始终保持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融洽关系,使学生们都很“怕”,在班里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树立一些好的榜样。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的榜样。因此当好班主任的有效方法就是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如开会时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做操时站在队伍后面一起做,劳动时亲自动手,和学生共享劳动的苦乐,不做“甩手掌柜”。为了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该对别人有礼貌,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衣着整洁。有些事学生可能道理也懂,但就是不知怎么做或不能控制自己,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做好,同时学生还能感到教师平易近人,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尤其是在学生个性发展、自主意识很强的今天,班主任更不能“硬压”学生,而应让学生“信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在学生中的地位。
  二、摆正位置,平等相处
  作为孩子,他们也需要朋友,自己的欢乐愿意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苦恼渴望对朋友倾诉。班主任要熟悉班上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爱好,让自己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朋友。课下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会一下子缩短你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还要让自己学会聆听孩子世界里的故事是那样微妙有趣。他们同样和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息怒哀乐。告诉他们快乐一起分享,便成了两个人的快乐,烦恼二人分担,变成了半个烦恼;告诉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将是他们永远可以信赖的朋友。站在朋友的立场去启发他们、开导他们,你会发现这种朋友间友好的相处会让你的教育工作受益匪浅。同时班主任还是学生的严师、慈母等多种身份。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蹲下身去,才能发现孩子们真实世界。
  三、以法治班,按约办事
  一个高水平的班主任会指挥,会“偷懒”,工作驾轻就熟,班级积极向上,学生健康成长;一个缺乏经验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就容易大包大揽,唱“独角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特别是在班上有学生犯错误或者是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极易埋怨和发火:“平时怎么教育你们的?对你们讲过多少遍啦?怎么老是记不住啊?”有时还会因冲动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其实学生很不服气,心理也很不平衡,这种不服气和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造反”。其实,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教育方法早已捉襟见肘了。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一个蹩脚的教师是将现成的真理奉送给学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得真理。”为此,我们在教育管理上应摒弃“人治”而采用“法治”。此“法”指的是“约法三章”之“法”,是经过班集体讨论后达成共识,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公约”。尤其是要设定“惩罚教育”公约,谁违约谁受罚,心服口服,人格平等,尊严相当,让“班荣我荣”、“我辱班辱”的荣辱观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实践证明,这种“法治”远比“人治”有成效得多。
  四、刚柔并济,巧用“四相”
  毋庸置疑,治班必须有“威”,无“威”也就谈不上“望”或“信”。有的班主任以“严”立威,有的班主任以“冷”树威,有的班主任则以“松”取威,更有的班主任以“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生威……其结果明显不同:“严”者,则使学生沉默对抗,消极而生恨;“冷”者,使学生热情凝固;“松”者,则常被学生取乐嬉弄,威信全无。唯有“人格魅力”者,赢得真正的威信和学生的敬重。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班里树立威信呢?
  一个有威信的班主任,首先会巧妙运用“刚性原则”来立威——用约法三章中的“惩罚教育”作为“班威”来治理班级。这里的“惩罚教育”不是体罚,而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理合法的“法治”。在班级管理中,刚性管理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惩罚”要惩之有理,惩之有情,惩之有度,惩之有恒,惩而不苛。有了这条惩罚的“红线”,会使班级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大家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一切将井然有序。其次,他还要“柔性管理”。“柔”就要使学生感受到班级里的温暖和亲情。而要形成这样的氛围,班主任就要用情去开展工作,巧用四“相”:一是从第一天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亲切“相迎”,以平等、民主、和蔼、和谐与微笑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接待他们;二是真诚“相识”,在亲切相迎后,班主任应以快速相识法认识班里每位学生;三是无私“相交”,在“相迎”“相识”以后,班主任应主动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一句话,就是把心交给学生,把底亮给学生;四是无间“相知”,在这一阶段,师生关系应该已经密切无间、无话不谈了。
  五、尊重个性,和谐发展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班主任老师。教师必须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即教书育人,要从每一个人出发,满足其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使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充满生机。因此,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形成合力,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要透彻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明确培养目标,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使学生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班集体建设。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好像乐队的指挥,深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头脑中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心中装着无数个有趣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尊重和理解,他不会强求小号发出的声音,他能让每一个人在乐队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且能够发挥其特长,奏出一曲优美和谐的成长之歌。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班主任犹如一位出色的雕塑家,而要雕塑出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珍品,雕塑者本身就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艺术鉴赏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内动力,学生就一定能够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逐渐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对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公办小学与初中禁止择校"的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教育公平的目标有合理性,却不具可行性;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
“勤工俭学”是一项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一直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倡导,被认为是一种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掌握初等劳动技能的方式,通过这类活动,学生也可以获得少量收入以支付部分就学的费用。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德困生”是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由于品德不良而不能融入同龄儿童甚至于受到教师或学生歧视的问题学生。抓“德困生”的转化教育是班主任乃至科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而且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过程中呈现偏态的学生的数量,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一、“德困生”转化工作的意义  转化“德困生”是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要求,是建设班集体的需要。首先,班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学生观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制约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  若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必须充分了解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个体特有的本质属性。
音乐复习课大多是学生把课本中的歌从第一首唱到最后一首,教师教得懒洋洋、学生唱得累兮兮,课堂上毫无生机和新意,严重影响到学生复习的兴趣和复习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爱上,老师爱教呢?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缜密的思考,我完成了一节全新的音乐复习课——《走进欢乐谷》。以下是这节复习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走一走、看一看,视觉之中显歌谣  我首先运用看图(教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