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德育;自省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049-01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德育,它潜藏在知识体系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教师要既重“授业”又重“传道”。
生活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生活资源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会做人。如,让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礼物;独自接待亲戚或远来的朋友;体验做一家之主的滋味;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尊、自爱、宽容、理性等品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组织学生背诵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坚持每日“三省吾身”,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内心潜藏着思考问题、判断是非、反省自身的能力。教师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学生将德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内心的感悟、信念和行为,而不能居高临下,空洞说教,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师可以具体采用如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
一、兴趣转移法
有些学生沉浸于不良嗜好,比如读不健康的书籍,沉迷于网络游戏,热衷于拉帮结派,等等。不健康的事物有神秘感、刺激性、新奇性,对青少年有很大诱惑力,也有很大危害性。它会使学生荒废学业,意志消沉,沾染上坏习惯。对此,教师若一味批评,容易造成学生的焦虑、叛逆、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教师若采用疏导和转移兴趣相结合的办法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转移兴趣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学生兴趣易于变化,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的活动,产生对健康活动的参与兴趣,就能分化不良嗜好,逐渐摆脱不良嗜好的控制。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需要对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
二、日记宣泄法
青少年心中是个大千世界,却设置了许多别人不能窥视的心理角落。这些角落收集隐私、埋藏迷惑。心理的这种半开半闭状态时常令他们感到孤独、压抑。他们内心在期待一位“知己”在需要的时候来抚慰自己,化解疑惑,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如愿。怎么办?可以写日记,日记就是一张大胆的嘴,理智的嘴。它既突破了时间限制,又具有保密性,既可以宣泄淤积的情绪,又能促使自己作更多思考,还能锻炼思维的严密性。日记可以写给自己看,也可以写给特定的人看。
日记是师生思想交流的“绿色通道”,也是师生增进了解和维系感情的纽带。教师写的评语表现出的大气、高尚、睿智将深深感染学生;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将深深激励学生,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写出期望性的評语,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
三、里应外合法
青少年精力充沛,好胜心强,喜欢挑战自我,教师不要站到学生的对立面,而要站到学生一边做学生的“盟友”,共同攻克缺点和弊病。让学生树立“真、善、美”的思想。教师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意识,要以商量的口吻、以协助者的姿态与他交谈,唤起“主人翁意识”。要善于从“找不到优点的人”身上找出优点,真诚地加以肯定和赞扬。学生需要表扬,即使是做了错事的学生也不例外。一些学生对批评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你表扬他,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反而能知错、改错。
【责任编辑 薛春科】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049-01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德育,它潜藏在知识体系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教师要既重“授业”又重“传道”。
生活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生活资源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会做人。如,让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礼物;独自接待亲戚或远来的朋友;体验做一家之主的滋味;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尊、自爱、宽容、理性等品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组织学生背诵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坚持每日“三省吾身”,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内心潜藏着思考问题、判断是非、反省自身的能力。教师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学生将德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内心的感悟、信念和行为,而不能居高临下,空洞说教,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师可以具体采用如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
一、兴趣转移法
有些学生沉浸于不良嗜好,比如读不健康的书籍,沉迷于网络游戏,热衷于拉帮结派,等等。不健康的事物有神秘感、刺激性、新奇性,对青少年有很大诱惑力,也有很大危害性。它会使学生荒废学业,意志消沉,沾染上坏习惯。对此,教师若一味批评,容易造成学生的焦虑、叛逆、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教师若采用疏导和转移兴趣相结合的办法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转移兴趣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学生兴趣易于变化,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的活动,产生对健康活动的参与兴趣,就能分化不良嗜好,逐渐摆脱不良嗜好的控制。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需要对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
二、日记宣泄法
青少年心中是个大千世界,却设置了许多别人不能窥视的心理角落。这些角落收集隐私、埋藏迷惑。心理的这种半开半闭状态时常令他们感到孤独、压抑。他们内心在期待一位“知己”在需要的时候来抚慰自己,化解疑惑,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如愿。怎么办?可以写日记,日记就是一张大胆的嘴,理智的嘴。它既突破了时间限制,又具有保密性,既可以宣泄淤积的情绪,又能促使自己作更多思考,还能锻炼思维的严密性。日记可以写给自己看,也可以写给特定的人看。
日记是师生思想交流的“绿色通道”,也是师生增进了解和维系感情的纽带。教师写的评语表现出的大气、高尚、睿智将深深感染学生;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将深深激励学生,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写出期望性的評语,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
三、里应外合法
青少年精力充沛,好胜心强,喜欢挑战自我,教师不要站到学生的对立面,而要站到学生一边做学生的“盟友”,共同攻克缺点和弊病。让学生树立“真、善、美”的思想。教师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意识,要以商量的口吻、以协助者的姿态与他交谈,唤起“主人翁意识”。要善于从“找不到优点的人”身上找出优点,真诚地加以肯定和赞扬。学生需要表扬,即使是做了错事的学生也不例外。一些学生对批评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你表扬他,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反而能知错、改错。
【责任编辑 薛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