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希望把这部分的内容精简成一个案例,跟大家介绍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情况。为了解决中国农村ICT的应用问题,我们主要推出了三种模式。
  首先,农村是我们ICT推进的重点。为什么是重点?我们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有些地处山区、草原和沙漠。在这些地方,ICT特别能够发挥作用。第二,这些地方是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我们非常希望通过ICT,带动这些地区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我们推进ICT的时候,就把农村作为重点。虽然这很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怎么在农村推进ICT呢?我们觉得有三个词很重要。第一个词是“低成本”。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力图用比较少的钱、比较低的成本,来做这件事。第二个词是“高速度”。因为我们觉得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需要快速地把这件事做好。第三个词是“大面积”,就是说,教育信息化不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而是要覆盖全中国的农村地区。总的说来,就是要建设一条低成本、高速度、大面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道路。
  建设这条道路有三个核心。第一个核心是建立一个好用、够用、适用的系统。第一要好用。如果不好用,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就不会去用。以摄影为例,最早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会使用照相机摄影,因为这要求大家掌握光圈、速度、快门,而且这三者需要有机配合。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到后来,傻瓜相机的出现使摄影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这迅速地推进了摄影的普及。我们觉得,要在中国农村推广ICT,必须有一个简单、易行、好用的系统。第二要够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如果仅仅是好用,但是过于初级,没办法解决问题,恐怕也是不行的。第三是适用,要适合中国的农村。比如说在沙漠地区我们该怎么办,在山区我们该怎么办,在缺电的地区我们该怎么办?在好用、够用和适用的基础上,我们就要以经济的成本共享丰富而优质的资源,这也是教育信息化道路的第二个核心。第三个核心是要以应用为核心,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5大任务。其中第一个大任务是在农村中小学初步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环境,来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当时我们选用了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中使用的设备有一台DVD播放机、一台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套教材。这套系统最简单,花钱也很少,但是它解决了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山区的很多孩子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山外面的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不太容易接受。比方说,教师要给山里的孩子讲大海。可是大海是什么样子,不仅山里的孩子没见过,教师也没见过。但是有了这个教学光盘和视频展现,就可以把大海很形象、很生动地介绍给大家。通过视频把一些东西送到山里去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同时这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可以把我们城市里一些教师的优质课程,以视频光盘的方式送到农村去。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觉得,无论光盘刻得多么好,都不能取代教师在现场教学。所以在45分钟的课中,我们大致安排了5~10分钟用来播放教学光盘,光盘播放的场景里有我们最优秀的教师,有她自己的学生。到了农村以后,农村学校里有它自己的教师和学生。于是,通过播放教学光盘,我们就可以把城市里面的教师和学生、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很好地联系起来。虽然花钱不多,但是效果很好。其中一个校长跟我说,他拿到这个系统后,在第一个星期就干了一件很好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全校的孩子都学会了做广播体操。这是我们说的模式一,需要的配置也非常简单。我们把它配给了农村所有的教学点和所有的学校,大概做了40多万套。
  第二套模式是一个卫星接收系统。我们希望通过卫星把农村学校需要的所有资源,统统广播下去。卫星的广播系统建在北京,每一所农村小学都配备了一个卫星接收设备,每所学校都有一台计算机。建好之后,每周两次以广播的形式,把数字资源分享到农村学校,并且每周两次根据教学进度不断地进行更新。这样农村学校就可以用卫星接收的方式,把农村学校需要的资源存在计算机上,教师就可以用计算机里的资源给孩子们上课。几天以后又有新的资源被传播下去,并把原来的资源覆盖掉。这是第二个模式,采用了卫星广播的方式。
  第三个模式,我们用了比较常见的计算机教室。这是在2003年做的。当时我们给每一间教室配了30台计算机终端,在每个服务器里都配了一套农村学校需要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具体条件,尽可能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在每个农村初中里都有这样的计算机教室。当时,我们利用这样的计算机教室完成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给所有农村的初中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也就是说,当这些孩子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后,都学过信息技术课并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二件事,提供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环境,让这些学生可以在这间教室里模仿或实践,了解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到底是什么回事。当然很多学校可能只有一间教室,每个礼拜只能为学生安排一到两次课。即便这样,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以上是三种模式。除了建设这种环境之外,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希望通过这三种模式,跟进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我们的第三个任务是希望通过这三种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在所有的应用里面,这一项应用的见效是最快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在任何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这三种模式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第四个任务是要有一套资源系统来支持这个模式。我们大致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件事是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希望能够集中整合社会上的优质公共资源,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免费提供给农村学校使用。再一个是我们组织专家,集中开发一批资源来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第五个任务是服务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的学校虽然相对比较差,但是对当地来说,学校依然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地方。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碰到问题时,更愿意到学校里问学校的教师。所以,这套系统建起来之后,我们希望将学校作为一个中心,支持农村发展、为农民服务。比方说,农民在种地、养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网络做一些访问、找一些资料,给当地农民提供一定辅导。这个工程,我们从2003年到2008年一共做了5年。中国各级政府为此投资了100亿人民币,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学校,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形成了一个初步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建设体系,培训了一支遍及农村学校的技术支持骨干队伍,形成了一个远程教育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应用的局面。简单说来,就是花了100亿人民币构建了一个系统,形成了一套资源体系,建起了一支支持队伍,形成了一个应用的局面。这一套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比方说,原来我们教师的学习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现在变了,他们可以在网上看到更快更好的东西。比方说,原来我们的教师靠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来进行教学。现在变了,他们可以有更多资源、以更丰富的展现形式来改革课堂;比方说,原来我们农村教师手中的教学参考书比较单调,现在就有更多资源了。总之,我们体会是,这样的一个项目,带给农村学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推进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制定了最近十年的规划。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位农村校长讲给我听的。他说,他们的学校在深山里。当初把这套设备运送进他们学校的过程非常艰难。开始时用火车运,而后用汽车运,等到没有公路了,就由马驼着,或者由人扛着。在路途中遇到一条河,只有一条钢索挂在桥上。这时候该怎么过去呢?他们先把设备从马上卸下来,把马的四个蹄子捆好,先把马用钢索渡过去,再把设备渡过去,随后人再过去。最终他们把这一套ICT设备运到了学校。这套设备到了学校之后,给学校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比方说,原来他们学校要开音乐课,教孩子们唱歌。但他们的几位教师嗓子都不大好,唱得都不是很准。有了这套设备之后,孩子们可以跟着设备学习唱歌。他们自己都觉得越唱越好听。再比如说,他们学校一直准备开设英语课,但是没有英语教师。利用这一套设备,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后来学生们在教室里面写了一行字,使我印象深刻:“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应该说,这是山里孩子们的心声。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残疾孩子的。我碰到过一个聋哑儿。这个孩子告诉我,自从她使用了互联网之后,就发现,她在互联网上跟其他人交流的时候,感到了空前的解放感和平等感。因为她从前说不出来,也听不到别人说的,所以她很着急。而有了互联网之后,她看屏幕、敲键盘,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得非常流畅。她跟我说,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平等感。所以,中国农村的案例告诉我们,ICT应用于中国农村,至少可以做这样一些事。第一件事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种新模式,第二件事是使资源的来源更加广泛,第三件事是更新教育教学的模式,第四件事是使教育内容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的管理以及教育的时空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变化,有力地推动学校的变化发展。
  我想这个案例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由孙舒云根据发言录音和PPT翻译、整理)
  实习编辑:陶阳,编辑:张力玮
其他文献
俄罗斯教科部长利瓦诺夫在索契举行的第二届全俄学前教育工作者大会上表示,俄罗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年轻化,并吸引更多男性进入教师队伍。他说:“由于工资的提高,目前俄罗斯教育系统教师短缺问题已经解决。教师队伍年轻化和更多男性教师的加入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今后几年要多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2013年,学前教育机构员工的工资提高了13%;2014年上半年,学前教育机构员工工资增长20%。2014年用
摘要: 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化学教材在继承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从化学教材编写的调整和变化的具体情况分析入手,结合教学实践阐释涉及合理衔接等3个方面调整和变化的原因,继而探讨包括根据情境教学展开教学等2个方面的启示,以供化学教学实践参考。  关键词: 化学教材; 调整; 变化; 启示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50019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014年10月21日报道,10月15日,日本玉川大学正式对外宣布,为配合2015年4月学校图书馆竣工,学校将以学生和教师为对象,引入最新的电子图书服务系统。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只要通过注册,拥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可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随时阅读学校向出版社购买的图书资料。该电子系统还带有强大的笔记和标注功能。这是继2014年9月福井大学之后日本第二所引入上述电子图书服
摘 要:新西兰的校车由国家集中管理,教育部负责挑选合格的校车运营商提供校车服务,并将校车纳入公交运输系统中。政府坚持实施“立足全体”的校车资助政策,针对不同学校及学生给予不同金额的资助。除了有完善的交通法规和严格的交通执法作为校车安全的保障措施外,新西兰还特别对校车安全运营的标准和合格司机的选拔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此外,新西兰警察局特别出台了“青少年道路安全教育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墨尔本命名为“文学之城”  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宣布,将澳大利亚城市墨尔本命名为“文学之城”,从而使该城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第13名成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前发布的一份公报中指出,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文学的摇篮,其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文学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学之城”的称号是对墨尔本文化、历史以及创作才能的充分认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
根据中国新华社2013年11月26日的报道,2013年11月26日,正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亚的斯亚贝巴分别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刘延东说,中埃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积极成果。我亲身感受到,中埃人民友谊深厚,双边务实合作愿望强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埃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方愿与埃方进一步保持高层交往势头,继续
编者按:在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的支持下,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与英国利兹城市大学作为首批受该项目支持的中英伙伴高校,围绕创业和就业的主题开展了为期3年的国际合作。在此过程中,该项目的中方负责人程惠芳博士①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吸引企业参与合作项目,还将项目与浙江省的企业转型和人才培养工作融合在一起,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道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力求将国际
[摘 要] 文章以1998年至2002年中的三本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内容为研究对象,涉及文献802篇,分析的方面包括作者的国籍、研究类型和主题。结果发现,研究者主要来自四个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但是非英语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逐渐起到有价值的影响作用。这表明科学教育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共同体所公认的重要研究领域。尽管在这五年中关于学生概念和概念转变的研究出现频率较高,但
罗马尼亚:高中生成绩不佳大学自费名额吃香  近年来,罗马尼亚高中毕业生成绩普遍下降,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自费上大学。   罗马尼亚现实电视台4月28日援引索罗斯基金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罗马尼亚81%的大学教授认为,目前罗马尼亚高中毕业生成绩优异者寥寥;但由于高校大幅度增加自费生名额,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高中生得以进入大学。  目前,罗马尼亚国立高校的自费生名额平均是公费生的一倍多,而私立高校
编者按: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己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突出的育人效果。当前,我国一些地方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着因循守旧、不思创新的误区。相反,河南省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曾经的一所不起眼、比较落后的普通高中,却能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匹冲破传统教育羁绊的“黑马”:最近四五年,学校已有600多名学子被北京大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