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话的使用与推广在师范院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的受众群体是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他们的综合素质关乎国家未来。而现在师范院校在普通话教学上还存在认识不够、课时设置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灵活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在普通话教学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课余活动来更好的推动普通话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普通话;使用推广;师范院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1-0006-03
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把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并把普通话确定为我国的标准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一词中的“普通”并不是普普通通的意思,而是普遍通用的意思,普通话是从语言内部的三个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的。
1 普通话推广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1.1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彼此的方言,普通话做为我国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成为我国不同方言、不同语言的各地区各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共同语,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2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语言观念的保守或者开放往往能折射出一个区域的经济环境与观念的保守或者开放。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普通话已经和当地方言共同成为当地并行的通用语言。而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方言仍然是他们唯一的通用语言,语言交流的障碍成为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最大屏障。
1.3 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人的思想、学识、修养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呈现,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能力。良好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会使人在求学、工作、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同时普通话的的推广对当代的大学生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1]。
当今,普通话已经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国民素质越来越高,综合国力越来越强,普通话的实用价值会日益实现的。
2 影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几种问题
普通话推广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在各个教育教学阶段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普通话推广工作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师生的校园语言方面已经得到了认同。学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是普通话推广的最好平台,学生是普通话推广的最大收益体。现在师范院校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已经向更深层次发展,但是从这些年的普通话教学实践看,师范院校教学中尚存在着制约普通话推广的相关因素[2]。
2.1 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认知不准确,不重视
每一名教师在自己的第一堂课开始都会不断向学生强调师范类学生学习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求学期间面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一名师范生的重要意义。但是不管教师如何强调,如何千叮咛万嘱咐,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在意普通话的学习,对学校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不够重视,尤其是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师范学生。学生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普通话已经不错了,不需要再下功夫研究了。更多的学生是明明知道自己的普通话较差,但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也是羞于开口,上课时很多的练习机会在面前白白错过。当然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无所谓”的心态,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2.2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需要长期有效的去训练和坚持,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就想提高普通话水平那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有些学生恰恰是课上听一听、练一练就结束了。下课不复习,双休日、寒暑假回到家里又开始“家庭式普通话”交流,这样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荡然无存,开学后又要开始重新开始普通话训练。学生们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练习就影响了普通话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2.3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普通话教学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更注重实践性。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际训练这个教学环节,现在有些教师还把重点放在理论的讲解上,这样一来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讲教材,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缺乏了解,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预定教学任务,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4 课时安排较少,教学内容难以完成
目前多数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都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周学时为2学时。本身新生开学就比较晚,一般会比老生开学晚2周左右,入校后新生首先面临的就是军训,这样就又少了2个教学周,一个学期下来新生实际上课时间只有12周左右,也就是只有24学时左右。从这些年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课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样我们教师就只能是有选择性的讲授教材的重点部分,学生课上练习和教师纠正的时间就更少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的效果也就不显著。
3 提高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进建议
鉴于普通话推广的作用和重要意义,面对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必须在普通话教学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推动普通话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来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增加普通话教学课时
充足的课时安排是完成普通话教学任务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想要很好的完成教师口语的教学任务,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建议增加课程的开设时间,可以把课程设置为一学年,授课学时不低于60学时。 3.2 从特点出发创新高校普通话教学
(1)教育理念创新。现在很多学校语言规范意识不强,对普通话教学不重视,还有的学校将普通话教学当做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的培训,但是这二者是不能等同起来的。很多学校认为学生能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那就是普通话教学的成功了。诚然普通话水平测试确实是衡量普通话运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我們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促进语言运用的规范性,而非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明确、具体而又生动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实物情境、模拟情境、表象情境、视听情境和推理情境。这几类在普通话教学中都应该经常多加运用。以口语课中设置的辩论模块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命题,学生们分为正反双方进行现场辩论,通过他们在过程中的表达和表现,教师可以对其普通话从语音语法到语言运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就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语言技巧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就会更加深刻。
3.3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课余活动来推动学生普通话的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口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每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自己准备,自己表达,教师纠正,发现学生普通话学习总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再以朗诵模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朗读材料,加以配乐进行表演。班级里另选十名学生分别担任十项评分标准的评委,现场打分,教师现场点播,这样学生能更好的参与教学,更有学习热情,也可以在过程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除了丰富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更有实践性质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将普通话学习走下课堂,走进日常生活。使普通话的使用成为学生的习惯,成为他们日常的交际用语。例如可以通过成立普通话学习小组,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做为组长,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互相交流指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学期开展两三项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演讲比赛、配乐诗歌朗诵会、辩论赛等活动,这样课余活动就能更好的补充教学,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以致用。
4 结语
我们提倡普通话教学并不是单纯为了应付普通话水平测试,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成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平台。其实我们师生更应该把普通话的使用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感受语言本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热爱普通话,愿意运用普通话去表达交流,去身体力行的推广普通话。总之,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需要多个方面去重视,去努力消除普通话学习与推广的不利因素,使普通话不“普通”。
参考文献
[1] 李晓琳.刍议普通话教学中的教与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6):70-71.
[2] 蔡可.“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冯钟芸先生访谈[N].中华读书报,2002-11-20.
关键词:普通话;使用推广;师范院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1-0006-03
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把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并把普通话确定为我国的标准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一词中的“普通”并不是普普通通的意思,而是普遍通用的意思,普通话是从语言内部的三个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的。
1 普通话推广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1.1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彼此的方言,普通话做为我国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成为我国不同方言、不同语言的各地区各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共同语,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2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语言观念的保守或者开放往往能折射出一个区域的经济环境与观念的保守或者开放。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普通话已经和当地方言共同成为当地并行的通用语言。而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方言仍然是他们唯一的通用语言,语言交流的障碍成为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最大屏障。
1.3 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人的思想、学识、修养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呈现,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能力。良好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会使人在求学、工作、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同时普通话的的推广对当代的大学生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1]。
当今,普通话已经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国民素质越来越高,综合国力越来越强,普通话的实用价值会日益实现的。
2 影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几种问题
普通话推广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在各个教育教学阶段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普通话推广工作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师生的校园语言方面已经得到了认同。学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是普通话推广的最好平台,学生是普通话推广的最大收益体。现在师范院校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已经向更深层次发展,但是从这些年的普通话教学实践看,师范院校教学中尚存在着制约普通话推广的相关因素[2]。
2.1 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认知不准确,不重视
每一名教师在自己的第一堂课开始都会不断向学生强调师范类学生学习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求学期间面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一名师范生的重要意义。但是不管教师如何强调,如何千叮咛万嘱咐,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在意普通话的学习,对学校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不够重视,尤其是艺术类和体育类的师范学生。学生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普通话已经不错了,不需要再下功夫研究了。更多的学生是明明知道自己的普通话较差,但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也是羞于开口,上课时很多的练习机会在面前白白错过。当然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无所谓”的心态,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2.2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需要长期有效的去训练和坚持,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就想提高普通话水平那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有些学生恰恰是课上听一听、练一练就结束了。下课不复习,双休日、寒暑假回到家里又开始“家庭式普通话”交流,这样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荡然无存,开学后又要开始重新开始普通话训练。学生们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练习就影响了普通话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2.3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普通话教学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更注重实践性。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际训练这个教学环节,现在有些教师还把重点放在理论的讲解上,这样一来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讲教材,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缺乏了解,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预定教学任务,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4 课时安排较少,教学内容难以完成
目前多数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都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周学时为2学时。本身新生开学就比较晚,一般会比老生开学晚2周左右,入校后新生首先面临的就是军训,这样就又少了2个教学周,一个学期下来新生实际上课时间只有12周左右,也就是只有24学时左右。从这些年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课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这样我们教师就只能是有选择性的讲授教材的重点部分,学生课上练习和教师纠正的时间就更少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的效果也就不显著。
3 提高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进建议
鉴于普通话推广的作用和重要意义,面对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必须在普通话教学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推动普通话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来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增加普通话教学课时
充足的课时安排是完成普通话教学任务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想要很好的完成教师口语的教学任务,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建议增加课程的开设时间,可以把课程设置为一学年,授课学时不低于60学时。 3.2 从特点出发创新高校普通话教学
(1)教育理念创新。现在很多学校语言规范意识不强,对普通话教学不重视,还有的学校将普通话教学当做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的培训,但是这二者是不能等同起来的。很多学校认为学生能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那就是普通话教学的成功了。诚然普通话水平测试确实是衡量普通话运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我們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促进语言运用的规范性,而非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明确、具体而又生动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实物情境、模拟情境、表象情境、视听情境和推理情境。这几类在普通话教学中都应该经常多加运用。以口语课中设置的辩论模块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命题,学生们分为正反双方进行现场辩论,通过他们在过程中的表达和表现,教师可以对其普通话从语音语法到语言运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就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语言技巧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就会更加深刻。
3.3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课余活动来推动学生普通话的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口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每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自己准备,自己表达,教师纠正,发现学生普通话学习总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再以朗诵模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朗读材料,加以配乐进行表演。班级里另选十名学生分别担任十项评分标准的评委,现场打分,教师现场点播,这样学生能更好的参与教学,更有学习热情,也可以在过程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除了丰富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更有实践性质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将普通话学习走下课堂,走进日常生活。使普通话的使用成为学生的习惯,成为他们日常的交际用语。例如可以通过成立普通话学习小组,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做为组长,组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互相交流指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学期开展两三项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演讲比赛、配乐诗歌朗诵会、辩论赛等活动,这样课余活动就能更好的补充教学,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以致用。
4 结语
我们提倡普通话教学并不是单纯为了应付普通话水平测试,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成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平台。其实我们师生更应该把普通话的使用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感受语言本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热爱普通话,愿意运用普通话去表达交流,去身体力行的推广普通话。总之,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需要多个方面去重视,去努力消除普通话学习与推广的不利因素,使普通话不“普通”。
参考文献
[1] 李晓琳.刍议普通话教学中的教与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6):70-71.
[2] 蔡可.“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冯钟芸先生访谈[N].中华读书报,2002-11-20.